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品牌活动  长三角论坛
媒体聚焦 | 第二届长三角一体化会议相关报道
发布时间2020-12-04

导言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重要指示,探讨苏州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不断推动苏州新一轮高质量发展,2020年12月1日,苏州大学东吴智库、中国特色城镇化研究中心联合举办第二届长三角一体化会议,此次论坛的主题为“苏州高水平融入长三角一体化战略”。

长三角一体化论坛是苏州大学东吴智库和中国特色城镇化研究中心主办的系列学术活动,旨在为高质量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建设、为江苏和苏州高水平融入长三角一体化进程提供前瞻性、系统性、科学性理论探索和实践指导。

1、平台发布情况一览

2、报道集锦

交汇点:

《“苏州高水平融入长三角一体化战略研讨会”在吴中召开》

今天(12月1日)下午,“苏州高水平融入长三角一体化战略研讨会”在美丽的吴中澹台湖畔举行。本次活动由苏州大学东吴智库、中国特色城镇化研究中心联合举办,跨学科邀请了来自全国多所知名院校的专家学者,共同探讨在新阶段、新形式下苏州如何把握融入长三角历史性机遇,服务国家战略,从而实现新一轮的高质量发展。

“在以内循环为主的发展格局下,上海和苏州都需要重新定位。上海可能是未来中国的创新中心,而苏州将成为创新中心最主要的辐射区域。”中制智库研究院院长新望表示,当下我国已从速度型发展迈向质量型发展的新阶段,从依赖外部技术到依靠内生动力,创新成为未来发展的核心动能。目前来看,上海最有希望成为新一轮技术发展的创新中心,而苏州作为全国最大的工业城市,完全有能力加入到新的产业分工格局当中,发挥协同作用,承接上海的创新赋能。新望同时指出,苏州是制造业大市,但还不是强市,要尽快在质量、结构、可持续发展三个指标上下功夫,成为未来长三角的制造业中心乃至世界级制造业中心。

江苏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丁宏从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的角度,剖析苏州未来发展的更多可能。“国际经贸的新规则对营商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建设市场化、法治化、国际的营商环境。对苏州来说,随着土地、劳动力、环境成本的不断攀升,优质的营商环境愈发成为吸引企业、人才的重要衡量指标。”丁宏说。基于此,他提出了苏州要加快地方的立法进程,把改善营商环境的好经验、好做法进行固化,减少不确定性因素,同时要主动对标国际上在知识产权、投资贸易和便利化、政府采购、透明度等方面的做法,找差距,求突破。

“从智慧城市到智慧城市群,是在生态文明建设框架下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推手。”南京大学智慧城市研究院副院长甄峰认为,推动长三角的一体化和高质量发展是智慧城市群建设的内在动力,具体的建设方向包括发挥技术手段,打造智慧城市群的生命有机体;构建以人为本、经济社会协调的城市群国土安全体系和空间格局;发展数字经济提升城市群的竞争力;统筹地区5G、工业互联网等智能化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区域的智能化水平;提升公共服务体系打造宜居家园;发挥人才和科技优势打造城市群的协同创新体系;推动建立区域生产空间、生活空间和生态空间的高效和谐治理体系。

前不久,合肥作为“最强风投城市”的口号不胫而走,在互联网上形成刷屏之势,十多年的时间里,合肥凭借成本优势和开放市场,抓住了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机会,成为继上海之后,国内第二个获批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城市。同为长三角城市群的中坚力量,合肥的发展对苏州有何借鉴意义?安徽大学区域经济与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胡艳,从合肥视角解读长三角一体化战略下城市群副中心如何协同发展。“与南京、苏州、杭州相比,合肥在GDP、科技创新等指标方面尚有不小的差距,目前也在积极寻求与苏、杭等地区的高质量对接机会。”胡艳介绍,在高姿态站位、高质量对接、高效率领跑的思路下,合肥目前正在着力培养开放性思维,提高服务意识,并主动推进区域之间科技合作,共建创新网络、加快产业联动,形成产业融合互补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苏州大学自由贸易区综合研究中心主任王俊最后作了题为《新形势下苏州自贸片区对接上海高质量发展初步思考》的分享。她表示自己在最近的一年时间里跟踪了苏州自贸区的许多创新举措,虽然起到了良好的效果,但很多是不成体系的碎片化做法,如果仅仅是个案式的突破而无法复制推广,则没有太大的意义和价值。“要学习上海勇于突破、善于创新的精神,在符合国家战略需要的大前提下,锐意改革,为企业营造规则化、可预见性的营商环境,从而激发出新的经济增长点。”

原文链接:《“苏州高水平融入长三角一体化战略研讨会”在吴中召开》

引力播:

《苏州如何高水平融入长三角一体化?东吴智库举办研讨会》

今天(12月1日),苏州大学东吴智库与中国特色城镇化研究中心举办了主题为“苏州高水平融入长三角一体化战略”研讨会,来自北京和长三角区域高校的十几位专家参会,其中7位专家作了精彩的主旨演讲。

本次学术研讨会得到了市新型智库办的指导。苏州市社科联主席刘伯高致辞时说,长三角区域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以后,围绕如何主动融入长三角一体化,特别是通过一体化推动苏州高质量发展是一个重要的课题,也应成为我们思考问题的重要思维框架。

研讨会由苏州大学教授、东吴智库执行院长段进军主持,来自北京的中制智库研究院院长新望,江苏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丁宏,复旦大学旅游学系教授、博导沈涵,浙江工业大学教授、博导徐维祥,南京大学教授、博导甄峰,安徽大学教授、博导胡艳,苏州大学教授、博导王俊,结合各自的研究主题进行深入的分析和阐述,给与会者以很好的启发。

新望院长以“建设世界级制造业中心城市”为题进行演讲,他说,上海作为中国内循环的创新中心,它的传统产业外移,创新的应用场景也要辐射,第一个接受上海创新的地方就应该是苏州。苏州要建立一个新的开放的高地,树立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市的品牌形象。丁宏研究员侧重分析了苏州如何“放大政策计算器效应,进一步优化苏州营商环境”,他说,苏州今后一定要通过制定地方性的法规,把营商环境中很多好的改革经验能够固化下来。沈涵教授以“新基建推动下的长三角文旅高质量发展”为题,她认为,文旅行业正在发生非常颠覆性的变化,游客的偏好也在发生很大的变化,文旅产品需要跟进新技术和新业态进行升级,苏州要加速融入新的文旅发展环境。

“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中的产业集群、城乡协同”是徐维祥教授的演讲主题,他认为,高质量的长三角一体化首先是城乡必须融合发展,还要有高标准的城乡建设,集聚的产业集群建设要体现链式化的管理,以及良好的生态环境。甄峰教授、胡艳教授和王俊教授也分别以“长三角一体化与智慧城市建设”“长三角一体化下的合肥视角”和“苏州自贸片区如何对接上海”为主题进行了深入的阐述,他们认为,智慧城市群建设要利用新的技术手段推动自主制协同演进,合肥要在长三角一体化中找准定位,扬长补短,做强“副中心”,苏州自贸片区要对接上海,进一步发挥制度创新的优势。

最后,苏州市发展规划研究院院长李湛进行了总结,他说,专家们的演讲主要分析了苏州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的定位问题、趋势为题、边界问题和系统问题,为苏州高质量融入长三角一体化提出了不少有益建言和新思路。

原文链接:《苏州如何高水平融入长三角一体化?东吴智库举办研讨会》

看苏州:

《长三角一体化,苏州何为?他们来“支招”啦!》

12月1日,2020年最后一个月的第一天,苏州太湖边悄然刮起一场“头脑风暴”。

他们是来自全国各高校院所的专家学者,受苏州大学东吴智库邀约,入冬之际相聚姑苏,参与一场名为“苏州高水平融入长三角一体化战略研讨会”的座谈,借此为苏州切实把握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历史性机遇提供理论探索和智力支撑。

“大胆些,把自己定位世界级的制造业中心”

长三角一体化,这是苏州近期的热词“top”,在中制智库研究院院长新望口中,“长三角”、“沪苏”成了高频词汇。

“沪苏同城化,我觉得是长三角内循环中非常关键的一环。”新望说,苏州极具明显的特点就是传统的制造业实力强大,是全球最大的制造业基地之一,这为上海创新落地提供了便捷的生产力。

苏州如何在长三角一体化中找准自己的定位?新望给出了一个大胆设想,定位世界级的制造业中心。

“如果上海作为中国内循环的创新中心,它的传统产业向外移,创新的应用场景也将辐射,这时候第一个接受上海创新的城市就是苏州。”新望说道。

的确,在近期的沪苏“串门”中,这一点得到了验证。

9月4日,苏州高新区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海)投资推介会,签约落户22个总投资382亿元的重点项目;长三角北斗+5G智能网联创新研究院、绿色技术银行(苏州)可持续发展创新中心正式揭牌;18家合作机构与高新区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11月初,相城区利用进博会召开期间,在上海虹桥高铁站发布“常来相城,心想事成”城市形象展,并将持续至12月底;

11月30日,苏州高新区与上海纽尔利企业管理有限公司合作签约……

此外,新望还建议道,苏州“开脑洞”主办一年一次的世界制造业大会,树立苏州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市的品牌形象。

“苏州需打磨好营商环境这把‘利器’”

看成本,土地、劳动力、环境成本超过了东南亚;

比优惠政策,比不上中西部地区;

如何吸引优质企业,在长三角地带的苏州靠什么?

在江苏省社会科学院研究院丁宏的两连问下,答案似乎并不模糊。“我们苏州有完善的产业链优势,我们有科教优势,我们有高素质的劳动力,但更重要的是优质的营商环境,只有营商环境好了,才能吸引企业来投资,才能更好地集聚人才和技术。”

说起苏州的营商环境,丁宏对一个物件“爱不释手”,那就是前不久刚被国务院点名表扬的“政策计算器”。

“只要把公司名字一输,轻轻一点,企业能够享受的所有政策和申领步骤就跳出来了。”

它的方便之处在于,让很多不知道有对自己扶持政策的企业,迅速了解政策和申报扶持资金,做到企业和政府间的双赢。“在苏州做企业的幸福感,就从这一点一滴的便捷中体现出来。”

如何更好地完善营商环境,在长三角一体化进程中发挥优势?丁宏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一、加快地方立法进程,健全完善营商环境的法治保障,苏州虽然已经出台了很多的文件、意见,但对于老百姓来讲,最重要的就是稳定性和预期性,减少不确定性。

二、放大政策计算器的效应,把苏州营商环境建设的先进经验进一步复制和推广。

三、对标国际最高水平,提升我们苏州优化营商环境建设的目标要求。

四、强化精准服务,进一步提高服务企业的效能,打通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因为营商环境好不好最重要的就是要看企业的评价。

“老苏州也要新旅游,现在可不是光爬山和看园林”

要说旅游资源,苏州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前人留下的江南古典园林作为世界文化遗产,足以吸引世界各地游客前来观赏。

“在文旅产业市场上,80后、90后正逐渐占据‘c位’。”来自复旦大学旅游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沈涵介绍,而在国内的休闲群客中,2020年长三角的休闲客群的人数远高于京津冀和珠三角的人数。

如今的年轻人出门,可不是光说要爬山或看园林,而是要体验当地人的生活,在此背景下,长三角的新文旅发展需要迈入一个更为快速的轨道,需要更精细的场景、数据、效率提升长三角的文旅产业的发展。

“5G与文旅的融合,比如说无人驾驶、景区高清直播,AI、VR等技术在长三角文旅景区项目当中的应用,都需要‘提上日程’。”

值得一提的是,在姑苏区,有一批名为“姑苏小院”的酒店式客房,恰好为沈涵的观点进行了验证。

它们是苏州文旅集团收购的一批散落在古城的老房子,将历史形态的名人故宅重新修葺,然后改造成游客体验式的精致客房,它们还有个极具韵味的名字——姑苏小院,如今已经成了一种标签。

据悉,姑苏小院在智能化转型中位于全省前列,是江苏首家“5G智慧古建”。就在2019年,姑苏小院和华为合作,通过特殊设备转化成无线网络信号后,住店旅客可以体验千兆光纤的速率。

不仅如此,院内设置了VR全景摄像头,游客可以通过摄像头,观赏数千米外平江路的风情面貌,在5G酷炫的应用场景里,让来苏旅游的人对姑苏了强烈的“代入感”。

积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

苏州高质量发展迎来了重大机遇

有了这些专家学者的加持

谋良策、献真言

相信苏州的发展会越来越好

苏州,加油!

原文链接:《长三角一体化,苏州何为?他们来“支招”啦!》

现代快报:

《10位专家学者汇聚,共话苏州如何高水平融入长三角一体化战略》

12 月 1 日,苏州大学东吴智库与中国特色城镇化研究中心联合举办  苏州高水平融入长三角一体化战略  研讨会,来自全国各地的 10 余位专家、学者探讨苏州如何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不断推动苏州新一轮高质量发展,为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现代化新征程提供苏州样本。

长三角一体化论坛是苏州大学东吴智库和中国特色城镇化研究中心主办的系列学术活动,旨在为高质量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建设、为江苏和苏州高水平融入长三角一体化进程提供前瞻性、系统性、科学性理论探索和实践指导。

会上,苏州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处处长于毓蓝说,作为名城名校融合发展战略的关键连接和重要平台,苏州大学东吴智库在市社科联智库办的关心指导下,努力为市委市政府科学决策建言,为区域经济发展贡献积极力量。接下来,东吴智库还将进一步聚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中的苏州作为,把握国家战略在苏州叠加实施的机遇,积极做好各项工作。

中制智库研究院院长新望以  建设世界级制造业中心城市  为题进行演讲。他认为,苏州不光是要融入长三角要融入上海,而是要沪苏同城化。苏州需要上海,上海也需要苏州,新的发展格局当中上海和苏州都需要重新定位,上海未来可能是中国的内循环为主体的创新主体,而苏州可能是创新中心的一个最主要的应用场景。苏州是制造业的大省,但还不是强市,应该在质量、结构、可持续发展上下功夫,建立建设成为世界制造业的中心城市。 苏州要建立一个新的开放的高地,树立起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市的品牌形象,形成一个城市鲜明的 IP。

 苏州有完善的产业链、科教的优势,有高素质的劳动力,但我觉得更重要的是要构建好优质的营商环境,只有营商环境好了,才能吸引企业来投资,才能更好的集聚人才和技术。 江苏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丁宏以  放大政策计算器效应,进一步优化苏州营商环境建设  为题进行主旨演讲,他认为苏州要加快地方的立法进程,健全完善营商环境的法治环境;要放大政策计算器的效应,把苏州营商环境建设得先进的经验进一步得到复制和推广;要对标 RCEP (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CPTPP(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国际最高水平,提升苏州优化营商环境建设的目标要求;要进一步精准地强调强化精准服务,进一步提高服务企业的效能,打通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要进一步降低企业成本,切实减轻企业负担,加强保护和市场主体的活力;要以自贸区的营商环境制度创新为引领,放大自贸区的效应。

南京大学智慧城市研究院副院甄峰说,长三角经济发展水平是最高的,人口也是高度密集的,不仅人口密集而且人才集聚。怎么样通过新的时代,通过智慧城市群的建设来推动集约化、智能化、绿色化、低碳化、人本化,最终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和高质量发展。 我认为要通过智慧规划打造智慧城市群;要在生态文明建设的框架下以自然地理格局为基础,固化生态安全的保障,构建以人为本,经济社会协调的城市群国土安全体系和空间格局;要发展数字经济提升城市群的竞争力;要以城市群为中心统筹地区智能化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区域的智能化水平;要利用新的技术提升公共服务体系打造宜居家园;要发挥人才和科技优势打造城市群的协同创新体系;要在不同的利益主体和大学、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公众之间构建更好的关系。

此外,复旦大学旅游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沈涵、浙江工业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徐维祥教授,安徽大学区域经济与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胡艳教授,苏州大学自由贸易区政策研究中心主任、东吴商学院王俊教授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不同领域发表精彩观点、提出务实举措。

苏州市发展规划研究院院长李湛在总结时说,专家们的演讲主要分析了苏州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的定位问题、趋势问题、边界问题和系统问题,为苏州高质量融入长三角一体化提出了不少有益建言和新思路,苏州也将吸取各方面的建议,融入苏州发展改革的政策意见和规划建设当中,为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现代化新征程提供苏州样本。

原文链接:《10位专家学者汇聚,共话苏州如何高水平融入长三角一体化战略》

江南时报:

《“苏州高水平融入长三角一体化战略”研讨会召开》

12月1日,主题为“苏州高水平融入长三角一体化战略”的研讨会在苏州吴中区举办,来自北京和长三角区域的十几位高校专家、学者参会,部分专家作了精彩的主旨演讲。

本次学术研讨由苏州大学东吴智库与中国特色城镇化研究中心主办。苏州市社科联主席刘伯高表示,长三角区域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以后,围绕如何主动融入长三角一体化,特别是通过一体化推动苏州的高质量发展是我们苏州重要的课题,也应成为我们思考问题的重要思维框架。苏州正以最积极的姿态对接上海,全市域、全方位、深层次的参与一体化。在融入、服务和推动一体化的过程中展现更大作为。同其他兄弟城市一起打好“团体赛”,最大程度地释放国家战略的杠杆效应,努力推动苏州高质量发展成色更纯、底色更亮、根基更牢,把“一体化”与“高质量”紧紧扭在一起。

中制智库研究院院长新望院长以“建设世界级制造业中心城市”为题进行演讲,他说,最早的长三角一体化讲大上海都市圈,现在进一步提出苏州要融入上海,沪苏同城化。苏州历来就是一个制造业闻名的城市,是全国第五大经济总量的城市。上海作为中国内循环的创新中心,它的传统产业外移,创新的应用场景也要辐射,第一个接受上海创新的地方就应该是苏州。上海的创新为苏州赋能,苏州为上海的创新落地变为生产力,原来的沪苏之间的竞争关系可能会变成水平分工的关系,成为一体化当中有差异化竞争当中有合作。同时,他建议苏州不要总是低调,可以组织世界制造业大会,树立苏州制造业大市的品牌形象,形成一个城市鲜明的IP。

江苏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丁宏针对苏州如何“放大政策计算器效应,进一步优化苏州营商环境”提出几点建议,他说,苏州需加快地方的立法进程,健全完善营商环境的法治环境,通过制定地方性的法规,把营商环境中很多好的改革经验固化下来。把苏州营商环境建设的先进经验进一步复制和推广;对标国际最高水平,提升苏州优化营商环境建设的目标要求;进一步精准地强调强化精准服务,进一步提高服务企业的效能,打通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因为营商环境好不好最重要的就是要看企业的评价。

复旦大学旅游学系教授沈涵、浙江工业大学教授徐维祥、南京大学教授甄峰等专家学者从各自的研究领域,分析和阐述了苏州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的定位问题、趋势问题、边界问题、系统问题,为苏州高质量融入长三角一体化提出有益建言和新思路。

原文链接:《“苏州高水平融入长三角一体化战略”研讨会召开》

苏州大学新闻网:

《苏州高水平融入长三角一体化战略研讨会举办》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重要指示,探讨苏州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不断推动苏州新一轮高质量发展,12月1日,苏州大学东吴智库、中国特色城镇化研究中心联合举办第二届长三角一体化会议,此次论坛的主题为“苏州高水平融入长三角一体化战略”。

我校人文社会科学处处长于毓蓝在致辞中对长期以来关心支持学校建设和文科发展的各位专家、领导表示衷心感谢。她说,作为名城名校融合发展战略的关键连接和重要平台,苏州大学东吴智库在市社科联智库办的关心指导下,努力为市委市政府科学决策建言,为区域经济发展贡献积极力量。接下来,东吴智库还将进一步聚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中的苏州作为,把握国家战略在苏州叠加实施的机遇,积极做好各项工作。

苏州市哲学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席刘伯高代表苏州市社科联、苏州市新型智库建设办公室向出席论坛的各位领导专家表示热烈欢迎。他指出,长三角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以后,围绕苏州如何主动融入长三角一体化,特别是通过一体化来推动高质量发展是苏州重要的课题。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也是苏州面临的极其宝贵的机遇,应成为我们思考问题的重要思维框架。希望与会的各位专家学者能集思广益、群策群力,为高质量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建设、苏州高水平融入长三角一体化进程开拓新的思路,提供精准指导。

主旨演讲由苏州大学东吴智库执行院长、东吴商学院博士生导师段进军教授主持。中制智库研究院院长新望,江苏省社会科学院丁宏研究员,复旦大学旅游学系沈涵教授,浙江工业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徐维祥教授,安徽大学区域经济与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胡艳教授,苏州大学自由贸易区政策研究中心主任、东吴商学院王俊教授等7位专家,分别围绕“建设世界级制造业中心城市”“放大政策计算器效应,进一步优化苏州营商环境建设”“新基建推动下的长三角文旅高质量发展”“产业集群、城乡协同与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长三角一体化与智慧城市建设”“长三角一体化战略下城市群副中心协同发展研究:合肥视角”“新形势下苏州自贸片区对接上海高质量发展的初步思考”等,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不同领域发表精彩观点、提出务实举措。

最后,苏州市发展规划研究院院长李湛进行了总结。他说,专家们的演讲主要分析了苏州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的定位问题、趋势问题、边界问题和系统问题,为苏州高质量融入长三角一体化提出了不少有益建言和新思路,我们也将吸取各方面的建议,融入苏州发展改革的政策意见和规划建设当中,为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现代化新征程提供苏州样本。

长三角一体化论坛是苏州大学东吴智库和中国特色城镇化研究中心主办的系列学术活动,旨在为高质量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建设、为江苏和苏州高水平融入长三角一体化进程提供前瞻性、系统性、科学性理论探索和实践指导。

原文链接:《苏州高水平融入长三角一体化战略研讨会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