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智库研究  学术研究
打造太湖世界级湖区 | 钱振明:国内外湖区发展趋势与苏州太湖湾区建设路径
发布时间2022-06-02

【编者按】5月27日,市委研究室、苏州大学东吴智库、苏州日报报业集团联合举办“打造太湖世界级湖区”战略研讨会,邀请知名专家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不同领域,为苏州打造太湖世界级湖区建言献策。苏州大学中国特色城镇化研究中心主任、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钱振明从为什么要打造世界湖区、苏州打造世界级湖区的优势和趋势、苏州太湖打造成世界级湖区的可行态势三个方面进行分析。现将专家观点及视频摘编如下,以飨读者。

国内外湖区发展趋势与苏州太湖湾区建设路径

钱振明

(本视频系原创成果,仅供读者学习交流使用,如需转载摘编,需征求演讲专家本人同意


一、为什么要打造世界级湖区

放眼全球,沿湖地区是创新的高发地。北美五大湖并不靠海,但经济发达;美国的西雅图东邻华盛顿湖,是与硅谷比肩的重要科技产业基地;法国的索菲亚科技园紧靠地中海,是欧洲最大的科技园区;旧金山湾区的水资源在硅谷发展过程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打造世界级湖区也是中国大势。国内许多拥有湖光山色资源的城市,都在努力打造世界级湖区。成都正在建设兴隆湖、东安湖和北湖三大“世界级”湖区;上海的淀山湖欲在2035年形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世界湖区品牌;广东和浙江也都在打造世界级湖区。为此,苏州需要明确自身优势与经济发展趋势,结合内部基础与外部环境,量体裁衣探索苏州打造世界级湖区的合适路径。

二、苏州打造世界级湖区的优势和趋势

一是苏州太湖优势,占据太湖水域面积的70%。二是苏州创新优势,创新能力突出且创新主体众多,自身拥有较好的创新基础。三是苏州政策优势,江苏省“十四五”规划里一系列关于太湖的发展定位,为苏州的湖区建设提供了政策支持。四是技术和产业新发展趋势,苏州近年来积极推进数字经济、生物经济、绿色经济,推进了未来产业链、创新链的重构;创业园区、科创园区的发展也为世界级湖区建设提供了明确的方向。

近十年来,特别是“十三五”时期苏州强调加快“南部太湖新城”建设,太湖新城以高端现代服务业与创新创意产业为发展重点,取得了显著成效。1992年启动建设的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经过三十年的发展建设已取得一定成绩,2021年实现GDP133.5亿。同时,近两年投入建设的太湖科学城目前已进入快车道,并提出在2035年建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智慧之城、开放共享之城、美丽人文之城”。

三、苏州太湖打造成世界级湖区的可行态势

一是政策导向明确。苏州在“十四五”规划中明确提出要加快共建环太湖世界级湖区,共同打造环太湖生态创新带。明确的政策导向为苏州太湖区域的建设提供了方向,即要在加快产业创新协作、生态环境保护、文化旅游合作等领域取得实效。二是明确目标定位。根据苏州目前的发展状况,紧抓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生物经济等发展方向,积极建设一城(太湖科学城)、一岛(太湖生态岛)、一湾(太湖智创湾)、一港(太湖临空科创港)。三是结合自身产业基础,推进苏州湖区产业和文旅布局不断优化完善。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吴江太湖新城及太湖科学城都为今后的世界级湖区建设奠定了良好的产业基础与发展方向,世界级湖区建设将推进该地区的产业布局更加完善。

然而,苏州打造世界级湖区,仍受到体制的制约。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吴中太湖新城、吴江太湖新城、高新区太湖科学城分别属于四个不同的行政板块,为湖区的一体化建设增加了难度。太湖旅游度假区内部“三山”相隔,也存在内部各自发展的现象。如何破解湖区发展的体制限制,实现高位统筹,可以借鉴硅谷经验。作为一个高科技企业的集群区,硅谷由许多城市组成的。多个城市政府共同参与硅谷的规划建设,并设有专门的政府协会,协调该地区的一些公共问题。除了政府之外,还有一些非政府组织,如硅谷制造集团、西部电子制造协会等,这些组织与政府协调统筹,在硅谷的一体化发展中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

最后,针对苏州打造世界级湖区提出六点对策建议。①强化整体规划,推进苏州湖区一体化融合发展,同时明确产业定位,打造高端科技产业与数字经济集聚地。②湖区内共建基础研究、共享科技成果,实现公共服务一体化,推进政策链、资金链、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协同发展。③建立市级高位统筹协调机构,化解行政体制制约,同时完善交通规划、建立科研共享机制,实现协同开发。④建设开放空间,主动承接上海的产业、人才转移,服务服从长三角一体化战略。⑤重点解决数字经济人才紧缺问题,借鉴深圳龙岗区“孔雀计划产业园”经验推动模式创新。⑥加大财政投入,利用好国有资本,对数字经济实行专项扶持,同时借鉴深圳星河产业城模式引入民间资本,加强社会合作。


(本文作者系苏州大学中国特色城镇化研究中心主任、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