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构建加油站土壤环境安全风险防控体系研究是方世南教授团队关于苏州生态文明建设中加强土壤安全防控体系建设研究的系列成果之一。方世南教授长期以来秉承“哲学走向荒野”的学术理念,理论联系实际研究生态文明,有关污泥资源化利用、生态产业园建设、海绵城市建设、污泥污水一体化治理、生态产品惠及民生路径等研究成果得到相关部门的重视,先后多次获得主要领导重要批示。现将全文转载如下,以飨读者。
构建加油站土壤环境安全风险防控体系刻不容缓
方世南 夏金华
随着苏州加油站大量单层储油罐服役时间的增长,石油渗漏引起土壤毒化以及加油站地下储油罐隐患已到了集中爆发期。加强防控加油站的土壤环境安全风险,是事关苏州生态安全以及社会安定的重要课题,对于保障人民群众的环境权益以及苏州安全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要高度确立风险意识,从加强政策法规建设,建立健全加油站土壤质量档案和污染防控体系,健全管控体系和协调机制,提升加油站土壤环境监管能力等方面着手,将苏州加油站的土壤环境安全风险降低到最低限度。
一、加油站的土壤环境安全风险是隐形的“定时炸弹”
随着汽车进入千家万户,加油站数量不断增加,目前我国已有加油站十万余座。生态环境部规定“从2012年起,新建、改建或扩建地下油罐应为双层油罐”。而根据2012年市场调查显示,我国已有加油站9.2万座,这些加油站大部分采用单层油罐,受腐蚀因素的影响,随着油罐服役时间的增长,加油站发生渗漏的可能性不断增大。石油含有苯系化合物、多环芳烃中菲等有害物质,进入人体内会致癌、致畸、致突变;进入地下水和土壤中,难以降解,造成土壤和地下水污染。国内近年来发生的加油站地下油罐渗漏导致的污染和事故日益频繁。如:2014年贵州铜仁大兴高新区加油站泄漏、2006年江苏南京龙蟠路加油站泄漏、2006年常州三井加油站泄漏、2005年重庆某加油站泄漏。仅2013年,类似的加油站地下藏污重大报道至少有11起,遍布湖南、福建、浙江、湖北等多个省份。
随着苏州城镇化进程和公路大发展,苏州市加油站数量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早在2007年,中国地质科学院一名研究员的调查就提出警示,在苏南地区的29个加油站调查样本中,超过七成存在渗漏。据统计,2011年苏州城区共有74座加油站,这些加油站主要分布在商业和住宅区域、城市交通要道,这些2012年前建成营运的加油站一旦管理不到位,极有可能在加油站区域存在土壤和地下水污染,这些有机污染物短期内大多都难以降解,如不进行全面的调查建立土壤安全档案和及时进行治理修复,污染物将会不断扩大范围,通过地下水、空气、粉尘等介质进入人体,威胁人体健康。不仅如此,由于苏州地下水的水位比较浅,这些土壤污染还会扩散和迁移,往往会引起一个片区的土壤与地下水污染。
目前,苏州全市范围内分布着640座加油站,这些加油站大都分布在重要环境敏感目标附近。随着地下油罐和输油管线服役年龄的增加,加油站发生渗漏的可能性将更大,加油站地下储油罐对土壤和地下水的污染具有较强的隐蔽性,由于长期缺乏关注和有效保护,一旦发现泄漏事故迹象,往往已经蔓延到较大范围甚至造成严重污染,并对人体健康造成较大威胁。这类事故的发生,将会产生巨大的社会负面影响,对城市形象以巨大负面冲击,也是追究政府责任的重要方面。
二、苏州防控加油站的土壤安全风险的法律法规建设迫在眉睫
目前我国对加油站的环境污染防治,除对油品挥发产生的大气污染具有相应的管理措施和标准规范,对土壤和地下水的保护只是在《成品油零售企业管理技术规范》(SB/T 10390-2004)中宏观地指出加油站的储油罐、加油机、油气管线等设备设施应完好,无渗漏、滴漏,防止污染地下水和土壤。另外,在生态环境部、科技部等有关部门联合发布的《机动车排放污染防治技术政策》中要求:有关部门除应及早强制加油站采用更加安全的储油装置和漏油监测设备外,有关单位和部门还应抓紧开发全密闭防渗漏的燃料输送系统,以保证加油站在正常和突发事件情况下都不会发生漏油。
然而,我国对加油站的土壤和地下水环境污染调查、评估与治理却没有统一标准,且缺乏强制性、指导性的法规标准。2011年生态环境部发布《污染场地土壤环境管理暂行办法》,规定场地用途变更和发生土壤污染事件需要进行场地环 境评估并采取修复措施。由此,在我国一些主要城市率先对新建、改建及退役改变土地用途的加油站,通过国家环境影响评价和场地评估的手段,补充了对加油站土壤和地下水的管理控制。然而评估中所参考的分析评价标准大都还是沿用国家目前有限的土壤和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很难指导加油站泄漏及废物外排过程中产生的对土壤和地下水的污染风险判断和污染治理问题。
例如北京市环保厅于2011 年底出台了《场地土壤环境风险评价筛选值》(DB11/T 811—2011),并要求危险化学品的生产、储存、使用单位转产、停产、停业或者解散的,环境风险评估报告需要进行行政备案。这些举措对北京地区一些比较典型的具有危险化学品的污染场地起到了管理和控制污染的作用,但是对加油站场地污染风险的控制却并不直观。2015年9月福建省出台的《福建省福建省土壤污染防治办法》中只简单提到“经营加油站应当采取措施防止因储油设备油品泄漏、废弃机油的倾倒以及加油中油品的挥发、遗撒、泄漏造成土壤污染。”并未制定具体的标准和法规。
目前苏州只针对加油站油气回收制定了处罚条例,并未对加油站土壤和地下水污染制定法律法规。因此,为了构建全面的安全发展体系,当前需要将苏州加强防控加油站的土壤安全风险的法律法规建设作为一项迫在眉睫的重要任务,在充分调研和广泛论证基础上制订和完善科学严密的防控加油站土壤安全风险的法律法规。
三、构建苏州加油站的土壤环境安全风险防控体系的对策
当前我国土壤和地下水中,石油类污染物已广泛被检出。虽然我国现有的余万座加油站建设时间相对较晚,渗漏情况可能不如西方一些发达国家严重,但我国漏油引发的污染事故已时有发生。我国尚未专门对加油站场地的渗漏污染方面进行调查和研究,我国对加油站渗漏污染情况的了解存在许多空白,随着时间增长,若不提前做好防范和调查工作,参考国外监管经验,后期激增的加油站将对生态环境和公民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江苏省已作为全国环保体制改革的试点省份,苏州在全国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建设等多个领域一直走在全国各省市前列,在加油站的土壤环境安全风险防控方面,苏州理应有所作为,完全有条件做试点和示范。为积极响应国家的相关政策,确保加油站土壤和地下水安全,提出如下建议:
首先,将苏州加强加油站的土壤环境安全风险防控体系建设提上重要议事日程,当作一项重要工作,在苏州范围内选取几个时间较长的加油站开展加油站土壤污染防控体系建设试点工作,进行全面的土壤监测。
其次,在相关部门的支持下设立专项资金,由生态环境部门牵头在苏州市内对现有的加油站附近以及加油站上下游范围内的土壤和地下水质量进行本底调查,由监测中心进行土壤及地下水样品的分析和出具检测报告,同时提交相关管理部门备案、建立加油站的土壤及地下水环境质量档案。
再次,根据调查结果,将加油站进行分类,并制定土壤污染环境风险控制方案。对于有轻微污染的区域,明确污染产生的源头,采取合理措施控制污染产生的风险。依照“谁治理、谁受益”的原则,由加油站责任人进行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等措施,经修复达标后的土壤与地下水,依照“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将土壤与地下水环境保护的责任明确给加油站责任人。对污染严重且难以修复的区域,联合公安局环境支队,考虑将该加油站搬迁或者关停,并按照“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由污染产生单位出资采取措施防止污染扩散。
最后,生态环境部门应要求石油公司在进行新建、改建、扩建加油站以及出让或改变加油站场地用途等商业交易时,需要针对加油站所在区域场地的土壤和地下水质量情况进行记录,同时在生态环境部门进行备案,建立土壤质量信息数据库和区域土壤污染档案。
(作者方世南系苏州大学东吴智库首席专家,特聘教授;夏金华系苏州市中科慧盛生态环境研究所所长,国家级脉慧特科技博士后工作站站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