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要闻动态  新闻资讯
东吴智库副院长周永博出席何以长江·长江文化座谈会 畅谈传统文化的现代化表达
发布时间2023-12-21

【编者按】当180万平方公里的澎湃江水,浓缩在2500平方米的展陈空间时,每位参观者的心头都会涌现出一个“心目中的长江”。自11月24日,“何以长江——长江文化数字大展”在江苏大剧院开幕以来,这场科技与艺术、文化与数字相互交织,共同描绘出的“长江画卷”吸引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与讨论。12月17日,何以长江·长江文化座谈会在南京举行,苏州大学东吴智库副院长周永博教授出席会议,从学界的角度分享对长江文化数字大展的“观后感”。现将观点转载如下,以飨读者。

“何以长江”?实体展如何线上线下“圈粉”?

苏州大学东吴智库副院长、社会学院旅游管理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周永博:


长江文化题材多、范围广、概念大,主题不是特别容易把握,采用数字艺术展陈的方式来表达,是种很恰当的形式,能够在最小的时空载体中呈现出最丰富的文化题材和内容,也比较受到中青年消费主力群体的欢迎。

我认为,艺术展的定位应是有三个面向。一是面向未来,有不少环节刻意给观者留下深度体验或者内观的接口,这就让观者有一些机会,能在观展过程中做自我探索或者个人意义的建构。当下,支付能力强、品位高的文旅消费群体,他们已经非常有个性化,要给他留有空间,让他有机会建立自己的个性,而不是给他非常现成的东西。第二是面向世界,展览邀请了全球先锋艺术家参与设计,用了很多创新手段,多视角引导人们体验长江文化,我理解长江文化是开放的、互联的,我们的文化展陈要继续放眼全球,只有在和全球文明互鉴的过程中,才能体现长江文化的特色和优势。三是面向人文经济,本次数字艺术展包含了对人文经济探索的愿望,把既有的文化元素,转化成人们乐于消费的文化产品,这种探索一旦成功,可以向全行业赋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