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3月29日,全市社科理论界学习贯彻全国两会精神暨发展新质生产力专题座谈会举行。座谈会上,苏州大学东吴智库执行院长段进军教授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 苏州应主动作为率先突破”作交流发言,为苏州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建言献策。根据现场录音整理,4月8日《苏州日报》“新型智库”版块刊发段进军教授等专家学者的精彩观点。现将观点转载如下,以飨读者。
发展新质生产力
苏州应主动作为率先突破
段进军
发展新质生产力要解放思想,创新观念,发扬敢闯敢拼的精神。同时,要深刻认识发展新质生产力是一个强大的体系建设,而不是一个孤立的、静态的、片面的发展。要通过系统化的体系建设,形成内生的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不能依靠外部的引进和输入,不能靠一时的运动式推进,新质生产力是基于内部强大体系创新所生成的。
苏州发展新质生产力,要加强四大体系建设,包括现代化的产业体系、空间体系、创新体系、文化制度体系。如果每个体系作为菱形的一个角,它们相互作用构成一个“菱形模型”,可形象地称为“钻石模型”。四大体系相互作用,相互叠加,良性互动,共同推动苏州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和演变。
一是发展新质生产力要形成以未来产业为引导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苏州要主动作为、率先突破,以科技创新促进产业创新,做大做强高端装备、生物医药、新能源等产业,积极打造人工智能、纳米材料等“新引擎”。
二是发展新质生产力要形成科学合理的空间体系。经过长期发展,苏州各县级市(区)都基本形成了符合本区域特色的产业体系,要深入分析自身的要素禀赋、产业优势和科创优势,利用新质生产力去改造传统产业,同时要基于自身条件选择合适的未来产业。
三是发展新质生产力要形成富有活力的创新体系。发展新质生产力,在某种程度上就是要将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有机融合起来。没有强大的科技创新能力,现代化的工业体系就失去了发展的动力源泉。重大的基础创新对于技术创新和产业创新具有决定性作用,要集聚重大的科技创新平台和高端创新要素,推动区域创新生态系统的形成。要打造科创森林体系,完善产业创新平台,畅通成果转化渠道,提升“苏州制造”品牌。要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和国家战略需求,在科技前沿、共性关键核心技术等领域集中优势科技资源,创新体制机制,积极争取更多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国家产业创新中心等重大科技创新基地落子布局。
四是发展新质生产力要建设以法治为基础的文化制度体系。苏州的营商环境水平在全国名列前茅,这是推动苏州制造业发展的根本原因。发展新质生产力对法治的营商创新环境要求更高,以法治为基础的营商环境和文化制度体系建设,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软性基础设施,必须建立与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营商环境和文化制度体系。人文经济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完全统一,文化体系构成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底层逻辑。要不断完善以法治为基础的制度体系,一方面推动完善产权制度,用产权制度更好地激励科技创新,另一方面推动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发展新质生产力不能“只见物不见人”,建设新质生产力的四大体系,最后要回归到人的创造力的释放,以及促进不同主体分工合作网络的形成。人的创造力的释放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起点和归宿。
(作者段进军系苏州大学东吴智库执行院长,苏州大学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相关链接:引力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