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今年的“618”网络购物节即将来临,现多个主要电商平台已发布今年的促销策略。据悉,多家平台宣布取消了预售模式,不再强调“预售玩法”。近日,苏州大学东吴智库副院长屠立峰接受江苏新闻广播记者的采访,针对“618预售机制取消”这一现象发表看法。现将全文转载如下,以飨读者。
距离“618”越来越近,多个主要电商平台纷纷发布了今年的促销策略。天猫、京东提前宣布取消了预售模式,近期也开启招商的抖音电商也不再强调“预售玩法”。在消费刺激玩法创新乏力情况下,去繁就简、完善消费服务逐渐成为当前电商购物的共识。
据淘宝天猫618招商宣传资料显示,今年618取消预售后,将在5月20日晚8点开启第一轮促销,并将于5月31日晚八点开启第二轮促销活动。在促销方式上,除了现货发售、满减折扣外,从开售至7月5日平台将进行全程保价。此前的各类抢红包、小游戏玩法未见宣传。
京东在2023年双11就已首次取消预售玩法,直接现货开售,在当时便收获了不少点赞。618作为京东平台全年最大的促销活动,今年再次全面取消预售,计划5月31日晚8点正式开售。
其他如快手电商也表示,在今年取消预售玩法,自5月20日起正式“现货开卖”,开启为期42天的购物狂欢日,拼多多、唯品会、苏宁易购等电商渠道,无预售、直接开卖早已是平台促销常态等。
距离淘宝首次2012年提出“预售”概念,到正式官宣在大促中全面取消预售;从最初的10天预售,到覆盖一个多月漫长发货等待期……苏州大学商学院副教授,东吴智库副院长屠立峰表示,在无现货的情况下进行预先销售,是一种平衡需求与供给的手段,但随着双十一等购物节的流行,预售的方式变得纷繁复杂,出现了如定金膨胀以及各种优惠叠加等模式,在今年1月中消协公布的2023年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投诉情况中,电商平台预售模式等成为新的投诉热点:“从2012年以来,平台在造节促销中启动预售模式,让商家掌握了一定的交易主动权,在某种程度上这也是对‘7天无理由退换货’这类消费者保护制度的一种规避。今年开始,平台取消预售模式,体现出平台进一步保护好消费者的知情权、选择权和公平交易权的导向,是头部企业主动维护电商行业正常市场秩序的有益举措。”
尽管集体取消预售,但除了京东平台外,抖音、天猫、快手在今年618大促都给出了更长的促销时间,预计活动周期分别达到了26天、30天和42天。对比而言,去年这一时间分别是27天、28天和31天。对此,京东方面表示,想让618回归6月,不用拉长战线,想买就买,让购物回归简单的快乐。艾媒咨询ceo兼首席分析师张毅也表示:“从交易额来看,总体来说不如前几年,那是必然的。所以如果通过预售来做一个虚假繁荣的话,可能也没太必要,因为对于这些传统平台来讲,如何去变革创新才是最重要的。”
江苏新闻广播记者还注意到,此次618淘宝还宣布升级网页版,这也是他们7年来力度最大的一次更新,登录状态做了更长时间保持、购物车首次展示了券后价、商品详情做了优惠自动领取等。有中小企业的消费者表示,“太有必要了”,因为他们的供应链依靠淘宝,一个零件开模价格都在几十万上下,要高效沟通、看高清大图、群发需求文件等,此前由于强制往手机端导流,网页版很多功能都非常陈旧,带来了非常糟糕的体验。屠立峰表示,变化的背后,是电商行业竞争正在回归本源,也就是回归消费者最关注的价格和服务体验,在供给侧改革上拿出更多作为:“在预售模式退出后,商家报名参加平台促销活动的同时,面临现金流、库存管理方面的挑战,因此,平台要转变合作策略,利用大数据资源禀赋优势和算法算力,支持商家科学预测销售,用数字和数据来赋能商家在平台购物节期间的运营管理,同时,利用平台优势发展供应链金融,降低参与商家融资成本,形成平台、商家和消费者多方共赢新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