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中共苏州市委党校《市情研究》2022年第40期刊登东吴智库执行院长段进军教授等的文章《关于打造娄江科创文化走廊的思考与建议》。文章指出,娄江科创文化走廊建设将有效整合沿线科创资源、产业资源、文化资源,对于推进市内全域一体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并提出打造娄江科创文化走廊的六点建议。现将全文转载如下,以飨读者。
关于打造娄江科创文化走廊的思考与建议
段进军 傅 玖 付双双
当前,市内全域一体化已成为苏州全市上下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的理念认同,市内全域一体化需要构建科学的空间组织。科学的空间组织可以高效组织市内全域一体化,并推动区域特色化产业创新集群形成与发展。娄江科创文化走廊建设,可以有效整合沿线科创资源、产业资源、文化资源,对于推进市内全域一体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此作了研究,提出娄江科创文化走廊建设的相关思考及建议。
进入新发展阶段,为推动苏州高质量发展,区域空间结构将处于快速重构之中,在已有东西向沪宁制造业产业带、沿江制造业带、以G15苏嘉杭高速(未来通苏嘉甬)为主的南北轴线基础上,进一步将重要湖泊和河流纳入区域发展的空间组织中,提出了以科创产业为主的“环太湖科创圈”“吴淞江科创带”空间战略。如果说吴淞江是代表着苏州向东对接上海的方向,那么“娄江科创文化走廊”则是苏州市内全域一体化背景下推动各板块创新联动发展、融入苏州主城的重要廊道。娄江位于阳澄淀泖区域腹部,西起苏州古城娄门,沿途流经苏州市姑苏区、工业园区、昆山市和太仓市(在太仓境内称为浏河),全长73.3公里,最终由长江口汇入大海。娄江科创文化走廊建设将进一步平衡苏州市域整体空间格局,推动市内全域一体化高质量发展。
第一,加快规划建设娄江沿岸快速通道、生态廊道等基础设施。建设娄江科创文化走廊,必须加快沿线快速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增强沿线重要节点城市之间的空间可达性。目前,娄江快速路已贯通姑苏区到工业园区,但园区—昆山、昆山—太仓之间快速通道尚未贯通。一是要加快规划建设沿娄江的园区娄江快速路—G312—昆山中环—太仓S339(苏州路)—太仓港区龙江路的快速路通道,进一步缩短苏州城区直达太仓港的时空距离。只有建设好快速通道,才能有效地组织好沿线的重要节点,形成强大的组织区域发展“点-轴系统”,有效组织各类产业和创新资源,实现不同节点之间区域分工,形成创新集聚效益。二是围绕娄江这条重要水道,加快沿线生态廊道建设,推进沿线生态环境和通航能力提升,打造美丽水道。三是加强娄江科创文化走廊与“环太湖科创圈”“吴淞江科创带”及其他重要产业轴,特别是沪宁产业轴线、沿江产业轴线之间的空间可达性,健全和完善市域范围内区域空间体系。
第二,加强娄江科创文化走廊与阳澄湖经济圈、虹桥国际开放枢纽之间的联系。目前,在苏州南边规划建设“环太湖-吴淞江”“一圈一带”,与此相呼应在北边可以形成娄江科创文化走廊,通过“一圈一带一廊”把重要河流和湖泊纳入到区域经济发展和市内全域一体化发展的空间规划之中。围绕着“沿沪宁”“沿江”两个一级产业轴线,形成两个二级产业轴线,推动市域范围内区域经济发展渐进式扩散,共同形成一个协同发展的空间体系。苏州要实现两个高质量一体化,即长三角一体化和市内全域一体化就必须要形成完善的空间体系。同时,娄江科创文化走廊要加强与虹桥国际开放枢纽的联系。在虹桥国际开放枢纽“一核两带”功能布局中,昆山市、太仓市、相城区、工业园区四大板块正加快融入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深入融入长三角一体化。
第三,把娄江科创文化走廊建设为苏州重要科创资源联结点。高水平市内全域一体化应该是建立在跨区域创新资源和文化资源整合上。姑苏区是苏州历史文化之核。工业园区布局了姑苏实验室、中科院纳米所、中科大等大院大所,正规划建设阳澄湖南岸创新城。昆山引育了国家超算中心、深时数字地球、昆山杜克大学等创新资源,正打造阳澄湖两岸科创中心。太仓集聚了西工大、西交利物浦、上海硅酸盐所等高教科研机构,正全力推进娄江新城科教创新区建设。在娄江科创文化走廊中,昆山、太仓已提出统筹两地科创资源优势,提升昆太协同创新发展质效,统筹发挥昆太两地大学等科创资源,共同探索建设娄江创新廊,加快打造昆太环大学科创生态圈。昆山、太仓合作已经走在苏州市内全域一体化的前列,在规划、交通、产业、创新、生态和社会治理已经建立合作的系统性框架。有效整合科创教育资源,充分发挥科创文化资源整体效应和溢出效应,这对于高水平市内全域一体化,特别是建立具有区域特色的产业创新集群具有重要意义。娄江科创文化走廊建设应从推动两两板块之间合作,走向市域内多个板块之间的互动多维合作。
第四,发挥娄江科创文化走廊的产业互补性,特别是要推动不同板块之间产业链深度融合。目前,昆山与太仓产业合作势头良好。太仓市科技产业园内,优质企业密布、创新活力迸发,与昆山市光电产业园接壤,先后引进了数十个昆太合作产业项目,两地携手建立昆太产业联盟,积极拓展重点产业领域产业链合作,为其他板块树立了一个良好的典范。娄江科创文化走廊沿线在产业合作方面具有巨大潜在空间,例如园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国内领先,集聚了信达生物、亚盛医药等创新药头部企业,太仓生物医药产业近年发展迅速,集聚了昭衍、奕瑞影像、赛业生物等医药服务外包CRO、医疗器械、生物材料等细分领域专精特新企业,两地生物医药产业之间存在一定梯度,分工协作、错位发展,具有很大合作空间。再如,航空产业如何在太仓、昆山及工业园区之间形成合理分工,这些都需要在合作中发挥彼此优势。围绕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先进材料四大主导产业,板块与板块之间根据不同资源禀赋,在产业链上下游、不同细分领域优势互补,促进产业链深度融合,加速形成“搬不走、压不垮、拆不散”的产业创新集群。
第五,把娄江科创文化走廊打造成为新时代苏州对外开放的重要文化走廊。开放包容,是苏州文化最深厚的基因。600多年前,郑和在浏河起锚,七下西洋,开辟了中国对外开放史上崭新的一页;600年后的今天,苏州依然是中国外向型经济最活跃的地区之一。娄江是一条流淌的文化长河,是一条由过去、现在与未来连接起来的历史之河、开放之河,始于古城娄门,流经园区、昆山、太仓,沿途不乏园林、草鞋山遗址、昆曲、娄东画派等诸多历史文化符号,串起了苏州工业园区中新合作、昆山两岸产业合作、太仓中德合作等苏州开放型经济最重要的标识与名片,苏州历史文化与现代开放文化实现了最佳的融合。进入新发展阶段,苏州仍要坚定不移地推进开放型经济发展,奋力将娄江科创文化走廊建设成为新时代对外开放和实施“双循环战略”的重要文化走廊。、
第六,娄江科创文化走廊要凸显“一核”和“一港”重要作用。娄江科创文化走廊建设,要高度重视姑苏区历史文化核心作用。在工业化时代,姑苏区由于空间所限,导致了在经济发展中处于劣势,但是进入后工业化社会,姑苏区文化核心地位是任何板块无法取代的。当文化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发挥越来越重要作用时,姑苏区必须要有效发挥文化核心地位,按照“一中心”“两高地”“一典范”的要求,加强对外开放,从更大空间格局中谋划文化核心功能和市域范围内的功能定位,增强各板块融入主城、融入市内全域一体化的向心力。娄江科创文化走廊建设无疑为姑苏区开放发展提供了重大发展机遇,要在开放中集聚更多高端要素,推动数字经济时代文化产业创新集群大发展。太仓是苏州对外开放的战略门户。太仓港区拥有独特区位优势和港口资源,苏州市委市政府正高起点谋划苏州港改革创新发展,港口和航运服务业发展对苏州城市能级提升具有关键作用。
太仓要充分发挥港口优势,把港产城一体化作为城市发展第一战略,做好“接轨上海、融入主城、联动周边”文章,加强太仓港区与苏州乃至长三角腹地区域水运、公路体系、铁路系统等集疏运体系建设,整体优化货物运输网络,通过港口发展带动金融、研发、物贸等现代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娄江新城的开发建设将加强港口与主城联动,集聚创新资源,把港口与城市、产业有机融合起来,打造成娄江科创文化走廊的重要增长极。
娄江科创文化走廊是苏州由“运河时代”到“长江时代”再到“海洋时代”的重要文化廊道、交通廊道、生态廊道、产业廊道、科创廊道,加快建设娄江科创文化走廊,将更好融合全市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集群布局,对于苏州市内全域一体化和高水平对外开放具有重大意义和作用。
(作者段进军系苏州大学东吴智库执行院长,商学院教授、博导;傅玖系太仓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挂职〉;付双双系苏州大学档案馆研究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