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智库研究  学术研究
周永博:反思与实证——文旅融合场景与人文经济创新
发布时间2024-02-21

【编者按近日,苏州市社会科学院、苏州大学联合主办,苏州大学人文经济学研究院、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苏州大学自贸区综合研究院、苏州大学期刊中心、苏州大学红十字国际学院等单位共同承办了“人文经济学:创新与超越”圆桌论坛。会上,苏州大学东吴智库副院长周永博教授作《反思与实证:文旅融合场景与人文经济创新》主题发言。他基于苏州的“人文经济学”实践指出,当前我国城乡发展越来越重视生活品质和文化传承,文旅融合场景是一种很好的落地方式,同时,历史文化资源丰富的地区旅游业和文化产业主导性相对较强,通过相关研究也可以给后续的产业发展和文化保护奠定基础。现将观点转载如下,以飨读者。

反思与实证:文旅融合场景与人文经济创新

周永博

“人文经济学”这个议题对文旅研究而言是一个“上游”议题,今天会议上几位老师都是从哲学、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这些母学科的角度谈人文经济,给了我们很多学术营养。接下来,我更偏重于应用层面,从文旅研究角度谈一些思考。

二十大提出推进文旅深度融合发展的总体要求,使文旅深度融合成为落实人文经济发展的重要思考方向。一些城市在发展战略中把文旅发展等同于城市发展(“旅游即城市”)。我们从农业经济时代而来,发展到工业经济时代,逐渐跨入知识-创新经济时代,知识-创新经济时代的最终落脚于人文经济发展,这意味着在未来城市发展中,我们将更加依赖于城市的人文审美,以及以舒适物体系建设促进知识-创新经济发展。

面向人文经济的文旅融合发展到底需要做什么?可以做什么?这是一个重要问题。在人文经济发展过程中,文旅融合通常被看作是一种在文化资本、人力资本、社会资本、经济资本之间建立联系的策略。通过打造一系列文旅融合场景,我们可以创造地区的独特文化价值和表现,文旅融合不仅意味着把文化元素融入旅游体验之中,更强调在这个过程中的经济发展、遗产保护、文化传承、社区参与和可持续性。今年以来,我们在研究与实践中发现:文旅融合在不断拓展经济社会实践的边界,包括城市电力、水务、轨道交通等众多社会事业也在积极拥抱文旅深度融合,这一点为人文经济发展提供了现实土壤。

场景理论最早发端于新芝加哥学派,其基本观点认为城市由场景构成,场景不仅仅是客观的物理环境,更承载着独特的文化价值观和生活方式,展现了城市的审美风格,所以场景能够为城市吸引更多的创新人群和消费。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思考场景问题,我们发现:人文经济时代的文旅融合场景构建不仅能够服务于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其更深层意义在于把对生活方式的流动和变革的思考融入到当代城市发展战略中来。在从工业时代迈向人文经济时代的发展进程之中,我们正在经历重要的社会转型,经济、政治、社会、文化方面的快速发展,推动形成一种流动的社会体系。相对发达国家而言,我国的大规模劳动迁徙晚了大约200年,大规模旅游流动则相对滞后100年。由生活方式导致的人口大规模流动现象出现不到20年,让当前中国城市场景构建面临非常复杂的局面。

进一步分析和研判当前社会现实,我们初步判断,隐含在当前我国消费活力普遍不足背后的是我国“休闲流动性较差”这一更本质问题。因此,我们认为:在人文经济时代,城市发展战略的重心是从创新和人的角度思考场景问题,去激发创新创意的环境氛围,把这种场景的局部效益转化成对全局的带动和赋能,引发城市发展动力转型、空间价值再认知、区域发展的再平衡。

文旅融合场景是居民和游客共享的空间,不局限于物理上的或者是地理上的旅游景点或休闲场所,而是包含社会、文化、经济等多维度的复杂系统,涉及到多重的利益关系和价值取向。从主客共享的角度来看,文旅融合场景要满足人们在其中的一些功能性的需要,居民和游客需要去理解和欣赏城市场景中的意义和价值,并且能够参与到这些价值的再创造和分享传播过程中。

人文经济学要求我们要从空间生产的角度去矫正资本和人文之间的关系。过去,在资本主导下的旅游场景开发,比较普遍的暴露出商业结构失衡的问题,现在还是需要去进一步矫正这个问题。从人文经济角度看,把人简化为生产要素是不对的,文旅融合需要重新思考原住民、新移民在场景中的实质作用。人文经济学的价值观基础是从经济理性向多元理性过渡,人文经济学发展需要尽力解决好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再创造问题。

这一点在旅游研究中讨论比较多:我们关注的对象不应只是传统意义上的旅游吸引物,更是整个舒适物体系,这个舒适物体系是主客共享的,它突破了原有对于旅游吸引物的关注。根植于苏州的“人文经济学”实践,我们做了一些探索:对苏州平江路这个区域48.9公顷的城市场景和舒适物类型及其空间分布情况做了梳理。通过官方文本和访谈,以及宣传资料进行质性分析,结果是对克拉克、新芝加哥学派场景理论进行了本土化的再创造。研究在原有三个主维度之下对其中一个维度进行调整,并且对主维度之间若干的二级子维度也进行了丰富和发展,这里面有很多东西是本土的,例如:文旅融合场景对集体主义的表达,这个在北美的场景研究当中是不明显的。这说明,人文经济时代的文旅融合场景注重集体主义和平衡主义,更能尊重和保障个人权益,这和北美的一些城市场景有着不一样的价值体系结构。当前我国城乡发展越来越重视生活品质和文化传承,文旅融合场景当然是一个很好的落地方式。历史文化资源丰富的地区旅游业和文化产业主导性相对来说比较强,我们通过这样的研究可以给后续的产业发展和文化保护奠定基础。


(作者周永博系苏州大学东吴智库副院长、社会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