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智库研究  决策咨询
调研与参考 | 黄泰:苏州文旅特色小镇数智化升级发展的建议
发布时间2022-12-20

【编者按】中共苏州市委研究室《调研与参考》2022年第72期刊登苏州大学文化与旅游发展研究院院长黄泰教授的文章苏州文旅特色小镇数智化升级发展的建议》。文章从苏州文旅特色小镇发展的现实困境苏州文旅特色小镇数智化升级的重要意义对策建议三个方面出发,为推进文旅小镇全产业链创新升级建言献策。现将全文转载如下,以飨读者。

苏州文旅特色小镇数智化升级发展的建议

黄泰

市委曹路宝书记强调,要用“大苏州”理念加强历史文化的全域保护,全面覆盖19.2平方公里历史城区、“四角山水”自然系统、全市域整体江南水乡风貌“三个圈层”。苏州全市有中国历史文化名镇13个、全国美丽宜居小镇5个、省级特色景观旅游名镇6个、省级历史文化名镇18个,这些文旅小镇既是苏州江南水乡重要形象展示窗口,也是苏州新型城镇化、美丽乡村、生态文明建设的典型示范。近期,市委市政府全面推进数字苏州建设,推动文旅特色小镇数智化升级发展是数字社会的重要内容,对破解文旅小镇现实发展困境,推进小镇全产业链创新升级和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苏州文旅特色小镇发展的现实困境

苏州新型城镇化和文旅特色小镇建设始终走在全国前列,但随着开发建设进入平稳期,生态结构失衡、文旅开发同质化和经济脆弱性等共性问题逐渐浮现,加之新型城镇化和农村农业现代化的双轮驱动,苏州文旅小镇面临着产业功能、社会功能、空间功能和生态功能更新与优化的多重压力。

一是生态结构失衡困境。文旅小镇生态环境保护的传统路径依赖、现行生态治理制度与现实创新发展诉求之间存在结构化失衡矛盾,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生态治理效能难凸显。《全国特色小镇规范健康发展导则》明确提出协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要求。但小镇建设普遍存在重视经济利益而相对忽视生态功能,以及生态资源向生产力转化相对不足的问题,生态治理与发展的整体效能偏低,如调研对比环淀山湖区域内的周庄、锦溪、朱家角三镇,锦溪镇的生态脆弱性最为明显,后续应适当加强经济与生态的协同治理(图1);太湖滨湖的小镇虽生态资源优越,但生态旅游产品业态的丰富程度、市场吸引力及经济溢出效应仍需提高。另一方面是基层组织生态治理能力较弱。受资金、技术、人力、制度多因素约束,基层组织在生态保护的行动力、生态治理的执行力、生态经济的创新力等方面存在固有劣势短板,如甪直古镇在土地利用更新规划中,因难以同时满足不同利益主体的不同诉求而呈现生态与生产、生活空间冲突加剧趋势,三生融合创新和结构平衡有待加强,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水平有待提高。

图1 周庄、锦溪、朱家角旅游小镇生态脆弱性对比

二是文旅开发同质化困境。差异性和特色性是旅游开发的核心竞争力,同质化困境会直接影响小镇旅游发展成败。苏州文旅小镇多以江南水乡特色为本底,凸显江南水乡文化特质。然而随着长三角一体化的不断推进,江浙一带江南小镇水路相通、文脉相连,地域文化辨识度趋于一致,加之千篇一律的推广模式,让人们开始对文旅小镇审美疲劳。在实际营造文旅特色小镇过程中,缺乏显著差异化的目标功能定位,不能突破路径依赖实现路径创新,甚至盲目堆砌各种不相干的文化元素,跟风某类符号化的内容设计,制造销售某些重复性、简单化的文旅商品或“文化景观”,最终导致缺乏面向现实市场需求、面向未来的内容创造和场景营造,文旅小镇的特色功能缺失,旅游吸引力和市场竞争力不强。

三是文旅经济脆弱性困境。文旅经济脆弱性主要体现在受外在风险冲击影响呈现出游客需求量的波动性。外在风险冲击如公共卫生事件、自然生态环境恶化、文旅政策不连续等事件均会造成游客需求转移的结果。自2020年新冠疫情发生以来,以周庄古镇、同里古镇和甪直古镇为代表的苏州文旅特色小镇旅游人数持续呈现低迷状态。经济总量下降与资本支撑后劲不足,造成文旅小镇后期的债务风险和不可持续发展问题。另外,后疫情时代旅游发展的本地化市场、休闲化趋势、个性化需求、精细化服务、数字化赋能等,都客观要求旅游产业加速转型升级,创新开发新产品新业态,同时旅游地安全保障、旅游纠纷化解及旅游应急处置能力提升等成为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最后,文旅小镇一二三产业结构的协调程度及融合深度大多存在相对不足,单一的产业结构会直接降低小镇经济发展韧性,加剧小镇经济脆弱性。比如,周庄因旅游业的相对单一主导,经济脆弱性明显突出(图2)

图2 周庄、锦溪、朱家角旅游小镇经济脆弱性对比

二、苏州文旅特色小镇数智化升级的重要意义

一是有助于苏州文旅小镇生态环境治理现代化。国家发改委发布的《“互联网+”绿色生态三年行动实施方案》标志着“智慧环保”被提上了国家战略日程。数智化能够对生态环境进行动态实时监测,提供生态治理多情景优化决策方案,提高生态环境治理的智能化与现代化水平,如桂林经开区罗汉果小镇积极开展生态环境治理与产业发展EOD项目,即推广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模式,将生态治理与产业发展、数字化升级相融合,实现生态环境治理经济价值内部化的创新性开发模型。另外,生态环境治理离不开全社会多元主体的协同合作和共同参与,数智化信息平台将政府、居民、游客、企业、社会团体以数字化方式联结成治理共同体,为推进生态治理现代化提供技术平台和机制创新保障。

二是有助于满足苏州文旅小镇旅游市场需求多样性。数字化技术为文化资源的挖掘、传承与展示提供了先进的技术手段与叙事方式。针对不同人群,数智化通过“云交互”即可以构建单个旅游者画像,分解出不同类型旅游的市场需求,有助于旅游小镇及文创产品的创新开发。同时,基于旅游大数据平台,动态监测分析小镇游客来源分布的地域差异性,游客游玩的目的地选择行为及需求多样性,以及游客旅游需求与旅游产品供给的衔接水平及满意度,为满足旅游市场需求多样性和创新完善旅游产品供给体系提供基于大数据的智能化管理依据。如浙江基于移动手机信息大数据、工商行政管理局企业注册信息数据以及高德地图POI数据,完成了对全省前三批114个省级创建特色小镇的评估,形成特色小镇活力评估报告,这为苏州文旅小镇的大数据管理应用提供了可参考的路径方案。

三是有助于催生苏州文旅小镇新旅游新业态模式。新冠疫情给旅游产业带来强烈冲击的同时,也推动了数智化进程,一系列“云游览”产品塑造了新的旅游观景模式,如苏州博物馆的“苏色生活馆”,以世界前沿的中台控制系统作技术支持,演绎二十四节气的苏州生活美学,通过全方位LED屏营造沉浸式的数智化色彩通感空间。通过云技术、物联网与文旅小镇现实场景相融合,创造更为宽广和更富想象力的新生活、生产和生态场景,创新产业、社区、文化、旅游四位一体模式,发掘新旅游新业态新增长点,降低旅游经济脆弱性对文旅小镇各产业的联动冲击。

三、苏州文旅特色小镇数智化升级的对策建议

苏州文旅小镇数智化升级是一项系统化工程,需要进行深度升级规划,从规划引领、基础设施、平台建设、资金保障等方面有序推进,实现文旅产业数智化能力的螺旋迭代提升。

1.布局数智化升级规划。建议重点做好调研出标、培育建设和全面推广等工作:充分借鉴丽江古城“智慧小镇”、天津杨柳青文旅小镇、江西大余丫山小镇等数字化转型的经验,结合我市数智化建设发展实际,出台文旅特色小镇数智化建设技术指南。建立市、区联合培育机制,在各县(市)区遴选10家优质文旅小镇作为首批培育单位进行重点建设,探索文旅小镇数智转型推进路径。结合首批培育单位的建设经验,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将文旅特色小镇数智化建设技术指南上升为苏州地方标准,制定文旅小镇数智化建设管理办法,在全市全面推广数智文旅小镇建设。

2.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改造升级文旅小镇数字化设施,为数智化文旅小镇的新业态新商业模式培育奠定新基建基础。在技术牵引、数据驱动下实现苏州文旅小镇融合创新、场景应用、价值共创,推进5G、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北斗、虚拟现实、数字孪生景区、元宇宙等新技术融合,实现对传统基础设施的智能化升级改造和新型智能基础设施的建设。推进“文旅+科技”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应用,加快发展数字艺术、虚拟展厅、高清直播、沉浸式体验等新型服务模式。比如,苏州高新区苏绣小镇可加快直播电商孵化基地等配套基础建设步伐,以苏绣产业带动文旅发展,以数字化赋能全产业链升级,统筹设计、着力打造文旅特色小镇的全域数智系统。

3.充分发挥数智平台作用。文旅小镇数智化平台是实现人机互动的重要基础。如“君到苏州”是苏州市智慧文旅综合服务平台,注册用户约153万,相对苏州文旅总体规模水平而言,该平台仍存在数据融合共享应用不充分、社会治理数字化水平和政务运行效能较低、服务人群和市场主体能力不足、尚无文旅小镇专项专栏等问题,在对内信息整合、对外信息传播方面仍有巨大提升空间。建议文旅特色小镇进一步依托“苏周到”城市生活服务总入口App营销推广文旅服务平台,实现用户流量同步转化,协同提高文旅数智化综合服务水平。基于物联网等技术,优化升级文旅小镇的产业链结构与价值链体系,搭建集资源监测、环境保护、客流调控、服务体验、安全防范于一体的文旅小镇综合管理服务平台。重视“云社交”等新型社交平台,引导建立江南文化旅游爱好者的社交群组,将文旅小镇中的生活生产生态场景在更大范围进行分享、交流。

4.建立数智文旅创新基金。完善财政金融支持数智创新体系,加大财政金融的支持力度。建立文旅小镇数智化创新专项扶持基金,以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融资即PPP模式进行项目制管理,将符合数智文旅新业态的企业和项目纳入专项资金支持范围。对文旅小镇开发项目进行梳理包装,积极开展社会市场资本对接活动,让需求对接更便捷、服务更精准、投资更高效,进一步提高数字文旅项目社会化资本募集的吸引力。加大对新型信息基础设施、数智文旅科技物资设备和科技产品研发的资金支持力度,鼓励金融机构提供股权、债券相结合的融资服务。


(本文作者黄泰系苏州大学文化与旅游发展研究院院长、旅游系主任,苏州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