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1月30日,《苏州日报》刊登苏州大学东吴智库副院长屠立峰的文章《发挥“沪太同港”效应 加快太仓港转向“物贸港”》。文章阐述了推进“沪太同港”的意义,同时,对太仓港向“物贸港”转型、深化长三角区域协同作用提出发展建议。现将全文转载如下,以飨读者。
发挥“沪太同港”效应 加快太仓港转向“物贸港”
屠立峰
“沪太同港”的推进,能够助力太仓临港经济高质量发展,有助于推进“沪太同港化”,持续释放港口联运枢纽优势。2020年,沪太两港全面实现通关一体化,货物在两港之间进出口均实现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太仓港作为上海港远洋集装箱运输喂给港功能不断强化,例如,建成运营上海港空箱中心太仓港分中心,联合上港集团推出“苏州ICT2.0”“沪太通3.0”两大航运产品。沪太两港实现双向“离港确认”,“太申快航”等中转平台有力助推太仓港发展成为江海联运核心港区与近洋运输集散中心。沪太两港还协调相关船公司、货运代理,保障苏州本地及长江沿线城市企业空箱用箱需求,降低空箱用箱成本、时间成本。
同时,还能有效助力港产城融合,稳步实现向“物贸港”转型。太仓港依托江海河交汇区位优势及公、铁、水多式联运优势,打造江海河联运中转枢纽港和集装箱干线港。建成苏州全球特色商品展销中心,打造海鲜、东南亚水果、木材“三个百亿”进口商品集散中心、长三角汽车整车及零配件交易中心等,有力支持太仓高端装备制造、先进材料、现代物贸三大千亿级产业发展,助推生物医药、航空航天、文化旅游逐步成为太仓产业“新地标”。太仓港还全面服务润邦、美孚、扬子三井等骨干企业做强做大,通过打造夸特纳斯国际食材集采集配加工销售中心,做优跨境电商产业。太仓港一期至四期码头5932米集装箱岸线18个泊位打通,港口通航效率和服务能级进一步提升。建设中的海通太仓汽车码头将实现长江中上游汽车的水水中转功能,为中国汽车品牌出口海外提供保障。
当前,高标准建设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城市,要深化太仓港在长三角区域的协同作用,扩大物流枢纽辐射影响力,聚焦长三角航运资源配置能力,提升现代航运物贸服务体系功能。
一是发挥太仓港与上海港联动协同的潜力,提升高端航运服务业发展能级。招引国际班轮公司、船舶管理机构、国际船级社、金融租赁、航运保险、海事法律等服务型和功能性机构在太仓设立分支机构,服务于苏州等腹地城市,全方位提升航运服务品质、服务能级,夯实现代航运服务发展基础。
二是面向腹地重点产业链,提升港口物贸服务力。鼓励太仓港联合优质民营企业共同出资成立专业公共海外仓运作平台。打造“保税展示+跨境电商”项目,集中日韩、“一带一路”商品跨境网购自提、品牌展示发布、选品、直播等功能于一体,丰富港口周边外贸新业态,助力我市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探索开辟以RCEP成员国为目的地的“直航专线”。争取联合海关部门共同推进仓储、物流、清关等“一站式”跨境贸易便利化服务,降低企业短驳运输成本,满足电商货物小批量、多批次、时效强的进出口需求,打造长江经济带货物中转大港。
三是发挥苏州自贸片区太仓联动创新区平台优势,提升太仓港数智化水平。争取在江苏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中开辟太仓港航专窗。例如,在“船港动态”中,接入“跨境海运数据通道”“保速通”“苏沪数字货站”“水水中转通关查验互通互认”等业务应用,拓展与“苏商通”项目合作,实现口岸和国内物流业务流程信息对接。围绕船舶安全智慧监管、智慧航保、智慧物流、智能码头装卸、智能闸口等领域,推动港口全领域全过程智能化。
(作者屠立峰系苏州大学东吴智库副院长,苏州大学自由贸易区综合研究院副院长)
相关链接:引力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