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智库研究  决策咨询
市情研究 | 段进军:关于将昆太合作打造成市域一体化先行区的建议
发布时间2022-08-16

【编者按】近日,中共苏州市委党校《市情研究》2022年第35期刊登东吴智库执行院长段进军教授的文章《关于将昆太合作打造成市域一体化先行区的建议》。文章指出为推动昆太建立更加紧密高效的联动机制,建议下一步昆太合作应以市场一体化为基础,探索出系统化合作的新路径,积极探索新时期跨界治理的新模式,将昆太合作打造成为市域一体化的先行区。现将全文转载如下,以飨读者。

关于将昆太合作打造成

市域一体化先行区的建议

段进军

市域一体化是苏州发展到新阶段的必然要求,是苏州发展产业创新集群的必要条件,是解决“散装苏州”,高质量融入长三角一体化的战略选择,其本质是市场一体化。昆山与太仓作为苏州东部的重要板块,是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北向拓展带两个重要的节点,沿沪重镇,地缘相邻、人缘相亲、业缘相融,二者在很多领域都具有重要的互补性,具有广泛的合作领域。日前,昆山、太仓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的战略决策,深入探索协同发展的新路径,打造协同发展的新样板,在推动苏州市域一体化中展现更大的作为,扛起更大的担当。昆太一体化不仅仅是“浅”的一体化,而是对涉及交通、产业、创新、生态、社会治理等全方位、系统化的一体化路径探索,更是进入新时期对区域跨界治理模式的一个全新探索。昆太一体化的实践探索对于苏州市域一体化乃至于中国其他区域一体化都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为此,本文提出把昆太合作打造成为市域一体化先行区的建议。具体如下:

一、昆太合作应成以市场一体化为基础

苏州市域一体化战略提出以后,各方积极行动,在交通、规划、产业、创新、以及生态和社会的跨区域治理深度合作方面仍待全面展开。日前,昆山和太仓之间的合作走在全市市域一体化的前列,两地政府在诸多领域达成合作共识,双方合作具有客观基础,也有主观愿望,在各领域紧锣密鼓地推进。首先,昆山和太仓的合作是基于市场强大的需求,是基于微观企业跨界经营和发展的需求,这种自下而上的主体需求构成了双方合作的最重要的动力基础。第二,政府为适应市场发展的要求,积极“修路搭桥”,建立合作机制,破除阻碍市场主体跨界经营和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第三,两地之间生态社会经济联系紧密,人员、资本、商品的跨界流动,迫切需要政府建立协调机制,探索新时期跨区域治理的新模式。第四,两地深度合作对于彼此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的作用。昆山太仓资源禀赋、产业发展、创新需求彼此互补性强,两地合作会产生“1+1”大于“2”的效果。第五,昆山、太仓深度合作符合进入新时期苏州发展底层逻辑。国内外形势的变化,苏州发展的动力由廉价要素支撑的产业集聚走向创新驱动的产业创新集群的发展,而创新是一个重要的区域化过程,即市域一体化的过程。基于上述考虑,昆山和太仓政府应顺应时代发展的新要求,宏观的交通、规划、产业、创新都应以微观市场主体需求为基础,这是一个重要的原则,要依据此原则扎实推进两地合作。

二、昆太合作应探索出系统化合作的新路径

昆山、太仓两地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的战略决策,共同建立紧密高效的联动机制,达成了诸多共识。构建昆太“一高三快”高快速路网体系,推动苏州市域轨道交通S1支线、S2主线延伸太仓线尽快开工建设;畅通水路运输通道,积极融入苏州港口一体化管理,加密苏州内河港直达太仓港航线,保障昆山至太仓港集装箱船舶运输时效性;两地提出共同强化产业创新的协同协作,按照优势互补的原则,强化在项目合作、产业创新等领域联动发展,提升嘉昆太协同创新核心圈发展质效;统筹发挥好昆太两地科创资源优势,共同探索建设娄江科创廊,加快打造昆太环大学科创生态圈;研究文旅产品的错位发展,共同打造精品旅游线路;进一步强化全方位合作,不断完善教育、医疗、养老等基础配套,持续扩大高品质公共服务辐射半径;深化昆太交界河道联合河长制,强化跨界生态环境违法行为打击力度;完善跨区域社会治理联动机制,打造智慧城市治理组团,共同维护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以上是两地合作具体领域,可以看到昆太合作领域已不仅仅局限在交通、规划、产业等领域,实际上已经渗透到了创新、社会、生态等全方位系统化的合作。这是昆太合作走在市域一体化前列的重要标志,值得其他板块借鉴。

三、昆太合作应积极探索新时期跨界治理的新模式

传统的区域治理更多是基于行政区范围内的治理,区域一体化带来的要素跨界流动,将对政府传统治理模式提出重大的挑战。政府面临的治理已经从传统的具有明确边界的地理空间走向一个边界模糊的流动空间。局限于行政区范围内的治理模式越来越不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昆太一体化应在跨界治理上探索出一条新路,如生态治理的跨界性,社会治理的跨界性,以及产业发展、创新等领域跨界性等等。昆太双方提出在厚植生态优势,共抓绿色发展,实施跨界河道共建共管机制,形成生态保护联防联控联治格局,打造水韵江南宜居样板区。共同建设娄江科创廊,加快打造昆太环大学科创生态圈等。这些实践领域提出的重大课题都要求政府职能需要转变,要从行政区内部纵向的事务管理转变为横向跨界的协同治理。随着合作的深入这种横向协同治理的事务就会越来越多,要求在双方行政管理部门之间建立一种横向的协调沟通机制,这种机制一方面要充分推进市场一体化,不能对跨界的要素、商品、资本等设立诸多障碍。目前双方在诸多方面事实上形成一种分工合作关系,比如太仓市科技产业园内,优质企业密布,创新活力迸发,它与昆山市光电产业园接壤,先后引进了中淳电子、奥特润滑设备等10个昆太合作项目,亿迈齿轮、瑞铁机床等企业在原材料、成套设备及仓储物流等方面也与昆山企业保持着良好合作。除了经济领域,对于跨界的生态问题、社会问题的治理也要建立部门协调机制,同时要充分发挥社会组织的协调作用等。总之,要积极推进政府职能的转变,加强重点区域、重大事项、重要项目的统筹衔接,有力保障交通互联、产业融合、民生共享等举措的落地落实。

四、将昆太深度合作打造成为市域一体化的先行区

昆山位居全国百强县榜首,始终走在改革开放发展的最前沿。昆山也要在市域一体化的进程中走在最前列。太仓这些年发展也非常迅速,在百强县市排名第七,二者的合作属于强强联合。市域一体化是进入新阶段的新要求,也是体制机制改革的突破口,是苏州进入新阶段发展的新动能。当年昆山政府排除万难,自费搞开发区,勇当第一个“吃螃蟹”的政府,创造了举世闻名的“昆山之路”。进入新阶段,中央提出“双循环”战略新格局,提出了建设国内统一大市场。全国统一大市场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苏州市域一体化就是对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重要贡献,昆太一体化也是对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重要贡献。谁率先突破行政区划,谁就可以获得发展和改革红利。昆山、太仓两地作为苏州最重要的临湖重镇,要勇当新时期第一个“吃螃蟹”的政府,探索出一条协同发展的新路来,这对于市域一体化推进具有重大的作用。昆太一体化的深度合作,可以为市域内其他板块树立榜样。进入新发展阶段,在苏州全市范围内,也有像昆山和太仓一样的具有合作潜力的关键区域,比如吴江与吴中、常熟与相城、昆山与园区等等,这些区域的协同发展必将释放出巨大的市场潜力,形成区域发展重要的增长极。昆山与太仓的深度合作理应成为市域一体化的先行区,为其他板块的协同发展起到重要的引领作用。


(作者系苏州大学东吴智库执行院长,商学院教授,博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