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研究领域  城市经济与管理
张斌:尽快启动价格双轨制来保障口罩等紧缺物品的供应
发布时间2020-02-05

【编者按】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苏州市委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按照中央和省委各项部署要求,把疫情防控作为全市最重要工作,第一时间动员和组织各级各部门以及广大党员群众立即行动起来,全方位落实“一级响应”,有力有序有效开展疫情防控阻击战。东吴智库积极落实要求、响应号召。针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智库学者开展理论探索与政策建言,助力科学防治、精准施策,构筑好群防群治的严密防线,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公众号开设“战疫观点”专栏,将陆续推送专家学者的观点建议。本期推送东吴智库研究员张斌的文章《尽快启动价格双轨制来保障口罩等紧缺物品的供应》。

尽快启动价格双轨制来保障口罩等紧缺物品的供应

张斌

导读

疫情暴发以来,口罩、消毒液等用品的需求量急剧增加,时值春节期间,工人休假过年、部分厂家清空库存导致供应链等不稳导致供需失衡越发严重。近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要求全系统特事特办、开通绿色通道,只要符合条件的就采取成立工作专班的方式,在最短的时间内办好营业执照和生产许可证,企业可以马上开工生产。

东吴智库研究员张斌分析了“一罩难求”现象产生的原因,提出了应对当前困境的措施,指出可尽快启动价格双轨制来保障口罩等紧缺物品的供应。

目前,新型冠状肺炎所引发的疫情还没有出现明显的拐点,随之而来的另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就是口罩、酒精等紧缺物品的供给问题,包括苏州市在内的许多城市都出现了“一罩难求”的现象。

对于这种现象,目前政府采取的手段是直接介入口罩企业的生产。生产的口罩优先保留医疗用途,然后再拿出一部分在市场上低价销售,但这些口罩往往也是一抢而空,一般居民仍然很难买到。事实上,口罩行业在中国是一个产能严重过剩的行业,为什么会出现严重的短缺,其背后的原因值得深究。

在和若干企业界的专业人士交流之后,张斌认为出现短缺的原因主要是口罩行业的自动化程度与医用手套相比相对不高。

由于正处在春节长假,有的厂家开出以往10倍的工资(而且工资是按日结算,大约在800-1200元左右)依然难以招到员工,再加上假期内物流停运,以及口罩企业的上下游行业延期复工等因素导致口罩的成本大幅上升。但是迫于社会舆论的压力,经销商不能大幅提高口罩的价格,否则就不得不背负发国难财的骂名(最近陕西一个案例为此提供了例证:19元进口罩25元卖出去,被吊销了执照,理由是“哄抬物价”),那么只好选择不经营口罩或者转入黑市交易。此外,有企业家反映,推迟复工的商场中还有部分商家手中依然有存货,这部分商家出于利益动机自然也更愿意将这部分存货转入黑市交易(例如亲戚朋友的渠道以及微商渠道等等)。

这样,普通消费者难以通过正常渠道买到口罩,就进一步诞生出一种新的需求——囤货需求,即有渠道买到口罩的消费者除了满足自身需求以外还会囤积一部分,哪怕疫情结束后只能当抹布用,这样就形成了短缺而导致有人囤货,有人囤货进而加剧短缺的恶性循环。事实上,这种短缺现象的存在不仅不利于控制疫情的发展,而且还会进一步放大本已存在的恐慌心理。

那么如何来破解这种困境呢?张斌认为改革历史上发挥过重大作用的价格双轨制值得借鉴。

具体设想是:居民按身份证购买一定数量的平价口罩(例如5-10个),超出部分按照现行市场价格进行销售,以此来推动本来存在于黑市中的交易转入到正规渠道。

这样,一方面可以通过价格机制引导企业扩大产能,扩大供给,同时也可以使得经销商愿意名正言顺地遵循市场规律来经销口罩,值得指出的是,对于消费者来说,口罩的生产和经销同样重要;另一方面,口罩的供给充足,也将有效地抑制浪费性的囤货需求。这样,供给端和需求端的同时发力将会使得口罩的缺口在最短的时间内得以填补,同时口罩价格也将会迅速下降,从而有效地缓解恐慌心理,最终在全社会建立战胜疫情的信心和勇气。

(作者张斌系苏州大学东吴智库研究员,东吴商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