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要闻动态  新闻资讯
我校入选首批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 助力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
发布时间2014-09-10

近日,省文化厅公布首批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名单。我校以李超德教授为首席专家申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成入围。


苏州地处东南沿海太湖之畔,集世界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双璧于一城,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资源,园林、戏剧曲艺、工艺美术均在海内外享有盛誉。她是文化部、财政部确定的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综合性试点三个地区之一,也是“亚太地区世界遗产培训与研究中心”在中国的三个分中心所在地,其文化遗产的价值已受到国家的重视和社会的普遍认同,也成就了苏州大学在相关研究领域的优势地位。2000年来,苏州大学以关注人类文化遗产、关注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可持续发展、研究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探索社会转型期高校在文化与遗产方面的重要作用为理念,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基础学科建设和发展,加快推进系统、科学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传播体系建设,积极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保护与人才培养工作,形成了一支非遗研究重要的学术队伍。目前,该团队有教授16人、副教授10人、高级工艺美术师2人、讲师8人。其主要研究方向为工艺美术、服饰艺术、传统书画、评弹艺术、昆曲艺术、文物保护、古典园林建筑等方面。

2006年,为了更好地适应国际、国内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社会发展的新形势,针对文化遗产事业在教育、保护、研究、传播等方面的薄弱环节,苏州大学整合了艺术学院、文学院、社会学院在文化遗产研究、教育、开发和创新实践等方面的学术力量,前瞻性地成立了苏州大学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系统地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研究与人才培养等工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这些成果不仅填补了以往教育中长期被忽视的文化遗产认知之空白,也以此形成学校鲜明的办学、研究特色。在整合各方面资源进行机制探索和实践的同时,真正建立起了一个文化遗产研究、开发、传播和创新实践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充分彰显了高校在文化遗产研究保护方面的重要性,对我国同类型院校的文化遗产研究及人才培养等方面起到了示范与带动作用。

此次成获批“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中心将在更高的平台上,有效整合校内外学术资源,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推进科学保护,促进传承发展。为苏州、全省乃至全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工作作出应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