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要闻动态  媒体聚焦
江苏经济网 | 长三角一体化背景下,苏州产业创新集群该如何建设与发展?
发布时间2022-04-29

【编者按】4月15日,由苏州大学东吴智库与江苏医疗器械产业园联合主办的“长三角一体化背景下苏州产业创新集群建设与发展”第二十期东吴智库学者沙龙在线上举行。活动被江苏经济网报道,现将报道转载如下。


4月15日,“长三角一体化背景下苏州产业创新集群建设与发展”第二十期东吴智库学者沙龙线上举行,产学研界的专家、学者和业界代表就苏州产业创新集群建设与发展的路径、方法、方式进行了研讨。

 苏州创新集群发展包括五个关键,即跟老大、做龙头、推顶流、塑品牌、成文化。国家级人才、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教授叶超围绕“数字经济时代产业创新集群发展”为题,表示苏州要从内部促动多主体合作跨界,外部推进多尺度重组跨界,先实现“长三角的苏州”,再实现“世界的苏州”。

 南京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朱英明用微观企业数据进行产业创新集群定量研究,识别出苏州可能发展成为创新集群的产业以及这些产业发展变化是否稳定,为苏州产业创新集群建设与发展提供借鉴。

 “苏州培育产业创新集群是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的一次探索实现,是对产业培育方式的一次深刻变革,是对以往探索实践的一次高度总结。”苏州市委研究室二级调研员钱洪明认为,苏州推动创新集群发展,要从地域集聚转变为产业集中,从集聚资源要素转变为升级要素结构,从单打独斗转变为协同合作,从产业园区转变为创新园区。

 苏州市产业园发展促进会秘书长沈源分享了如何以产业园区作为突破点,促进产业创新集群建设,提出要通过提升人才吸引水平、专注精特新领域、发展非正式组织、制定人才扶持计划打造集群群组。

 对于提升城市竞争力,沈源提出未来“市值”将成为城市发展质量的一个核心评价标准,要通过构建科技加资源和资产的服务模式矩阵、做大做强上市公司、开展资产管理等提高“市值”。

 “苏州产业集群的形成发展过程经历了苏南模式、开发区建设和外向型经济发展三个阶段。”苏州市发展规划研究院院长李湛认为,产业创新集群的推动力量主要来自依赖新型生产要素、依赖多维区域协同、依赖综合的营商环境。

 苏高新技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苏州医疗器械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平从产业园开发建设、招商引资、产业集聚、人才引进、科技研发等维度,介绍了江苏医疗器械产业园Medpark的发展情况,并指出苏州高新区要乘着长三角一体化“东风”,以更优质的服务、更活跃的创新、更包容的生态,打造世界知名、国内一流医疗器械及生物医药产业创新集群,向千亿级产业创新集群迈进。

 苏州启迪科技园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华莹围绕如何构建创新集群,从产业园区运营的角度提出产业园区构建创新集群的具体发展思路,包括梳理产业链、完善创新链、做强服务链、赋能生态链等四个方面的具体做法。

 东吴智库执行院长段进军指出,苏州东西向沿沪宁产业集群基础最雄厚,南北向苏嘉杭产业集群、沿江地区重化工业产业集群、环太湖科创圈发展相对薄弱一些,要让各产业集群形成空间协同互补。

 此外,与会专家与观众还就苏州营商环境、绿色低碳产业、疫情对产业的影响等话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据悉,东吴智库学者沙龙是苏州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处和东吴智库精心打造的专题学术沙龙,旨在营造智库学术氛围,凝聚学者研究力量,提升智库政策建言水平,培育智库研究新锐力量,目前已成功举办二十期。


相关链接:江苏经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