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研究领域  城市经济与管理
调研通报 | 段进军等:关于苏州打造生物医药产业地标的专家观点选编
发布时间2020-07-07

【编者按】生物医药产业是苏州重点打造的先导产业,也是创新领军人才集聚最多,创新活力最强,创新成效最为显著的产业发展领域。当前,苏州正在举全市之力将生物医药作为“1号产业”,努力打造成为全球最有竞争力、最有影响力的产业地标。6月24日晚,苏州大学东吴智库邀请了博瑞生物医药(苏州)股份有限公司袁建栋董事长、苏州玉森新药开发有限公司玄振玉董事长、苏州市科技局农村科技与社会发展处孙强处长,与东吴智库执行院长段进军教授、苏州大学卫生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徐勇教授、苏州大学王俊教授共同参加了“苏州打造生物医药产业地标的机遇与挑战”线上研讨会,各位专家就苏州如何打造生物医药产业地标分别提出了建议,相关观点选编刊登于《调研通报》2020年第35期。

袁建栋董事长:

①苏州生物医药现在做的更多是国外已知的靶点、肌理,虽然做到了进口替代,但要成为产业地标还不够,要做原创,要有自己的新靶点。

②苏州生物医药产业之所以有很好的基础,最主要就是一些企业成长起来了,有科学家成长为企业家的这样一批人才。在政策引领方面应进一步加强,以招揽更多全球高端人才来苏创新和创业。

③建立研究型医院和有影响力的医学院等载体,既可以吸引临床研究人才,又可以把现有做药物发现的人才和企业结合起来,这样更能够做早期发现,实现从临床需求指导药物发现,形成临床需求和药物发现之间的良性互动。

④国有资本加金融资本和产业资本相结合,利用金融力量整合技术和人才,把资源吸引到苏州来,共同把企业创新做大。

⑤利用引导基金加上投资基金,再结合医药行业企业资金,去全世界投早期项目或者是投有潜力的研发团队,从源头掌握知识产权。如果掌握最顶层IP,最终项目落地就可能在苏州,从而做大苏州医药产业。

徐勇教授:

①作为医药产业来说,不仅是针对药物本身进行的基础研究,也包括药本身开发趋势、政策方面的研究。药物宏观微观研究对企业来说非常重要,可以给药物发明和创造奠定非常坚实的基础。

②新药研究难度和投入非常大,周期也非常长。如何利用现有药物,包括中药,需要进行“老药新用”基础研究。

③医药产业研究,除了治疗疾病之外就是预防。像维生素,看起来很简单,但把几种维生素结合在一起就变成一个非常好的保健品,这也许是未来医药产业发展的一个方面。

玄振玉董事长:

①引进医药项目和人才并重。以人才或者成熟项目作为抓手,比如说做化药,有几个药在全国是首仿的,虽然没有很大的创新但可以带来非常大的产值,对于苏州提升GDP贡献非常大,也非常管用。

②建立研究型医院。研究型医院没有的话,临床始终是“卡脖子”的问题,苏州除了地级市的尴尬以外,还有就是医疗的尴尬。苏州研究型医院非常短缺,可以建立一个公用型的一期临床研究机构。在二期临床、三期临床可以选择抗肿瘤领域进行布局建设。中药方面,苏州是吴门医派的发源地,可以在呼吸科这个领域建一个研究型医院,从点到面,从一个科室、一个领域扩展到两个领域。

③省药检院要在苏州设立分院,以解决企业注册核查、注册检验的问题,节约时间成本。

王俊教授:

①药品专利申请补充数据制度的确立将有利于美国药企来华申请专利,专利纠纷早期解决机制的确立可能使苏州生物医药企业仿制药面临上市困境,专利有效期延长制度的确立将会大幅提升苏州生物医药企业仿制药上市成本,商业秘密严格保护制度的确立将使苏州生物医药企业经营管理面临考验。

②要全面评价知识产权保护新规,提前做好心理准备;加快普及知识产权保护新规,有效避免企业卷入法律争端;引导企业健全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提升企业自我保护能力;组织知识产权保护沙龙活动,定点突破企业实践中的盲区。

孙强处长:

①苏州迫切需要对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趋势具有战略眼光的科学家,通过基础创新进一步推动生物医药产业可持续发展。

②政府部门管理人员要具有生物医药专业知识素质,不能外行管理内行,要引进专业型管理人才。

③政策应该针对产业链关键环节实现突破,要有针对性,有利于整个产业发展和创新良好生态环境的形成。

段进军教授:

①苏州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已经步入到以科学创新推动产业发展的新阶段。简单地讲,原来是由E(engineer工程)到T(technology,技术)然后到S(science,科学)的路径,现在转型到S(science,科学)到T(technology,技术)到E(engineer工程)。必须高度关注基础创新,这是缩短与波士顿等国外发达地区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区的最重要选择,也是打造生物医药产业地标的重要选择。

②要从区域层面谋划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既要考虑全球层面集聚高端要素,也要考虑新冠疫情对全球化以及生物医药产业链和价值链重构产生的深刻影响。要从长三角乃至更大区域范围考虑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包括在发展中出现矛盾的化解,比如临床资源的不足问题,基础创新不足的问题,空间资源不足问题等。

③要在重大科研创新和服务平台上取得突破。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到今天,已经步入到了一个“重装备”时代,一些重大的科研平台、动物实验的平台、检测平台对于产业发展作用巨大。要以“姑苏实验室”建设为突破口,取得重大平台的突破。

④要高度重视企业家的创新作用。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最终必须要依靠创新型企业家的作用,企业家对基础创新产业化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⑤建设创新社区。生物医药产业是一个产业集群,不是“集群经济”。技术创新是极其复杂的,要在建立社会和谐基础上进行跨国、跨地区、跨企业、跨行政部门等多方面、多层次的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