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大报告确定的我国新型城镇化战略,将直接推进我国城市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下的系统转型,并由此带动科学城镇化体系的形成。面对未来近20 年的新一轮城镇化加速期,我国城市必须超前谋划转型发展之路,特别是一批已经初步形成了规模竞争优势的特大城市、大城市以及所带动的城市群,理应树立国际标杆,以建立现代产业体系、生活体系为基础,朝创新型、智慧型、生态型、宜居型的现代化都市目标迈进,探索出一条以城市转型发展来引领国家和区域现代化发展的新路径。
苏州作为长三角这个城市群上比较活跃的的城市之一,其经济发展的最大特点是外向型经济为主,以出口导向为主的经济构成了城镇化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随着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主要是欧美金融危机导致发达国家的市场容量和结构的变化,加上国内长期高速增长带来的劳动力、土地和环境容量等传统生产要素的稀缺性表现得越来越突出,这使得出口导向为主的外向型发展模式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转变经济发展模式已经成为苏州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战略选择。经济模式转型必然促进苏州城镇化模式的转型。城乡一体化是苏州新型城镇化的重要内容,如何推进苏州在新的发展阶段城乡一体化的建设是苏州市面临的战略选择,其城乡一体化的建设和发展对全国也具有现实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近日,由我校东吴智库研究员、中国城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段进军教授领衔的《苏州城乡一体化研究报告》正式完成。该研究报告受苏州市发改委委托,于2013年年底立项。接到任务后,段进军教授精心组织专家,通过实地调研、召开座谈会等形式,于2014年3月底完成了研究报告的初稿。目前研究报告已得到了市发改委的肯定和认可,其姊妹篇《苏州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也在积极酝酿中。
段进军教授长期致力于城市转型、健康城镇化、苏南城乡一体化等课题研究。他认为,我国城镇化的空间须转型,即由蔓延式转向紧凑型城镇化,不能把城镇化简单地等同于人口转移和经济发展的过程,而忽略了城镇化对社会结构的作用和社会影响,忽略城镇化过程中的社会和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城镇化是社会结构、社会组织和制度的变迁过程,是一个广泛涉及和涵盖经济、社会、文化等领域的发展过程。由蔓延到紧凑的城镇化转型,是空间的转型,更是社会人文的发展。
此次,《苏州城乡一体化研究报告》由段进军教授组织团队对苏州工业园区、新区、相城区、吴中区、吴江区、昆山、太仓、常熟、张家港等地进行实地调研,就城乡一体化的空间结构调整及产业布局、城乡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城乡一体化社会治理创新、农民基本权益保障、城乡一体化的文化建设、城乡一体化的生态环境机制探索、城乡一体化金融机制的创新、城乡一体化的目标与指标体系构建等八个方向展开研究。该研究紧抓苏州城乡一体化发展过程中遇到的诸多问题,结合国际国内的经验解读,从理论和实践层面深刻剖析了苏州城乡一体化的历史演变和深层逻辑、七大难题及对策、指标体系建构和实现路径,为苏州新型城镇化道路建设提供理论支撑和现实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