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要闻动态  媒体聚焦
引力播 | 东吴智库研究员屠立峰论持续擦亮“南环桥市场”民生品牌
发布时间2022-08-03

【编者按】历经20多年发展壮大,如今的南环桥市场已经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区域性大市场,保供苏州1700多万人口的巨型“菜篮子”。近日,苏州大学东吴智库研究员屠立峰副教授接受《东吴观潮·三人谈》节目邀请,围绕如何持续擦亮“南环桥市场”这个重要民生品牌,谈未来南环桥市场转型的三个方面发力点。现将访谈转载如下,以飨读者。

(本视频系原创成果,仅供读者学习交流使用,如需转载摘编,需征求演讲专家本人同意)


问:面对汹涌而来的电商竞争,南环桥市场未来应该如何转型以及需要从哪些方面发力呢?

屠立峰:立足长远的话,我们觉得南环桥市场未来转型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发力:

第一,要加快从农副产品的供应链向农副产品的价值链转型。越来越多的农业国际贸易资料显示,参与价值链的贸易比非价值链的贸易更有利于推动经济的增长和生产力的提升。南环桥市场作为全国大型的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已经在全国构建起农业生产和消费的一个强大的销售网络,那么未来可以借助苏州在制造业、科技创新、交通运输和金融服务方面的禀赋优势,推动农业和其他经济部门的深度的融合,形成农产品的深加工和出口方面的一种新的优势。为此我们建议,南环桥市场能够加快设立农产品的加工中心,积极地引进国内外一流的农产品加工技术,推动一二三产业的深度融合,加强国内外市场前向和后向的联系。既提高国内农产品市场值的收入,也可以提高我们消费者的福利水平。

第二,要加快参与农产品的质量认证和标准制定。南环桥市场作为批发者,一方面是要督促好价值链上游企业符合最终消费地的质量标准的认证,同时也要保障价值链下游的企业在引入中间投入品时要符合特定的用途,这样,南环桥市场本身能形成一种差异化的品牌服务优势,未来在全国大型的农产品加工市场形成更大的市场份额。为此我们建议,加快区块链等数字技术的应用,通过构建数据系统来改善可追溯性和独立的质量认可的流程,形成从生产到加工到销售全流程对所有农产品的跟踪。

第三,要加快推动企业级的“数商兴农”工程。借助电子商务模式,希望苏州南环桥市场进一步打造成精品农业的全国集散地和枢纽节点。借助南环桥市场自有的电商平台,依托现有的“不见面交货”以及全国的供应链的布局,特别是利用苏州跨境电商方面的优势,将南环桥市场打造成全国农产品平台,直接对接全球消费者。对此我们建议,南环桥市场要加快冷链冷库平台的建设。冷链物流是目前全国农业供应链体系的一个短板,也是未来农业产业链升级的潜力所在,最近财政部和商务部也出台了相关的文件,鼓励农业冷链物流方面的发展,这对南环桥市场是一个重大的机遇。如果南环桥市场加快冷链仓储设备的布局,就可以利用周边综保区等政策资源为农产品电商提供冷链冷藏、保税仓储和加工服务,为乡村振兴带来新的动力。


屠立峰,苏州大学东吴智库(江苏省重点培育智库)研究员,东吴商学院副教授,自由贸易区综合研究院(省级智库)副院长。研究方向为自贸区与营商环境。

相关链接:引力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