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要闻动态  新闻资讯
东吴智库副院长周永博谈苏州运河两岸“三带目标”建设
发布时间2024-06-27

【编者按】近日,苏州大学东吴智库副院长、苏州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研究院研究员周永博接受《苏州新闻》记者采访,就苏州运河两岸的文化带、绿色生态带、缤纷旅游带建设发表意见。


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十年来,苏州始终坚持把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同生态环境保护提升相结合,让流淌千年的大运河,在时光的更迭中,焕发出绿色新生。

明清时期,苏州纺织业极为发达,所谓“城东半城,万户机声”。作为大运河主干航道,虎丘山塘河一带染坊林立,水质因此遭受严重污染,一时间“满河青红紫黑。居民强烈呼吁,要求迁移染坊。乾隆二年,苏州府颁布禁令,“勒石永禁虎丘开设染坊”,以法令形式开创了我国水质保

护的先河。时光流转,280多年后的今天,“东方水城苏州,依旧把“无废运河”作为建设目标。防治污水、清淤疏浚、整治沿岸“散乱污”企业…….一项项生态环境治理工作,让一处处“工业锈带蝶变为“风光秀带”,千年大运河正不断焕发绿色新生。

大运河既是黄金水道,也是遗产廊道。2014年,中国大运河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当年,苏州就成立了大运河遗产监测管理中心。在大运河沿线,也许一次不经意的回头,你就曾和他们有过邂逅。

苏州对大运河的呵护,可以说是无微不至。“水陆空”全方位无死角的布防,编织成了一张坚固的保护网,将大运河苏州段遗产区73公里范围,全域纳入到监测管理的版图中来。

苏州市文物保护管理所苏州大运河遗产监测管理中心副主任陆辰旭介绍,从它宽泛的周边环境,到它的文物本体,再到可能精细化到它们一砖一瓦的保存状况,都是有非常明确的监测,作为大运河的守护者,对于大运河沿线的各种情况问题都需要及早地发现,及时地干预妥善地处理,确保大运河遗产能够保护好,能够延续下去,

大运河不仅是国家南北水运主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太湖流域的“防洪卫士”。2017年至2021年间,苏州开展京杭大运河苏州段堤防加固工程共加固堤防155.26公里,两岸贯通步道(防汛道路)150公里,为大运河穿上坚固的“铠甲”

苏州市水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苗红波表示,不仅仅是防洪工程,也是环境整治、景观提升、生态建设和文化遗产保护的工程,这一项工程让大运河苏州段的防洪标准中心城区达到了'两百年一遇”,其它地方都达到了五十到一百年一遇”,建立起了一道防洪屏障安全带,夯实了苏州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基石。

苏州大学东吴智库副院长、苏州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研究院研究员周永博表示,运河两岸现在已经向着建设璀璨的文化带、绿色生态带、缤纷旅游带这样“三带”的目标在阔步前进,遗产保护能够和环境保护统一起来相互协调,文化带建设和沿线的居民生活品质的提升相结合,大运河滨水空间的设计,能够和现在城市的有机更新相统一,对于今后运河沿线的城市向着更高的水准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