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要闻动态  媒体聚焦
苏州日报 | 黄建洪:北桥街道社会治理“四化”探索解读
发布时间2023-03-03

【编者按】近日,《苏州日报》刊登苏州大学东吴智库研究员黄建洪教授的文章《北桥街道社会治理“四化”探索解读》。文章从强化基层社会治理中的党建引领、濡化基层社会治理中的文润德泽、实化基层社会治理中的民主协商、转化基层社会治理的生态之基的“四化”路径,解读北桥街道社会治理工作特色。现将全文转载如下,以飨读者。

北桥街道社会治理“四化”探索解读

黄建洪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需要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这为新时期基层社会治理工作指明了方向。

作为全国首个“中国民间戏曲文化之乡”的北桥街道,牢牢扎根曲艺特色,因势利导、务实创新,走出了一条独具北桥内涵和特色的基层社会治理之路,值得关注。

一、强化基层社会治理中的党建引领

北桥街道,隶属于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位于苏州北大门,是誉满苏州、无锡地区的戏曲之乡。历经岁月的洗礼,经由乡村—村镇—镇区—城区的沧桑巨变,北桥正以坚韧的态度和务实的作为,回应社会治理的新挑战与新需求。

社会治理的痛点、难点和堵点在基层,重心向基层下移、落定到城乡社区,这是共识。但是共识之下,如何真正针对性地强化基层党组织的领导力和整合力,突破部分存在着的虚化、弱化、边缘化困局,各地的努力不尽相同。北桥街道党工委通过三个方面的努力较好地实现了对社会治理的党建引领:

一是强化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方向引领。立足“文化之乡”、全面融入相城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城区化发展大趋势,以政治建设为统领,狠抓社会治理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入脑、入心、入行,共建美丽北桥。

二是强化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载体引领。以规范化建设为依托,统筹推进党建阵地和党群服务中心建设,重点打造北渔社区“红船驿站”、灵峰村“海棠花红 德润灵峰”党建主题公园和新北村黄泾区域网格先锋广场等,实现辖区党群阵地服务覆盖企业百余家,年度累计服务党员群众八千多人次。

三是强化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机制引领。深入推进“党建红+网格蓝”的基层治理模式,搭建机制、整合资源、放大党组织引领的“耦合效应”。

二、濡化基层社会治理中的文润德泽

北桥充分发挥戏曲文艺的教化功能,立德树人,厚植社会治理的德治根基和文化底蕴,促进社会的温和、温婉与温润,从而构建更加温暖的和谐社会。近年来,北桥街道坚持“文化先行”,扎根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土壤,深入挖掘当地戏曲文化资源优势,戏曲艺术正成为北桥社会治理的闪亮IP和强大动力。

其一,以戏铸魂,夯实社会治理基础。北桥街道充分发扬戏曲文化所弘扬的真善美,联合长三角运河一带地区共同主办2020首届长三角戏曲·曲艺文化艺术周活动,打造“情韵戏乡”文化品牌,塑造社会道德新风尚。此外,北桥3家三星级公益性评弹书场,每年开展评弹演出超过900场次,惠及群众15万人次;“冶长泾杯”苏州市戏曲票友大赛,饮誉苏南;群众戏曲艺术节,享誉全国。此外,北桥通过成立戏曲培训班、幼小衔接、全班级覆盖等方式,将戏曲所弘扬的精神精髓注入学校教育,育人效益显著。特色“戏曲小艺人”,省内外屡获大奖;少儿评弹九上央视舞台,激发了戏乡人的文化自信。

其二,以戏为骨,搭建社会治理新网络。北桥以戏曲为载体,引导各方共同参与,构建多载体、有内涵的社会治理。荷缘戏曲文化社等社团通过排演锡剧《珍珠塔》《家的守护》《幸福计划》等以及创编戏舞、戏歌、戏曲联唱、民乐、小品、评弹情景剧等节目,紧扣家风培育、移风易俗、扫黑除恶、好人好事等主题,倡导正气、正义、正直,敦化民风,培养文明、自强、自律的新风尚。通过政府协助、院团主办、互动服务,促进了社会的良性互动,各项政策得以顺利开展,时代精神得以更好地传递。

其三,以戏凝心,集聚社会治理新共识。北桥街道不断弘扬北桥优秀的戏曲文化,使得北桥上至耄耋老人,下至儿童都对北桥作为戏曲之乡充满骄傲之情。戏乡的文化优势和资源正深深地融入民风建设,例如北桥文艺骨干改编创作了以锡剧《战疫情·北桥儿女赞》《幸福计划》等为代表的一大批优质节目,让文明新风带着温度“飞入寻常百姓家”。好人故事、乡邻情谊、户户家风被编入戏曲,道德生命在表演中展现,让戏曲成为文明新风的弘扬载体,也成为凝聚人心、共建美好家园、共创美好生活的不竭精神动力。

其四,德润人心,汇聚成社会治理的新风尚。北桥街道通过戏曲推动了社会治理由刚性向柔性转变,将“勤、诚、信、仁、孝”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市民心中。崇德向善、德润人心,北桥涌现了一批批“好人”,被称为相城乃至苏州精神文明建设的“北桥现象”。近年来,北桥先后涌现林炳桂、荣学润、周六妹等“中国好人”3名,以及众多“江苏好人”“苏州好人”“相城好人”。捐遗是北桥在工作过程中发现的道德建设新现象、新领域,街道因势利导于2018年在盛南社区成立“周六妹好人工作室”,示范带动一大批人加入捐遗行列。北桥以“荣学润好人工作室”“好人+学堂”等为载体,凝聚榜样力量,持续放大“好人效应”,带动周边居民不断从善、向善、扬善,用道德绘就新时代北桥的文明新底色。

三、实化基层社会治理中的民主协商

基层社会治理的基础是在党的领导下的基层自治,自治的质量是关乎社会长治久安和民生福祉改善的大事。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社会格局,民主协商是一条建设之路。北桥以民主协商为手段,最大化释放居民的自治潜能,效应显著。

一方面,以“议事室”为载体运行民主议事规则。成立“好商量”协商议事工作小组,在已有的“政协委员活动之家”、“政协委员工作室”、党群服务中心、党群服务站的基础上,叠加“有事好商量”协商议事室这一平台,打造升级协商议事室、委员工作室、社情民意联系点“三位一体”工作载体。积极延伸构建“一村(社区)一协商室”的议事协商网络,形成政协搭台、各方参与、服务百姓的新格局。

另一方面,以“五步法”为依托提升协商质量。从治理实际出发,调动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积极性,探索建立了“提—定—议—做—督”五步可操作化的民主协商程序。实践中,北桥已在灵峰、盛北和盛南等村社区就垃圾分类点设置、小高层充电桩建设以及老党员暖心工作室维护等议题开展了多次专题民主协商会议,治理取得明显成效。

四、转化基层社会治理的生态之基

北桥街道辖区内既有城市社区,又有传统村庄,还有过渡型的交会地带,环境整治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压力颇大。近年来,北桥践行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将生态环境保护放在首位,转变传统经济发展模式,致力于打造产业兴旺、生态宜居、治理有效的绿色生态之城,取得实效。

第一,淘汰“散乱污”企业,全面促进产业升级。面对曾经“废塑之乡”的负面标签,北桥持续推进去产能行动,淘汰低产能散乱污企业。2017年以来,北桥共淘汰整治“散乱污”作坊1593家,印染行业在北桥已成为历史,废塑企业全域关停。通过转型升级,苏州宝丽迪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功上市,蜕变为创业板纤维母粒行业第一股。

第二,搬迁安置平稳过渡,腾笼换鸟加速转型。2019年,北桥街道基本完成安置房、产业项目等重点地块搬迁清零等搬迁攻坚任务,为相城经开区高质量快速发展腾出土地空间资源。在搬迁安置工作中,因为有民主协商的充分基础和机制依托,动迁居民安置房两证办理顺利,在动迁过程中未发生恶性群体事件,稳妥完成安置工作。

第三,有力开展污染防治,打造生态宜居北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北桥街道按照“两减六治三提升”专项行动要求,以一着不让的态势和标本兼治、铁腕治污的决心,大力开展整治工作。


(本文作者黄建洪系苏州大学东吴智库研究员,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相关链接:引力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