执行院长

│●  个人简介

段进军,1968年出生,苏州大学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东吴智库(江苏省重点培育智库)执行院长,《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副主编,苏州经济学会副会长。研究方向为城市与区域发展。主持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等多项国家及省部级项目。出版学术专著7部,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长期关注中国区域经济发展问题,撰写相关决策咨询报告50余篇,其中20余篇获得省部级及以上领导批示。




│●   代表性成果

《转型期中国城市社会空间重构研究---基于制度变迁的视角》,苏州大学出版社,2015年12月。

《江苏城镇化转型与新型城镇化道路研究》,苏州大学出版社,2013年12月。

      “长三角数字创新网络空间结构演化及机制差异的多尺度分析”,《中国科技论坛》2023年第4期

     “中国高技术产业绿色创新效率的空间关联结构与影响机制分析”,《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22年第11

“全面提升江苏省创新能力的‘六大超越’”,《南通大学学报》2017年第6期。

“苏州创新生态系统成熟度研究---基于上海、杭州、深圳等16城市的比较研究”,《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6期。

“多维视角下的新型城镇化内涵解读”,《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5期。

“基于区域视角下对中国城镇化空间转型的思考”,《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4期。

“发展主义空间观的批判与空间观的转型”,《哲学动态》2011年第11期。

“健康城镇化是推动统筹城乡发展的动力”,《改革》2009年第5期。

“西方城市空间扩张与治理研究”,《国外社会科学》2009年第2期。

“关于中国城镇化进程的反思”,《城市发展研究》2008年第4期。

“关于我国小城镇发展态势思考”,《城市发展研究》2007年第6期。

“关于我国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几点思考”,《城市问题》2007年第11期。

“江苏省区域发展空间结构研究”,《地域研究与开发》2007年第4期。

“经济学视角下的产业集聚理论的反思”,《社会科学战线》2006年第4期。

“长江三角洲地区交通、城市化及产业发展态势分析”,《经济地理》2002年第6期。


│●  研究课题

国家社科基金,“转型期中国城市社会空间重构研究—基于制度变迁的视角”。

国家社科基金,“创新生态系统视域下特色小镇演进机制研究”。

教育部人文社科基地重大招标项目,“结构转型与中国城镇化战略研究”。

教育部人文社科基地重大招标项目,“基于社会空间辩证法视角下苏南城乡社会空间重构研究”。

江苏省教育厅重大项目,“结构转型与江苏省城镇化战略研究”。

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苏州打造‘苏南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路径研究”。

江苏省软科学重点项目,“苏州建设苏南自主创新先导区提升技术创新能力研究”。

上海市政府委托项目,“多维视角下长三角新型城镇化道路研究”。

苏州市政府委托项目,苏州市新型城镇化与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2013—2020)。


※   个人专栏   ※

   →   段进军:“行动—规则”视角下的长三角一体化思考

→   段进军:苏州新制造:未来的战略选择

→   段进军:快“沪苏同城化”进程 大力推进苏州新制造的发展

→   段进军:“七个超越”与苏州新制造的发展

→   段进军:陆大道区域经济和经济地理理论的创新

→   决策参考 | 段进军等:关于苏州对接《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总体方案》的对策建议

→   段进军:加速数字赋能,擦亮“苏州制造”品牌

→   调研通报 | 段进军:苏州新制造发展亟需六大转变

→   调研通报 | 段进军等:以区域一体化发展,推动经济提质增效——对苏州、深圳、杭州经济发展对标地启示

→   段进军:稳步推进新基建须做到“五个结合”

→   调研通报 | 段进军等:“十四五”时期苏州打造“LO”型空间战略的建议

→   调研通报 | 段进军等:关于苏州打造生物医药产业地标的几点建议

→   决策参考 | 段进军:关于加快推进我市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建议

→   段进军:“后疫情”时代城市发展与治理应实现四个突破

→   调研通报 | 段进军:关于苏州市建立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快速反应机制的建议

→   经济要参 | 段进军等:以高质量发展理念,塑后苏南经济模式

→   段进军:创新再发力,提升现代产业名城竞争力

→   调研通报 | 段进军:“双基点”城镇化——苏州城镇化的战略选择

→   段进军:产业创新集群:面向未来的战略选择

→   段进军等:长三角一体化背景下江苏省县域经济韧性与乡村振兴耦合关系分析

→   段进军:《江苏石油化工产业转型升级进程中绿色竞争力提升对策研究》书评

→   市情研究 | 段进军等:以产业创新集群推动苏州发展的几点建议

→   段进军:数字时代相城崛起的历史发展逻辑

→   调研通报 | 基于空间协同视角探讨制造业和科创产业创新集群建设

→   调研与参考 | 段进军等:把北向拓展带打造成为苏州区域发展战略轴心的建议

→   段进军等:“十四五”时期长三角高等职业教育一体化发展的内涵、现状与路径

→   调研通报 | 段进军等:从观念认同到行动合力——产业创新集群建设需要新理念

→   段进军等:“点-轴系统”理论及“T”字型空间格局的科学性思考

→   打造太湖世界级湖区 | 段进军:关于太湖打造世界级湖区的思考

→   段进军:将太湖的生态功能转化为科创功能

→   调研与参考 | 段进军等:加快推进数字平台赋能制造业创新集群发展的建议

→   调研与参考 | 段进军等: 以空间结构战略调整推动市域一体化的建议

→   段进军:把“一圈一带”打造成接轨上海的第三条战略通道

→   调研通报 | 段进军等:苏州打造生物医药创新集群的政策建议

→   市情研究 | 段进军等:大力发展枢纽经济 把相城打造成为苏锡常都市圈战略门户的建议

→   段进军:扛起重大使命 携手共建环太湖世界级创新湖区

→   市情专报 | 段进军等:关于苏州空间结构战略调整的思考与建议

→   市情研究 | 段进军:关于将昆太合作打造成市域一体化先行区的建议

→   段进军等:环境规制对工业绿色创新影响的实证检验

→   市情研究 | 段进军等:关于打造娄江科创文化走廊的思考与建议

→   段进军:加快市域一体化发展 推进产业创新集群建设

→   市情专报 | 段进军等:关于姑苏区的战略定位及发展建议

→   段进军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能够促进共同富裕吗?——来自准自然实验的经验证据

→   咨政建言 | 段进军等:打造苏州“一核多极”空间格局的建议

→   调研与参考 | 段进军等:关于沿江产业带转型发展的建议

→   段进军等:中国高技术产业绿色创新效率的空间关联结构与影响机制分析

→   调研与参考 | 段进军:关于苏州产城人融合发展的思考与建议

→   咨政建言 | 段进军等:关于太仓融入虹桥国际开放枢纽的战略思考与建议

→   调研通报 | 段进军:环太湖经济圈的重大使命与苏州担当

→   段进军等:长三角数字创新网络空间结构演化及机制差异的多尺度分析

→   段进军:人文经济视域下姑苏区的战略定位的思考

→   方世南、段进军:园区独墅湖科教创新区如何“出圈”

→   段进军:让产城人融合发展彰显高质量成色

→   段进军等:“行动—规则”视角下特色小镇发展的理性思考

→   段进军:苏州样本以实践为内涵和特征

→   段进军等:产城人文融合背景下加快苏州人文经济发展的建议

→   段进军:三问三答,奏响高质量发展最强音

→   段进军等: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特色小镇的网络演化研究——以时裳小镇为例

→   段进军:中国式现代化苏州样本的历史演进与实践特质

→   市情研究 | 段进军等:人文经济视角下姑苏区战略定位及产业选择建议

→   段进军:发展新质生产力,建设苏州的“钻石模型”

→   段进军等:强化跨域协同创新 合力共建环太湖科创圈

→   段进军:发展新质生产力 苏州应主动作为率先突破

→   段进军:立足“七个超越”用新质生产力赋能东北全面振兴

→   段进军等:推进新型工业化苏州亟需补足航空物流短板

→   段进军:“行动—规则—空间”视角下人文经济学理论与实践思考

→   段进军:稳外贸外资要把握好“稳”与“进”的关系

→   段进军:人文经济如何为苏州发展“插上双翼”?

→  段进军:“空间主体论”与中国城市转型的动力及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