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当前,我国夜间经济正在崛起,方兴未艾,各地纷纷抓住契机,推出鼓励夜间经济发展的政策,进一步促进城市消费增长。近日,苏州大学东吴智库发布“苏州夜间经济发展现状及满意度研究”报告,并提出了丰富苏州夜间消费供给的相关建议。名城苏州网、苏州新闻广播、看苏州等平台关注了报告,并采访了课题负责人、东吴智库研究员屠立峰副教授,进一步探讨苏州夜间经济品牌化发展。现将各平台报道整理汇编如下。
1.名城苏州网
“苏州夜间经济商业气息较浓,但文艺特质不显著;昆曲评弹演出价格较高,但点播演出性价比不高;苏州文化历史名城底蕴丰厚,但对文旅项目的挖掘不够……”近日,苏州大学东吴智库发布“苏州夜间经济发展现状及满意度研究”报告,围绕市民对夜间经济品牌的体验和感知开展调研,并从文化、旅游、科技与消费融合视角,提出丰富苏州夜间消费供给的相关建议。
受疫情影响,一季度苏州全市接待游客、旅游综合收入、文化服务业营业收入较去年同期下降1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下降4%。特别是3月份以来,旅游业指标持续下降,餐饮企业、旅游企业普遍困难。屠立峰认为,夜间经济有利于促进服务业恢复和消费结构升级。
课题组通过社交平台文本,筛选出约2000条包含“苏州”“夜间经济”等关键词,发现市民对苏州夜间经济关注点涉及交通、业态、文艺、姑苏文化以及社交等五项主题。通过在17个夜间活动热点发放问卷,收回有效问卷2517份。
数据显示,受访者中,33-52岁年龄段人群均占较大比重,该年龄段人群夜间外出频率高,是夜间消费的主力。夜间消费活动消息传播渠道更加多元化,更具自媒体性。受访者表示,公交末班车时间过早,夜间打车难是较为突出的问题。
87.5%的受访者认为“文化产品应更贴近大众需求”,85.4%的受访者认为“文化产品内容陈旧,停滞不前”,67.8%的受访者认为“文化产品改动过头,失去精髓”,45.9%的受访者“文化特色不明显,同质化严重”。超过90%的受访者期待苏州夜间消费项目能“将经济和文化更充分融合”,提供更多体现苏州古城文化特色的夜间消费项目,有助于集聚人气。
屠立峰团队分析了苏州夜间经济品牌发展遇到的瓶颈。
一是夜间消费业态结构有待优化。苏州夜间经济商业气息较浓,文艺特质不显著。观前商圈、金鸡湖商圈整体零售比重较高,而文化娱乐消费比重较低。伴随城市更新,市民夜间出行意愿日益提高,但是适合“看+玩+吃+购”的特色文化商业体和文旅休闲消费业态相对缺乏。
二是评弹等文化艺术服务重复消费率不高。调研发现,在山塘街和平江路的昆曲评弹演出价格、在江南小剧场的各类话剧演出价格都较高,相较于演艺中心的完整节目而言,小剧场点播演出性价比不高。
三是夜间文旅消费项目有待丰富。目前苏州夜间文旅项目体验感不强,难以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和强烈口碑。大多数科技场景都出现在其他城市,苏州科技优势在夜间消费场景没有充分展现。各类博物馆在夜间开放度不高,文旅项目对姑苏文化挖掘不够,不能深刻展示苏州这座文化历史名城的底蕴内涵。
四是夜间经济传播推广有待强化。苏州作为著名的旅游文化名城,来往游客络绎不绝。但调研显示,游客对苏州夜间消费活动场所的种类、特色活动等知晓度不高,缺乏例如西安大唐不夜城“不倒翁小姐姐”此类的爆款网红,影响力和吸引力还有待提升。
如何推动苏州夜间经济品牌化发展,屠立峰团队从文化内涵、宣传推广、生态体系以及服务等方面提出以下建议:
“夜间经济繁荣离不开城市文化的支撑,文化消费应该是夜间消费的重点。”屠立峰说,苏州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和古迹,如果能够被人梳理、挖掘,变成可供当代人趣味消费的产品,那样可带动一大批宅家市民走出家门,甚至带着孩子去赏析、去体验。文旅单位不能将参与夜间经济简单理解为延长服务时间,而应该是与白天服务形成互补,要提供增量服务。
年轻人是夜间经济消费的主力军。屠立峰说,“宣传方面应与年轻市民的精神追求高度一致,真正理解年轻人诉求,精准触达核心年轻族群,为夜间商业品牌触达高消费力群体提供整体解决方案,成为苏州夜间生活的点灯者。”
随着大众夜间消费趋向于高层次发展,夜间经济已经发展为集吃、住、游、购、娱为一体的多元化经济形态。屠立峰说,可以鼓励旅游企业(如携程旅行网)与开放型景区联合发布“夜文旅”产品体系,引进拥有更高视野和行业经验的新型文娱项目开发团队,突出苏州夜间经济城市特色。深入挖掘苏州特色文化,提升文化旅游产品特色,为城市夜间经济增加独特的记忆点。
服务方面,行业主管部门需强化为企业服务的“店小二”意识,聚焦企业发展和群众需求,推出更多夜间经济领域的便民惠企举措。“以市民夜间出行为例,对连接主要购物街区、餐饮街区、旅游景点等的公交,要加密夜间班次、延长夜间运营时间。”屠立峰说。
2.苏州新闻广播
(以下文字部分根据报道音频整理)
近年来,苏州大力发展夜间经济促进消费市场发展,成效如何?
近日,苏州大学东吴智库发布“苏州夜间经济发展现状及满意度研究”报告,并提出了丰富苏州夜间消费供给的相关建议。
“我们课题组先后深入市内夜间经济热点街区,围绕市民对夜间经济品牌的体验和感知开展调研与访谈。”东吴智库研究员、苏州大学自贸区综合研究院(省级智库)副院长屠立峰介绍,他们团队从线上社交平台筛选出约2000条包含“苏州”、“夜间经济”等关键词的微博文本,得到词频数位于前100名的词云。通过高频关键词的数据挖掘,发现市民对苏州夜间经济关注点涉及交通、业态、文艺、姑苏文化、社交五项主题。
在17个夜间活动热点发放问卷,在收回有效问卷2517份中发现,33到52岁年龄段人群均占较大比重,该年龄段人群夜间外出频率高,是夜间消费的主力。夜间消费活动消息传播渠道更加多元化,更具自媒体性。
出行方面,受访者表示,公交末班车时间过早,夜间打车难是较为突出的问题。超过90%的受访者期待苏州夜间消费项目能“将经济和文化更充分融合”,提供更多体现苏州古城文化特色的夜间消费项目,有助于集聚人气。
受疫情影响,一季度苏州全市接待游客、旅游综合收入、文化服务业营业收入较去年同期下降1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下降4%。特别是3月份以来,旅游业指标持续下降,餐饮企业、旅游企业普遍困难。
屠立峰认为,夜间经济有利于促进服务业恢复和消费结构升级。夜间经济繁荣离不开城市文化的支撑。各商圈和街区要不断丰富艺术主题,营造缤纷多彩的生活氛围。打造全新的国潮时尚商业综合体,让投资者、品牌商、消费者、合作伙伴获得源源不断的收获。在年轻化群体集聚的商圈,强化娱乐体验项目。
在提升夜间消费活动品牌传播效应方面,屠立峰表示,要以夜间娱乐作为内容表现,多元视角阐述苏州夜生活背后的深度文化思考。利用杂志、广播、移动端APP、抖音、哔哩哔哩等渠道,全方位打造苏州夜间经济品牌宣传阵地,使之成为品牌和年轻玩家的沟通桥梁,发挥城市地标灯光窗口效应。
在丰富夜间经济品牌生态体系方面,屠立峰建议,应鼓励旅游企业与开放型景区联合发布“夜文旅”产品体系。在提高夜间经济品牌服务意识方面,应建立夜间经济综合管理机制。对连接主要购物街区、餐饮街区、旅游景点等的公交,要加密夜间班次、延长夜间运营时间。
同时,加大夜间消费项目品牌促销推广,支持户外景区景点全面参与夜间经济,支持发展高品质近郊夜游、露营基地夜游等文旅项目,丰富亲子活动的高科技体验场景。
3.看苏州
近年来,苏州大力发展夜间经济促进消费市场发展,成效如何?
近日,苏州大学东吴智库发布“苏州夜间经济发展现状及满意度研究”报告,并提出了丰富苏州夜间消费供给的相关建议。
“我们课题组先后深入市内夜间经济热点街区,围绕市民对夜间经济品牌的体验和感知开展调研与访谈。”东吴智库研究员、苏州大学自贸区综合研究院(省级智库)副院长屠立峰介绍,他们团队从线上社交平台筛选出约2000条包含“苏州”、“夜间经济”等关键词的微博文本,得到词频数位于前100名的词云。通过高频关键词的数据挖掘,发现市民对苏州夜间经济关注点涉及交通、业态、文艺、姑苏文化、社交五项主题。
在17个夜间活动热点发放问卷,在收回有效问卷2517份中发现,33到52岁年龄段人群均占较大比重,该年龄段人群夜间外出频率高,是夜间消费的主力。夜间消费活动消息传播渠道更加多元化,更具自媒体性。
出行方面,受访者表示,公交末班车时间过早,夜间打车难是较为突出的问题。超过90%的受访者期待苏州夜间消费项目能“将经济和文化更充分融合”,提供更多体现苏州古城文化特色的夜间消费项目,有助于集聚人气。
受疫情影响,一季度苏州全市接待游客、旅游综合收入、文化服务业营业收入较去年同期下降1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下降4%。特别是3月份以来,旅游业指标持续下降,餐饮企业、旅游企业普遍困难。
屠立峰认为,夜间经济有利于促进服务业恢复和消费结构升级。夜间经济繁荣离不开城市文化的支撑。各商圈和街区要不断丰富艺术主题,营造缤纷多彩的生活氛围。打造全新的国潮时尚商业综合体,让投资者、品牌商、消费者、合作伙伴获得源源不断的收获。在年轻化群体集聚的商圈,强化娱乐体验项目。
在提升夜间消费活动品牌传播效应方面,屠立峰表示,要以夜间娱乐作为内容表现,多元视角阐述苏州夜生活背后的深度文化思考。利用杂志、广播、移动端APP、抖音、哔哩哔哩等渠道,全方位打造苏州夜间经济品牌宣传阵地,使之成为品牌和年轻玩家的沟通桥梁,发挥城市地标灯光窗口效应。
在丰富夜间经济品牌生态体系方面,屠立峰建议,应鼓励旅游企业与开放型景区联合发布“夜文旅”产品体系。在提高夜间经济品牌服务意识方面,应建立夜间经济综合管理机制。对连接主要购物街区、餐饮街区、旅游景点等的公交,要加密夜间班次、延长夜间运营时间。
同时,加大夜间消费项目品牌促销推广,支持户外景区景点全面参与夜间经济,支持发展高品质近郊夜游、露营基地夜游等文旅项目,丰富亲子活动的高科技体验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