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近日,东吴智库副院长、苏州大学商学院副教授屠立峰接受苏州新闻记者采访,就苏州夜生活经济发表看法。现将报道转载如下,以飨读者。
活力岛上喝酒撸串、追忆童年时光;护城河上乘船夜游,遇见博物馆奇妙夜;十全街上吹拉弹唱、看一场老电影……曾经,老苏州“不懂”的夜苏州,这届年轻人却“爱上头”。
点亮一座城的烟火气与幸福感,苏州聚焦的恰是“消费者剩余”,通过多元的新“夜”态供给,将在地文化与年轻人需求结合,为文化注入活的灵魂、吸引年轻人,这是一种文化的、消费的力量,润物无声。
烟火气与幸福感让夜市更明媚
夜幕降临,光影交织,热衷夜行的年轻人,便开始寻找灵魂休憩的据点。
充斥着烟火气的小摊、惬意微醺的小店、纯粹放空的广场……人从众。新近开放的活力岛夜市“人人人”,每晚近2万的人流量,让管理方直呼“热热热”。
“烤鱿鱼、烤面筋”“炒酸奶、水果捞”花样美食勾出哈喇子。“逛吃”的同时,消费、看车、玩水……千变万化的场域化身为或热烈或温柔的怀抱,鼓励着努力生活的人。
摊主年轻化、新潮化。边撸串边直播的“蠡口里脊肉”摊主,用一句“不是馆子下不起,而是里脊肉更有性价比”招揽生意,升腾的烟火气里满眼自信。“一晚上流水2000多单,开心。”
19岁卖冰沙的小姑娘,深谙年轻人最爱,用网红西米露,捧出一口夏日清凉;也有Z世代F4,念着最潮的歌词,卖着最火的“龙舌兰日落”。
引流模式新锐化、开放化。除了线上引流、线下热卖的直播撸串小哥,游走在广场的网红直播达人,用歌声诠释着开放;网红打卡点、巨型甜甜圈、花车巡游,皆裸露在不拘小节的敞亮中。
最重要的是,非遗和文创纷纷“出摊”,消费场域更添一抹“文化”性。
“您的支付宝到账……”一边打开双码,糖画非遗传承人叮咛孩童,“拿好,别化了”。烟火气映衬着幸福感,“孩子开心,我也开心。干一晚上可以歇两天。”
走进非遗夜市的大品牌,苏香雅集要将香薰与非遗文化相结合,打造新IP。
“好吃、好玩、还好看”“海棠糕,小时候的味道”“油烟不大,蛮干净”……四方食客皆道,“哥吃的不是腊肠、玩的不是水战,是性价比、是情绪价值的获取。”
而支撑“消费者剩余”体验提升的,是净化后的循环液化气瓶;即将发放的22万五保户慈善代金券……
讲故事与地理新发现让夜文化大长红
正如东吴智库副院长、苏州大学商学院副教授屠立峰所言,手头和心头的剩余就是“幸福感”,这应和了经济学上的概念——“消费者剩余”。
关注“消费者剩余”,通过多元业态供给,将在地文化与年轻人需求结合,为文化注入活的灵魂,这是一种文化的、消费的力量。
同样是夜市,有不一样的调性。本色美术馆的东西桥市集充满艺术气息;阊门夜市的历史感与文荟夜市的市井气,腔调不同,殊途同归。
一张热力图,折射出烟火气。晚上8点到凌晨1点间,苏州古城区热度最盛,如观前街、山塘街、平江路,新晋崛起的狮山天街、东方之门周边。
《2023年中国城市夜经济综合指数排名》,亮出成色——活力值跃升全国“第一梯队”,夜游贡献值占据7成。如晚7点的苏博,满员2000人,超过70%的外地游客(数据来自苏博调查问卷)。
“本想找个清静地,没想到错了。”从山东远道而来的小王同学揶揄,夜游苏博图静心,谁想又扎进人堆,好在有吸引他的小玩意儿。
“导航互动拼图,有趣易懂。”被电子产品包围长大的Z世代,对于游戏互动的体验要求无疑是高的。能夸赞一句,着实不易。
苏州大学《夜ZUI苏州调研报告》显示(以下称《报告》),有超过70%消费者认为,目前文化赋能的产品进行了“适当改动,可以贴和大众需求”,这其中“合理创新,与时俱进”和“文化特色明显,底蕴深厚”是主要原因。
这在苏博文创馆得到了印证。“好玩,带走”……苏式花窗的精致冰箱贴、文征明的紫藤种……小小文创,既会地理新发现,又擅讲故事,让消费者心动且买单。
走新又走心的可远不止这些。运河剧场开心市集听歌抒怀、中国电影资料馆江南分馆来一场老电影;江南小剧场,用园林定制演出;《浮生六记(园林版)》《寻梦山塘》《博物馆奇妙夜》《拙政问雅》等夜游IP或借助科技、或展现江南文化,全面创新更迭。
还有志愿者加持服务。“晚上人太多,我得扯着嗓子喊。”做了十年志愿者的张丹,坦言自己满足于和游客间的互动、和文物展览间的默契,更动容于这座城捧出的心意。她说,数不清的市政工作人员、邻里街坊也在“8小时”外奔忙。
年轻人与新活力让夜苏州更开放
晚上10点的十全街,人声鼎沸,充斥年轻人走街串巷的身影。
美轮美奂的店招吸引游客驻足“咔嚓”;消费场域几乎就是“打卡”地,美自不用说,更有极致体验。
嘿啰面包店内,上世纪80年代的“奶油老面包”与本世纪最新的“抹茶瀑布”同样有吸引力,人均消费百元,2小时竟有上千单。二楼的音乐厅时不时地吸引着游人驻足在步行街。上海小伙称“氛围好,匹配得上‘中国有条十全街’的雅号。”
可以热辣滚烫,也可以温婉娴静。老唱片店内,裹挟着青春与纪念。“我们那里没有这种店(亚文化),可我一到苏州就搜到这家店,惊喜。”远道而来的福建小伙,搜寻着记忆里的老调调,一口气买下了五六张。喜欢校园名谣的小姐姐,谈吐间的文艺范儿,在找到当年的民谣时,惊艳了时光。
改造后的八座古桥,可以拍照打卡;南林饭店旁的300年古树也有了新故事;……十全街历史底蕴厚重,多种潮流时尚元素并存,已是网红美食街。它的空间符号经过包装,强化了自身特色,年轻人愿意“打卡”。
多元夜供给、丰富体验,让消费者的幸福感频频上升。白天睡大觉、晚上出动的孩子们,在彼此眼里找到自己的映射,互相激励,呈现出一种锐利的青春文化。
《报告》显示,33-42岁年龄段主要消费群体满意度最高;本地居民满意度超过90%,比外地游客满意度高出3个百分点。“我平时出来凑凑热闹,周末就不跟年轻人抢了。”8旬奶奶的青春似乎也回来了。
拿捏“消费者剩余”,吸引年轻人,以十全街为代表的一众街区,无疑走对了第一步。但夜苏州活力要进一步释放,从夜市到街区再到商圈,“夜经济”载体要向着精美化、产业化、专业化、品质化不断升级。引入大的载体、培育大的厂牌和IP,如广电的传媒之夜,同时还要提升治理能力,才能带来更大的开放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