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研究领域  城市经济与管理
苏州信息 | 张斌等:智库建议从三方面按好常态化疫情防控下影院“复工键”
发布时间2021-08-19

【编者按】近日,由东吴智库研究员张斌、孙加森撰写的咨询报告《智库建议从三方面按好常态化疫情防控下影院“复工键”》,于7月13日被苏州市委办公室《苏州信息》录用并及时转报上级部门。现将建议全文奉上,以飨读者。

智库建议从三方面按好常态化疫情防控下影院“复工键”

张斌 孙加森

5月8日,国务院印发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关于做好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的指导意见,提出在落实防控措施前提下,采取预约、限流等方式,开放包括影剧院在内的密闭式娱乐休闲场所。但6月5日,国家电影局通知,全国电影院的开业必须执行统一的时间安排。苏州大学东吴智库张斌、孙加森表示,相较于餐饮、旅游以及健身房、KTV、娱乐会所等行业的逐步开放,影院行业始终未有明确的复工时间表,严重影响相关市场的复苏和发展。

一是影院票房损失巨大。根据中国电影协会测算,全国影院如果在8月复工,全年票房预计为128亿元,同比下降80%;如果10月复工,全年票房预计在60亿元左右,同比下降91%。因此,各类影院生存压力上升,数据显示,上半年全国共有321家影院相关企业吊销、注销,其中6月单月吊销、注销数量超过100家。

二是下游产业严重受制。以2019年17.27亿观影人次计算,可估算减少约8.5亿人次,即使以一次观影拉动饮食、交通等消费30元的保守计算,直接减少消费达216亿。此外,电影大规模撤档,被认为“获得线上流量红利”的视频平台也出现“内容荒”,同样打击严重。数据显示,1—3月,线上观影需求有一个短时的爆发性增长,但4月以来的月度活跃人数断崖式下跌,5月腾讯、爱奇艺、优酷三大视频平台月度活跃用户数平均下跌12.2%。

三是从业人员无以为继。全国影院行业从业者约100万人,再加上衍生的零食饮料、营销海报等相关行业,从业者大概再增加一倍。据天眼查数据显示,2020年以来,从事与影视相关的公司中,有1.23万家公司注销或吊销,人员被迫失业可能增加社会安定的隐患。

苏州大学东吴智库张斌、孙加森分析认为,影院复工的风险基本可控。

一方面,已开放影院国家并没有聚集性传播的案例。比如,日本Sunshine院线、东宝院线和AEON院线等多家影院已经于5月恢复营业;德国人口最多的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于5月30日起重新开放电影院;韩国更是在4月下旬就有部分影院恢复营业。到目前,这些国家并没有出现影院观影所引发的聚集性传播。

另一方面,我国防疫经验和手段足够应对可能疫情。我国防疫是世界各国中最为成功的,即使是出现舒兰、北京等偶然爆发的疫情,也能很快控制住。早日回归正常生活是群众的期盼,数据显示,对于影院复工的期待,观众们已经从2月份“担忧”“焦虑”为主,上升到5月近88%的“期待”为主,可见观影需求之强烈。

建议

一是严格落实防控措施。严格执行预约、限座和佩戴口罩等举措,有序解禁包括影院在内的密闭式娱乐休闲场所。

二是强化专项资金扶持。国家和地方已推出不少影院行业纾困政策,比如上海近期安排近1800万元资金,对全市影院予以支持。建议继续协调落实好此类纾困基金,并推出定向“消费券”。比如,3月支付宝曾推出特价预售票,覆盖上海、北京、杭州、苏州、南京等12座城市400 家电影院,预售票房暴涨20倍,带来了一定的“输血”。

三是分批分次视情开放。适度改变“影院开业执行统一时间安排”的规定,尽早放开低风险城市影院为其他城市“探路”,让影院以及上下游产业获得逐渐稳定的现金流,最终带来行业的良性复苏。

(作者张斌系苏州大学东吴智库研究员,东吴商学院教授;作者孙加森系苏州大学东吴智库研究员,东吴商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