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智库研究  学术研究
李兰芬:用担当托举新时代“相城精神”
发布时间2021-05-31

【编者按】相城以建区20年为契机,站在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华诞,“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隆重颁布了以“担当尽责”为硬核,由“立潮头,闯新路,勇争先,当表率”为关键词的新时代相城精神。东吴智库研究员李兰芬教授围绕新时代“相城精神”展开了深入讨论与研究。现将全文转载如下,以飨读者。

用担当托举新时代“相城精神”

李兰芬

人无精神不立,城无精神不强;精神立则人立,精神强则城强。相城精神作为一根支撑相城发展空间的顶梁柱,是一个不断积累、不断跃升和不断引领的培育过程。通过开展新时代相城精神的调研总结、精准凝练、基层巡讲、新闻报道、公益广告和文艺作品等形式,以绵绵用力、久久为功的姿态开展新时代相城精神宣传教育,让相城精神如徐徐春风,轻抚相城大地的每一个角落,熔铸相城人民的性格、意志、情感和行动,引领更多相城人上下同心、团结协同地奋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苏州样本”。

相城以建区20年为契机,站在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华诞,“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这一承前启后的重要时间节点上,隆重颁布了以“担当尽责”为硬核,由“立潮头,闯新路,勇争先,当表率”为关键词的新时代相城精神。这种由“担当尽责”托举起的12字新时代相城精神,既客观总结了相城人为20年的发展“速度与激情”所做过的事、所走过的路以及所付出的艰辛努力,更凝聚注入了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建构新发展格局的相城新一轮发展“质量与活力”再需做的事、再需走的路和再需付出更艰辛努力的精神核能。

二十而已,未来可期。20年来,相城凭借着自身独有的区位优势和超前布局谋划的产业优势实现了经济、科技、社会、生态、文化等全领域统筹性的“弯道超车”。20年来,一次次精准谋划、一场场风暴决策、一轮轮商务谈判、一单单项目落地、一幕幕开工仪式、一个个创新故事、一部部社会关注、百姓关心的政策出台,从物理空间、产业结构和城市精神实现了相城式的跨越性发展。20年来,相城的物理空间实现了由“苏州北大荒”向“苏州市域新中心”的跨越;相城的产业结构实现了由“粗放型农业经济”向以智能车联网、工业互联网、先进材料、区块链等“六大新经济产业”为核心的大研发,大文化、大健康“三大产业”方向的跨越;相城的城市精神实现了由“上下同求,勇于担当”向“立潮头,闯新路,勇争先,当表率”的传承性升华。

在挖掘、阐释和弘扬新时代相城精神中汲取再出发的智慧和力量,是相城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争当表率更基础、更深沉、更持久、更深厚的政治必修课。

“勇于担当”作为新时代相城精神的硬核,一直是蕴藏于相城人,尤其是相城党政领导干部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和政治执行力中的深厚文化基因。立足现实、放眼全球和超前谋划是相城人担当尽责精神的多维时空图像和行动方向。首先,担当尽责是相城人对党、对组织、对人民、对同志忠诚老实,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干老实事,襟怀坦白,公道正派的政治作风。其次,担当尽责是相城人勇做发展开路人,破解“发展不充分不平衡”,实现共同富裕,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政治使命。第三,担当尽责是相城人发扬钉钉子精神,保持力度、保持韧劲,善始善终、善作善成,不断取得新成效的政治承诺。第四,担当尽责是相城人给自己以信心,给人民以希望的政治自信。“敢于担当责任,勇于直面矛盾,善于解决问题,努力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第五,担当尽责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政治需求。推进改革既要管宏观,也要统筹好中观、微观,在突出具有结构支撑作用的重大改革,把握好重大改革的次序,优先推进基础性改革的新发展理念指导下,“看准了的事情,就要拿出政治勇气来,坚定不移干”。相城人就是靠这种担当尽责精神,在20年里赢得了人民的尊重和爱戴,争得了世界各路大咖的理解和支持,交出一份令人民满意、世界瞩目的,“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历史”的时代答卷。

“立潮头,闯新路,勇争先,当表率”12字生动形象地刻画了以“勇于担当”为硬核的新时代相城精神昂扬向上的站位姿态,开明睿智、追求卓越和面向未来的精神风貌。这种精神风貌作为一种具有内在生命力、觉悟力、向心力、动员力、爆发力、引领力,转化为物质力的相城软实力,为立足自身优势,充分挖掘自身潜力,积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提供了最强力支撑!相城作为苏州乃至长三角地区最年轻的县级城市之一,其突出的区位优势、高端的产业布局、齐全的基础设施、优美的生态环境和有力的政策扶持,不是建区机制自带生发的,而是在守正创新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主动抢抓国家战略机遇和关切民生福祉需求中创造出来的。所谓“乘风破浪潮头立,扬帆起航正当时”。机遇来了,就要以“立潮头,闯新路,勇争先,当表率”的当仁不让的精神姿态,出重拳干出一番大事业。在国家《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总体方案》中,相城之所以“高频闪耀”,就在于近些年相城超前布局、主动出击,利用高铁苏州北站距上海虹桥仅20多分钟的区位优势,打造“同城融合”“高端产业”“创新发展”“活力城市”“幸福民生”新标杆,实现“创新孵化在虹桥,生产转化在相城”的相城虹桥双向融合共赢合作的新发展格局。在政策取向上,积极、主动、精准对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在物理空间上,努力形成“立体+联动”的综合交通体系;在产业布局上,力争对长三角尤其是上海进行结构性嵌入;在治理体系上,继续全面深化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打造政府治理现代化的新标杆,将成为新时代相城“担当尽责”的新使命、新路子和新方向。

(作者李兰芬系苏州大学东吴智库研究员、教授)

相关链接:苏州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