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近日,东吴智库执行院长段进军受邀参加苏州市政协举办的“长三角一体化——助推沪苏同城化,共谋发展高质量”研讨会,并发表主题演讲。段进军教授指出,为了更好地推动新制造的发展,要在沪苏同城化过程中高度关注“六个新”。现将演讲内容转载如下,以飨读者。
加快“沪苏同城化”进程 大力推进苏州“新制造”的发展
段进军
在沪苏同城化的过程中,要合理分工、发挥优势、加强合作,以提升整体的竞争力。对于苏州来讲,要借助于沪苏同城化,大力推进苏州新制造的发展。为了更好地推动新制造的发展,要在沪苏同城化过程中高度关注六个“新”。
第一,“新制造″。“新制造″是沪苏同城化的战略定位和目标。其他的“五个新”都是紧紧围绕着“新制造”。
第二,“新战略”。为了推动“新制造”的发展,在战略上要由传统的“后发优势″战略转型到“先发优势″战略,要将创新纳入到整体的发展战略之中。苏州积极参与和推动沪苏同城化,从根本上就是利用上海和全球的创新资源,推动跨区域的创新生态系统的形成。要将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资金链等有机地融合起来,以此来支撑苏州新制造的发展。
第三,“新要素″。新制造发展必须要依靠微观要素结构来支撑,如果要素结构不能得到有效地转变,新制造只能是一句空话。要素结构是产业结构的重要基础。要通过沪苏同城化实现苏州对全球高端生产要素的集聚。
第四,“新空间″。传统制造业主要根据一种“板块思维″,即依靠开发区来支撑经济发展,即以土地等要素支撑制造业的规模化扩张。新制造必须要依靠“节点思维,“沪苏同城化″很重要的就是提升长三角在全球的枢纽地位,打造中国开放的新“门户”和“新节点”,以此来集聚全球的高端要素。苏州要对接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加快北向拓展带规划与建设。
第五,“新生态”。如果说传统制造业主要是以单个企业为单位的竞争,那么现在新制造更多是以多个企业构成生态系统的形式存在的,平台经济越来越重要。同时要建设跨区域的创新生态系统等。
第六,“新品牌″。新制造的发展必须要以打造苏州制造“新品牌”为最高目标。在全球制造业的发展中,德国制造、日本制造、法国制造等都是消费者认可的,消费者从这些品牌中都能获得一种价值,但苏州制造还难以形成一种区域品牌。进入新阶段,制造业发展的最重要目标就是打造苏州制造品牌。
以上“五个新”都是为了支撑“新制造”的发展,在沪苏同城化的过程中,要充分地考虑以新制造”为核心的“六个新”。
(作者段进军系苏州大学东吴智库执行院长,东吴商学院教授)
相关链接:引力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