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要闻动态  新闻资讯
东吴智库聚焦“中国—大湄公河次区域国家”合作
发布时间2013-06-10

湄公河次区域(GMS)包括老挝、柬埔寨、缅甸、泰国、越南5国和中国云南省,总面积达230万平方公里,几乎与欧洲大陆相等,约有2.5亿人民共同居住在世界第十二大河流澜沧江——湄公河畔,文化与历史的渊源将他们紧密连接。大湄公河次区域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如原油、天然气、宝石、木材以及可供水电开发的水资源,还拥有大量年轻、勤劳和富有竞争力的劳动力资源。因此,大湄公河次区域各国开展经济合作和人文交流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大湄公河次区域的地理位置也具有战略意义,并有潜力成为东南亚、南亚和东亚之间重要的大陆桥。因此,成立专门研究机构,开展对GMS国家及其相互关系的研究,具有迫切性和可行性。

尤其值得重视的是,大湄公河次区域除中国云南省外的其余5个国家地处中南半岛,占据“东南亚国家联盟”的半壁江山,被称为“陆上东盟”,对这些国家进行研究,推进中国与这些国家之间的经济合作与友好关系,有利于我国发展同整个“东盟”之间的关系,化解矛盾共同发展;有利于牵制在南海问题上与我国有矛盾的国家,防止南海问题国际化;有利于营造我国良好的周边安全环境,构建和谐地区。

近日,“老挝—大湄公河次区域国家研究中心”作为江苏高校国际问题研究中心被江苏省教育厅立项建设,这是中国迄今唯一专门从事大湄公河次区域国家问题研究的智库。该基地以研究大湄公河次区域国别问题和中国—东盟外交的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为重点,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坚持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对策研究并重,积极服务于国家和地方发展战略,积极发挥智库第二轨道作用,积极参与民间外交和公共外交。以老挝苏州大学为抓手,通过定期举办“老挝—大湄公河次区域国家研究”高层论坛、组团出访和接待来访等公共外交活动方式,服务于国家总体外交。基地积极实施哲学社会科学“走出去”战略,积极加强围绕GMS次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区域合作和国家间关系,开展研究、交流和教学,每年汇编《GMS研究》论文集一本,组织交流与培训活动。基地与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中南半岛研究室”进行紧密合作,建立中国与东盟国家、欧美国家合作的三方国际交流机制,并将其打造成有国际影响力的国际会议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