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苏州 | 徐康宁:企业应成为创新主体
发布时间2022-07-22
【编者按】为进一步助力苏州在长三角一体化战略中塑造“新制造”先发优势,绘制“新制造”最美图景,探讨“新制造”苏州定位,苏州大学东吴智库举办“2021对话苏州•新制造”活动,各位专家在线上畅所欲言、碰撞思想、共享真知灼见,为苏州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积极建言献策。江苏省社科名家,东南大学首席教授徐康宁针对苏州制造业企业创新主体缺失的问题,提出探索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实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现将专家观点和视频整理如下,以飨读者。
(本视频系原创成果,仅供读者学习交流使用,如需转载摘编,需征求演讲专家本人同意)
企业应成为创新主体
徐康宁
苏州制造业遇到的最大问题就是企业创新主体的缺失,具体而言有五方面原因:一是对科技创新基本规律认识不够深刻;二是政府对于政绩的追求;三是科技人才分布不合理;四是企业普遍缺乏长期愿景和科技创新战略;五是市场竞争环境还不利于创新,劣币驱逐良币现象时有发生。
探索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立足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具体来讲:一是要加强顶层设计;二是引导创新资源向企业集中;三是培育一批掌握关键核心技术、集成创新能力强、国际化程度高的创新领军企业;四是优化现有科技奖励制度和人才计划;五是创新体制机制,建立新型产学研一体化融合发展机制;六是把推进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建设成效纳入高质量发展考核。
(作者系江苏省社科名家,东南大学首席教授)
【版权声明】需要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相关内容或观点的,应注明“来源:苏州大学东吴智库”。如有侵权违法行为,我院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