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要闻动态  媒体聚焦
新闻有观点 | 夏永祥:区域协调不忽视区县,才能“从小到大”统筹全局
发布时间2022-05-20

编者按《2022年江苏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深化“1+3”重点功能区建设,开展新一轮南北挂钩合作,完善南北发展帮扶合作机制,引导各地强化全产业链分工协作,更好实现苏南引领、苏中崛起、苏北赶超。近日,东吴智库研究员夏永祥教授接受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有观点》栏目专访,分析新一轮南北挂钩对口帮扶合作机制形成背景和内容,并总结成功经验。现将访谈实录转载如下,以飨读者。

访谈音频

(以下访谈文字部分根据音频整理)


记者:《2022年江苏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完善省内帮扶工作,您认为为什么会在这个时期对帮扶工作做出调整?

夏永祥:我们国家很大,地区差异很大,所以长期以来,国家坚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也就是要缩小地区发展差距。区域协调发展包括不同的层次,从最宏观的层面来讲,比如东部、中部、西部,就是国家的三大地区,或者再加上东北,四大地区之间要协调发展。另外每一个地区内部,具体来说一个省甚至一个地级市内部,它也存在差异,就我们国家的一些专家和地方政府来讲,它对宏观层次,比如三大地区、四大地区协调发展比较重视,但是对省内发展的重视程度是不一样的。

 广东省是我们国家经济发达省份,但是它省内发展也存在巨大的差异,珠三角的八、九个市是很发达的,但西部、北部甚至东部沿海地区仍然有国家级贫困县。江苏省也是一样,苏南、苏中和苏北三大块,总共有13个地级市,苏南地区包括苏锡常,加上南京、镇江,苏中包括扬州、泰州和南通,苏北包括徐、淮、盐、连、宿五个市。总的来说,江苏省整体上作为一个发达省份,但是在内部也存在严重的发展不平衡问题,苏南地区发展水平最高,苏北五个市就比较落后。上个世纪80-90年代,改革开放初、中期,当苏南地区发展起来以后,当时的江苏省委、省政府就意识到省内发展不平衡问题,历届省委、省政府都提出坚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把它作为一个重要的发展战略,二三十年来一以贯之,现在在已经取得了较大的成绩的基础上,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再次提出,要把区域协调发展向纵深推进。

当然这里还有一个大的背景,我们国家现在谈共同富裕、区域协调发展。几十年来,江苏省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这个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所以我理解的政府工作报告里面提出的这一点也是一个完善,它是对以往工作的进一步推进,而且也吻合国家目前共同富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化等工作。

记者:新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完善南北帮扶的合作机制,您认为新的对口帮扶安排都出于哪些考量?

夏永祥:南北帮扶有很多内容,结对帮扶是其中很重要的形式,这也可能是在我们国家的体制下才能实现。比如从国家来讲,江苏省要对口支援陕西、新疆等,江苏省内13个地级市,苏中地区是3个市(扬州、泰州和南通),它们不要帮别人,别人也不要帮它的。而苏南的5个市要结对帮扶苏北的5个市,基本上是最强帮最弱,因为苏州是最强的,所以对口的就是苏北的宿迁。宿迁是1996年新成立的地级市,发展基础比较差。我也参观过宿迁的工业园区,以这个项目为龙头,就牵扯到区域经济涉及的产业转移、梯度转移。

苏州明显发展水平高,80-90年代在乡镇企业发展的时候,有些产业相对来说比较传统,苏北地区明显跟苏州存在一定差距,也就是在产业上有梯度。后来苏州市抓住机会,把一些在当地生存空间比较小的产业,比如纺织业等,转移到宿迁。工业园区里面有几个苏州市很著名的大企业都去投资且投资规模很大。

这些年来确实成绩很大,正如我刚才讲的,对口帮扶它的内容很多,产业转移可能是其中之一,还有其他一些内容,而且形势不断在发展变化,新的时期也会提出新的要求,苏南苏北对口帮扶在新的时期肯定也得有新的内容。

记者:您如何看待将来的江苏省内的结对帮扶?

夏永祥:以前大家比较关注大的区域协调发展,如东中西协调等等。但是对次级区域协调发展有所忽视,我的理解是大的是由小的组成的,有的时候小的区域协调发展做不好,那么讲大的也是空泛的,是落不到实处的。比如说江苏省对口支援的陕西省,让苏州对口支援榆林,或者让无锡对口支援延安,这都是可以的,苏州和无锡有这样的实力。但是如果你要勉强让宿迁、徐州也要承担陕西这样的贫困地区,可能就有点勉为其难。就宿迁、徐州本身,它们在江苏省内是比较弱的。所以我的观点是把一级区域协调发展和次级区域协调发展结合起来,更好地提高它的效应。前几年广东省政协办的《同舟共进》杂志,这个杂志影响蛮大,让我写江苏省区域协调发展的一些经验等等。这个杂志编辑就跟我讲广东省内发展差距就很大。

同时,我最近还关注以县城为主要载体发展城镇化,地级市对口帮扶要落实到县区的工作。苏州和宿迁这两个地级市是对口帮扶,从一开始就落实到了区县。原先的吴县,现在分成两个区叫吴中区和相城区,吴中区对口的是宿迁市的宿城区,一个区对口一个县级市,工作才能更好落实。现在仍然在坚持,前面提到新的十个区县,最近几年苏北、苏中、苏南自身的情况变化也很大。苏中、苏北的一些市,最近几年发展挺好,特别是苏中的南通市,南通市因为靠近上海,通过建立跨江大桥,实现了通苏、通沪一体化等。而苏南的镇江市,最近几年发展不是很好,存在一些问题,再要帮扶连云港,可能力有不足。所以由于苏北、苏南自身内部在不断变化,对口帮扶的地级市或者区县,肯定要不断地调整。

记者:您认为从江苏省内的南北挂钩对口帮扶工作中,可以总结出哪些比较成功的经验?

夏永祥:第一,各级领导(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不要认为市场经济只能扩大差距,就放任不管,无所谓。第二,区域协调发展的形式应该是多种多样的。我认为对口帮扶也要分不同的层次,一个是省级力量比如省财政掌握的资金,比如江苏省在财政支出的区域安排上,要把一部分划到苏北地区。另一个是地级市之间,要充分调动各级政府力量,创新帮扶形式。第三,厘清帮扶协调发展的内容到底是什么、要做什么。首先是资金支持,其次是产业合作,让苏南地区的产业转移到苏北地区,再次是交通,交通是很重要的,因为江苏省南北狭长,特别是中间的长江。我们讲“要致富,先修路”,最近几十年来江苏省在南北交通上面花了很多精力。还有是人才帮扶问题,过去几年,南京、苏州等苏南市在人才方面对苏北帮助很大,包括干部交流和人才培养。第四,关注机制。整个来讲,现在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首先让市场机制对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然后发挥好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这是比较概括的表述,具体到区域协调发展来讲,首先是要素由苏南向苏北流动需要市场引导。其次是政府的作用,比如政府的财政转移支付、政府的对口帮扶等。政府在引导企业上也可以有所作为。总的来说,我认为政府不能包办,但也不能置身事外,要把市场和政府这两个机制比较好地结合起来。


相关链接:云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