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近日,东吴智库副院长周永博、屠立峰接受《新华日报》、《看苏州》等媒体平台的采访,就南方城市的冰雪文旅产业与经济发展等话题发表看法。现将报道整理汇编如下,以飨读者。
冰雪热度新年再攀高:深耕“冷”资源 激活“热”经济
刚刚过去的元旦假期,冰雪成了“顶流”。以哈尔滨、张家口为代表的一系列冰雪旅游目的地,吸引了不少江苏游客结伴打卡;一批室外滑雪场纷纷抓住机遇迎客的同时,我省各地的室内冰场雪场也在创新提升群众“家门口”的冰雪体验。冰雪“冷”资源蕴藏着怎样的消费空间?这方面自然资源有限的江苏,如何激活冰雪经济的无限潜力?记者就此进行了探访。
这个冬季,冰雪游热度高涨,江苏人都爱去哪里玩冰玩雪?携程数据显示,截至今年1月9日,从预订情况来看,自去年立冬到今年农历新年假期结束,江苏人主要选择去哈尔滨、长春、吉林市或浙江安吉、长兴等地赏玩冰雪。此外,也有不少江苏游客出国前往日本等热门冰雪旅行目的地。在此时间段内,江苏人组团出游的预订订单量比去年同期增长769%,自由行打包产品预订订单量比去年同期增长502%。携程平台上线的超级假期春节专题活动中,还专门设置有冰雪游板块。
元旦前后,省内一些室外滑雪场也迎来客流“小高峰”,徐州市贾汪区大景山景区营销经理张斌告诉记者,大景山滑雪场于2014年开放,每年12月营业至次年2月,目前有冰雪运动场地约5万平方米。“冬季景区的冰雪旅游主打滑雪,还建设雪橇道推出戏雪项目。我们建有4条室外雪道,包括1条高级道、2条中级道、1条初级道。景区从去年12月以来已接待游客3万人次左右,较上年同期增加约1/4,日接待游客量最高约6000人次,仅元旦假期3天便接待了1万人次。”
在张斌看来,眼下滑雪场整体运营情况比往年要好,北京冬奥会的举办及近段时间哈尔滨旅游火热,对于省内的冰雪游都有带动作用。“我们雪场目前配备教练约150人,门票按时长分不同类型,周末还特别推出夜场。游客主要来自省内及周边邻省城市,往年团建、研学等团队每年接待2万人次左右,预计今年会更多。”
记者了解到,今冬,淮安市铁山寺滑雪场、宜兴竹海滑雪场、宿迁运河湾生态滑雪场等省内室外滑雪场,都吸引了不少省内及周边地区市民前来体验“家门口”的冰雪乐园。
场馆增多奏响冰雪“四季歌”
近年来,冰雪旅游、冰雪项目培训、群众冰雪赛事、冰雪进校园等一系列活动出现在我省全民健身圈。多个设区市创新打造室内冰场、雪场,让冰雪运动成为四季皆可打卡的人气项目。截至2022年底,全省共建成冰雪运动场地55个,场地面积65.95万平方米。
元旦前后,无锡热雪奇迹室内滑雪场内,知名动漫形象“史努比”现身,吸引了不少亲子家庭和年轻人前来打卡。“今年我们联合全球知名IP‘花生漫画’推出‘史努比的冰雪奇幻之旅’,其中包括小朋友喜欢的史努比人偶巡游、面向年轻群体的花生家族粉丝见面会、史努比主题快闪市集,以及适合亲子家庭的亲子雪地派对,同时开展线上打卡拍照兑换新年礼包等活动。”无锡热雪奇迹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去年雪场接待游客约30万人次,相比上一年提升30%左右。
“还没到元旦,小朋友就说想滑雪,我就带他到雪场来了。”无锡市民江宇薇对记者说。作为我省开放较早的室内滑雪场,无锡热雪奇迹雪场全年恒温-6℃,共有3条雪道,在“北欧圣诞”风的雪场内,滑雪体验者既可以练习中高级跳台技能,也可以在专业教练带领下进行滑雪入门练习。“我们正推出各类特色滑雪冬令营,有短期营、长期营,还有亲子营,春节前后还将推出儿童特惠门票、亲子票及夜场优惠票等,票价低至六五折。”这位负责人告诉记者,雪场吸引了周边上海、苏州、南通、常州等地的游客前来体验,人数占比甚至超过本地市民。
冰雪运动正“南展西扩东进”,去年12月底,苏州工业园区星湾学校的冰球队在鲸添·冰上运动中心成立。该中心的专业冰球、花样滑冰培训受到当地市民和学校青睐,目前中心已有6支冰球队、超过100名队员,年龄梯队覆盖U6—U10。“我们中心的学员现有800名左右,其中既有学龄前小朋友,也有超过60岁的人员,去年接待了约3万人次上冰,从中可以看到江苏群众对冰雪运动的热情。”鲸添·冰上运动中心董事长赵子铭告诉记者。去年该中心共举办了30余场冰雪赛事和活动,新的一年,这里还将举办青少年冰球国际邀请赛。
位于南京市雨花台区的室内滑雪场沃德喜马拉雅冰雪乐园于2022年底开放,除1500平方米滑雪区外,雪场还设有1000平方米冰雪乐园娱雪区,包含城堡主题冰雕滑梯、极地冰屋、冰雪广场、人工降雪等游乐项目。该乐园营销负责人陈珀介绍,目前江苏群众对于滑雪运动的需求更多是基础训练和兴趣培养,雪场目前有5名专业滑雪教练,每周可以培训约150名学员,“今年冬天,特别是周末和节假日,来雪场的顾客明显增多,对于专业滑雪培训的需求更是明显增加,有时甚至‘一教难求’。”
提升服务点燃消费热情
“冷”冰雪资源不断“上新”,带来了空前的旅游和体育消费热度。在冰雪资源相对匮乏但冰雪产业消费和需求较为旺盛的江苏,如何因地制宜、进一步激发本土冰雪消费潜力?
在江苏从事冰雪运动行业多年的赵子铭认为,江苏具有极大的冰雪消费潜力,“江苏地处长三角,经济发达、交通方便,人们有进行冰雪产业消费的能力与热情。江苏虽然冰雪运动起步晚,但进步快,现在已经有一批高水平的青少年选手。接下来,要提高江苏冰雪场地的密度和冰雪运动的普及度,让更多人有机会接触冰雪。”
苏州大学旅游管理学科负责人、东吴智库副院长周永博教授也认为,江苏冰雪旅游发展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北京冬奥会的举办极大促进了冰雪运动在群众中的普及,江苏地跨南北,拥有发展冰雪旅游和冰雪运动的广阔市场,江苏群众对这方面正从原来的‘较为陌生’快速转为‘跃跃欲试’。”
进一步激发冰雪产业的潜力,需要鼓励体验、进而把群众“留”在冰雪上。“其实冰雪运动‘黏性’比较强,我们目前已有一定数量的‘回头客’。但仍然需要进一步宣传、多开发有吸引力的活动,从而吸引带动更多人尝试冰雪运动。”张斌说。
“加强冰雪文化宣导、推动冰雪运动普及,从而培育形成更加稳定的冰雪消费群体,是江苏进一步推动冰雪产业生根发芽的关键点,同时要积极发挥室内冰雪场地、场馆的作用。”周永博提到,和冰雪自然资源充足的北方不同,江苏室内冰雪场馆占比相对较高,各地已经或正在大力兴建室内冰雪场馆,四季可滑、交通便利是其独特优势,“室内场馆可以面向全国冰雪爱好者,深耕‘反季’冰雪游市场。着眼于当下的‘冰雪热’,无论是室内还是室外场馆,都可以进一步考虑将冰雪旅游项目与其他文体、旅游休闲项目充分融合,形成更具特色的冰雪游乐方式,从而进一步扩大目标市场群体。”
借鉴部分南方城市成功打造冰雪IP的经验,一些从业者体会到,打造“冰雪王国”,提升人们体验感固然重要,服务同样不能缺位。刘华芝建议,要进一步刺激省内冰雪旅游,不妨从“软件”入手,“除了给大家提供门票优惠,景区还可以把着力点放在提供便利服务上。比如,为游客备齐滑雪杖、滑雪服、雪橇、鞋等装备,也可以在门票里纳入两小时的教练费等。”
从这个冬季哈尔滨等地的冰雪旅游火爆中,江苏还可获得怎样的启示?周永博表示,江苏的冰雪产业、冰雪旅游发展与哈尔滨旅游目的地品牌化路径有明显不同,江苏必须考虑冰雪与省内其他优势供给要素的优化组合、融合体验。“哈尔滨等城市的‘出圈’,是以整合营销传播思维应对市场变化的优秀案例。我们可以借鉴其在‘冰雪之下’所下的功夫,比如结合主流群体的消费偏好,去发现、加工和传播各地自身的优秀文化特质。在这一过程中,能否精准把握市场动态、精确定位文化特质,并在此基础上快速创造传播话题,及时调整营销策略,是淄博、哈尔滨等城市先后爆火带给我们的思考。”
站上冰雪经济的风口,苏州何以滑出“江南style”?
一句“不是欧洲去不起,而是哈尔滨更具性价比”让哈尔滨冰雪旅游成为冬日新晋“顶流”,更让冰雪经济在大江南北持续升温。
事实上,借着北京冬奥会的东风,冰雪运动已经“南展西扩东进”。包括苏州在内的南方城市也及时抓住风口,闯入冰雪经济这一巨大蓝海。
“得雪上者得天下”,从长三角到珠三角,大型雪场纷纷“开板”。对下雪都是“稀罕事”的苏州,该如何在“南方小土豆”家门口拼出冰雪经济的“苏式性价比”?
得雪上者得天下 苏州冰雪经济抢滩滑雪赛道
“一下雪,苏州就美成了姑苏”每到冬季,雪便成为了苏州人最期盼的诗情画意。
有需求就有市场!先天条件的不足,决定了南方冰雪市场要挤进“冰雪经济圈子”,需要另辟蹊径,找到和北方冰雪产业不同的角色定位。
苏州也是如此!
在苏州太仓,“开板”仅两个月的阿尔卑斯雪世界就迎来“开门红”——累计接待游客超6万人次。其中,元旦假期日接待量突破5000人次;周中接待量日均1500人次,周末接待量日均3000人次。
在客源地方面,经粗略统计,50%游客来自上海、30%游客来自苏州本地,其余游客来自长三角和境外旅游团。
“随着滑雪旺季的到来,我们对春节市场更是充满信心!”阿尔卑斯雪世界运营副总经理马博瑶说道。
作为中法企业合作运营的华东地区规模级室内滑雪场,阿尔卑斯雪世界的设施和体验感也是顶配。
滑雪场配备5条坡度各异、最长可达280米的雪道,7条同时运行的魔毯,以及专业的滑雪师资,可以满足不同技能及不同年龄段滑雪者的需求。
户外雪场和室内雪场各有特色,但后者的优势也非常明显。
“室内雪场基本保持在-3℃,而北方户外雪场受天气影响较大,气温在-20℃。对于非滑雪专业的游客而言,室内雪场体验感会比较舒适。”马博瑶解释。
同样,在制雪制冰技术的加持下,室内冰雪运动打破了户外雪场的“季节限制”,从冬季覆盖到一年四季。
《冰雪运动发展规划(2016—2025年)》提出目标,到2025年,中国冰雪产业总规模达到万亿元。当然,没有城市愿意错过这个巨大蓝海。
冬奥会历来讲究“得雪上者得天下”!正如赛场上的较量,南方各地在抢占冰雪赛道上亦是你追我赶。其中,滑雪便是重头戏。
目前,全国已有约50家室内滑雪场,其中,南方城市占比较高。广州、成都、武汉、杭州等地已经先行“开板”,纷纷打造出大型室内滑雪场。甚至有不少城市还借助高海拔的山地优势,推出户外滑雪场。
记者从苏州市体育总会了解到,2016年至今,苏州共建成冰雪运动类场地14个。其中,滑冰类场馆占据了9个,滑雪馆占比较少且缺乏大型龙头企业。
虽然“开板”时间并不长,但从当前冰雪经济的热度来看,阿尔卑斯雪世界作为华东地区规模级室内冰雪体验场馆,无疑还是赶上了冰雪经济的风口。
找准滑雪运动定位 苏州可做大“培训”这块蛋糕
无需自备任何装备,在滑雪机上即可体验冰雪运动。在苏州市峰玩家滑雪运动俱乐部里,不少市民在教练的带领下练习滑雪。
苏州市峰玩家滑雪运动俱乐部理事长刘博告诉记者:“眼下正值滑雪旺季,每天客流达40人左右,峰值能达到一天60人。”
近年来,随着冰雪运动的走红,俱乐部的学员也逐年上升。目前,这里的学员已经超过1000人。
从2017年至今,像峰玩家这样的小型滑雪场馆,在推广滑雪运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尤其为滑雪爱好者从室内练习走向室外体验,提供了培训平台。
随着阿尔卑斯雪世界的落户,苏州小型滑雪场馆也迎来了新的模式转型机遇。
刘博介绍,小型滑雪场馆可以继续作为新手学习平台,待掌握滑雪技能后,可将学员输送到阿尔卑斯雪世界,在长雪道上进行练习。
“学员既能够逐渐提升滑雪技能,又可以体验多样滑雪场景,也为以后体验户外滑雪打下坚实的基础。”刘博表示。
作为挑战性和技能性很强的运动,滑雪运动还是有一定的危险系数。在“滑雪圈”里流传着一句话:雪道尽头是骨科。而对于初学者来说,如果第一次滑雪体验很差的话,回头率会很低。因此,培训工作在滑雪运动和滑雪产业中是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一环。
苏州市登山户外运动协会会长张伟也是一名滑雪发烧友,拥有25年滑龄的他在滑雪圈内小有名气。为了体验极致的滑雪乐趣,他滑遍了国内外知名滑雪胜地。
他介绍,对于滑雪发烧友和专业群体而言,户外天然雪场是首选。在国内,这些首选场地都分布在东北、新疆等地。
“从初级学员到专业选手,是一个对滑雪运动粘性不断增强的过程。对于自然条件先天不足的苏州来说,做大‘培训’这块蛋糕很有必要。”张伟表示,“同时,苏州还要进入全国冰雪运动圈子,与北方滑雪胜地开展联动,通过赛事等方式打响苏州的培训品牌,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到滑雪运动中来。”
《中国冰雪旅游发展报告(2023)》显示,国内十大冰雪游客源城市里就包括苏州。除了兴趣,发达的城市经济和冰雪消费能力也是其中一个原因。
从苏州目前设施条件来看,“培训市场”大有可为。记者注意到,除了已经投入运营的太仓阿尔卑斯雪世界,位于高新区的大型“雪世界”项目也将于2024年建成投用。项目聚焦初级滑雪体验客群,主打滑雪培训和滑雪研学市场,预计成熟年游客量可达20万人次。
不难发现,待高新区“雪世界”建成后,苏州冰雪产业“两驾马车”将为苏州体育和文旅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强劲动力。
需要注意的是,面对冰雪经济爆发式增长,如何解决“人才缺口”成为了南方城市面临的共性问题。从媒体报道来看,目前南方城市的滑雪教练普遍来自北方。以致于在节假日期间,部分地区会出现“教练荒”的现象。
太仓阿尔卑斯雪世界采取的是“对外招聘+本地培养”的模式。马博瑶介绍,在2013年,集团与哈尔滨体育学院等外省院校开展校企合作,招聘了应届毕业生滑雪教练15余人。
同时,与太仓本地院校-苏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开展了深度校企合作。2023年,招聘了60多名实习生及应届毕业生进行培养。其中,20多名实习生已经取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社会体育指导员(滑雪)。
保持文旅市场独特性 冰雪文化需与江南文化融合
“2023年下半年内销占比突然从10%暴增至40%,这一爆发式增长超出想象。”除了是一名滑雪爱好者,张伟还是迈橙体育发展(昆山)有限公司的法人。他公司的业务之一便是生产滑雪服和滑板固定器。
随着冰雪经济快速升温,公司今年的营业额提升了176%,增长点主要来自内销。其中,销售市场主要在北方。
和往年相比,在市场销售渠道中,也出现了南方城市。“是否要专门开辟南方市场渠道,目前还吃不准。”张伟表示,目前南方城市冰雪产业文旅属性较强,是否会出现同质化竞争,这是大家都要思考的问题。
从媒体报道来看,南方城市的冰雪产业普遍推行的是“滑雪+娱雪”模式,让体验者既可以运动又可以游玩。
在苏州,阿尔卑斯国际度假区是以“阿尔卑斯”为主题概念,将雪山、湖泊、山谷、森林、村庄以及生活方式融合到度假区体验中。
雪世界还设有沉浸式娱雪活动,包括雪山穿越、冰宫探险、企鹅互动等项目,独创了文化演艺作品。
冰雪旅游的热度给南方冰雪市场带来了巨大的网络流量,在马博瑶看来,要将“头回客”变为“回头客”,需要避免同质化,保持好市场独特性,“避免盲目跟风,冰雪文化的打造则至关重要。”
既有深厚的人文底蕴、又有时尚的现代气质、还有山水灵秀的颜值,苏州的旅游资源向来丰富而多元。这为冰雪文化的融入与创新提供了优渥的土壤。
在今年元旦小长假期间,苏州受到苏州冰雪度假的创意启发,用体感温度策划了新创意——将冰雪和温泉进行结合,推出“冰火之歌”旅游主题,在线上线下火出圈。
苏州大学东吴智库研究院副院长屠立峰表示,冰雪风光与江南风情的融合,满足了年轻人社交和休闲的消费需求,更让人看到了冰雪旅游在苏州的广阔前景。
“苏州要立足文旅资源实际,创造冰雪产业发展条件,推动冰雪运动、冰雪文化、冰雪装备、冰雪旅游全产业链发展,让冰雪经济成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屠立峰说。
苏州大学东吴智库副院长、社会学院旅游管理学科负责人、教授周永博表示,虽然苏州并不常下雪,但世人对苏州的雪是有着诗意浪漫的情节,所以,苏州的冰雪文化是有着深厚的人文底蕴的。
“冰雪文化和江南文化的融合,为雪世界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和苏州冰雪IP的打造,提供了创新方向和灵感来源,这也将成为苏州冰雪旅游最大的独特性之一。”周永博认为。
因此,他建议,苏州冰雪旅游要结合本地及周边市民需求,形成本地冰雪旅游项目特色;结合城市文旅资源,延伸出更加丰富的旅游体验。
同时,苏州还应结合室内场地的反季节优势,着重加强非冬季节的市场开发。
当然,结合淄博和哈尔滨的出圈案例来看,每一个富有文化魅力的旅游城市,都隐含着一套独具特色的文化特质,当这种文化特质通过一种戏剧性的形式展现在人们面前,就会引起人们对这座城市的极大兴趣和关注。
“苏州同样拥有众多富有魅力的文化特质。随着诸如冰雪文化元素的融入,苏州江南文化对外传播的载体会更加多元,内容也会更多彩。”周永博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