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5月27日,市委研究室、苏州大学东吴智库、苏州日报报业集团联合举办“打造太湖世界级湖区”战略研讨会,邀请知名专家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不同领域,为苏州打造太湖世界级湖区建言献策。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导胡汉辉总结出“环太湖科创圈”对产业创新集群的意义,提出“环太湖科创圈”建设不仅将会奠定环太湖地区“世界级创新湖区”的基础,而且将会成就引领新兴产业发展方向、影响未来产业发展进程的产业创新集群。现将专家观点及视频摘编如下,以飨读者。
双珠共耀 腾飞中华
“环太湖科创圈”对产业创新集群的意义
胡汉辉
(本视频系原创成果,仅供读者学习交流使用,如需转载摘编,需征求演讲专家本人同意)
“太湖世界级湖区”将是“世界级生态湖区”“世界级创新湖区”和“世界级智造湖区”的组合概念。“环太湖科创圈”建设不仅将会奠定环太湖地区“世界级创新湖区”的基础,使之成为催生原创性创新的改革先行区和创新示范区,而且将会实现环太湖地区“世界级智造湖区”之蓝图,成就引领新兴产业发展方向、影响未来产业发展进程的产业创新集群。
曾经在苏湖的太湖之滨,先人曾经“衣被天下”;今天通过“环太湖科创圈”,我们将会“智造世界”,实现创新和智造完满结合的“苏州创造”。“环太湖地区”的影响力或许将能比肩美国硅谷,因为它更具“智造”之特色。从战略管理的角度看,“使命”是外在于组织的社会发展“需求”,是组织存在的理由与价值,它将决定某一个组织的长期目标与阶段性战略。所以,任何一个具体的“组织”任务首先是“识别组织使命、确立组织目标、制定组织战略”
环太湖科创区建设是新时期的苏州发展,也就是“新苏州模式”的历史使命。没有环太湖科创圈的成功,就很难有“两个一百年”进程中的新苏州。目前面临的任务是:一是审时度势,决定何时把它作为苏州市委、市政府的组织目标和发展战略,进入历史性的启动阶段。二是如何进行具体、落地的规划与建设,苏州已经有了具体动作,如科技新城的建设。
当前,环太湖科创圈的建设是势在必行,水到渠成,因为苏州推进产业创新集群建设和实践需要环太湖科创圈的支持和支撑。今年1月5日的苏州新年第一会在全市上下形成了广泛共识:苏州进入了数字经济新赛道,全面推进产业创新集群建设。因此,如果没有环太湖科创圈的同步推进,上述目标可能会流产为豪言壮语式的水中月、镜中花。因为产业创新集群的成功不可能缺少与其发展需求相匹配的创新能力,尤其不能缺乏产业创新的培育环境、能力基础和转化平台。换句话说,没有环太湖科创圈的支撑,就难有产业创新成果的产出、也就难有产业创新集群的成长。发展基于“创新集群”的“产业创新集群”的伟大实践,这是苏州的历史性选择,也是世界给苏州的历史性机遇。
从理论分析的角度看,产业创新集群的关键特征是能够引领产业发展方向、影响产业发展进程的产业创新。根据产业经济学理论,产业集群、创新集群和产业创新集群的主要差别在创新的程度。创新集群的升级过程主要体现为产品及创新的产业化过程。通常产品级的创新往往大都产生于产业集群进行内部,尤其是集群内大企业的研发中心,以及大企业与集群内众多创新型小微企业的创新创业行为相互补充、相得益彰的创新机制与制度,或者产生于集群外部,拥有成熟技术的单位的产学研合作。与产品创新相比,产业创新往往更多的外在于集群内企业,往往更大概率地源自大院大所的基础性、原创性发现和发明。因为产业创新的不确定性风险,往往无法被利润导向的企业所长期承受。这就需要充分发挥政府和企业的积极性,同时需要政府同步推进产业创新集群与环太湖科创圈的建设。这就是两者间共同繁荣的相辅相成关系,也是环太湖科创圈作为世界级湖区的苏州特色。在数字经济时代要敢于解放思想,不能过于谨慎,不能缺少对苏州独创的产业创新集群实践的战略性、前瞻性判断和执行。
环太湖科创圈不应该是独墅湖科创区的放大版,更不能退回20年前独墅湖初期的研究生城和高校区模式。在产业集群的发展进入产业创新集群阶段之后,要将“独墅湖边忙读书”的大学城思维,跃升为“独墅湖畔有独树”的创新区思维。独墅湖科创区应有独树一帜的创新,特别是有能导致或转化产业创新成果的原始性创新。中国、长三角、苏州需要环太湖科创圈,产出支撑产业创新集群、引领新兴和未来产业发展的原创产业创新成果。环太湖科创圈建设的历史使命主要体现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从环湖科创高峰的定位出发,整合和重组苏州“十大组团”4市6区,特别是非沿江的1市6区的创新资源,形成苏州特色长三角中心区域的创新高原;另一方面是通过体现未来和新兴科技的产业创新成果,引领和支撑整个苏州乃至长三角,辐射全国的产业创新集群的发展。无论国家区域科技创新中心,还是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甚至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最后都是干出来的,而不是等上级批出来的。
数字经济时代的环太湖科创圈规划与建设,势必会超前于我们大多数人所能直观感知的苏州经济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求,将是引领未来产业发展的创新先行区和智造示范区。数字经济时代苏州的产业发展不仅需要已经身处国际价值链上的众多创新集群的“弯道超车”思维,而且需要产业创新引领和开拓的、以国内大循环为主的双循环为特征的、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为环境的产业创新集群的“换道超车”思维。苏州在新一轮数字经济的全球性竞争中,要以将实力雄厚的制造集群普遍升级为创新集群为抓手,通过环太湖科创圈建设的契机,努力实现创新链与(包含服务产业链的)产业链的“两链融合”、产业集群与创新区的“群区合一”。我们都十分期待环太湖科创圈建设能“举全市之力、集全国之机、乘全球之势”,早日产出具有苏州特色、代表中国水平、引领世界智造的创新创业创优成果,形成数字经济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质量发展的苏州新模式,实现环太湖世界级湖区的目标。
(本文作者系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