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4月15日,由苏州大学东吴智库与江苏医疗器械产业园联合主办的“长三角一体化背景下苏州产业创新集群建设与发展”第二十期东吴智库学者沙龙在线上举行。本期沙龙邀请七位专家就长三角一体化背景下,苏州产业创新集群建设与发展的路径、方法、方式进行深入研讨。苏高新技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苏州医疗器械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平从创新服务平台、投融资服务平台、公共服务平台和孵化平台四个方面总结了江苏医疗器械科技产业园Medpark全方位构建最优产业创新集群生态系统的具体措施。现将专家发言观点整理如下,以飨读者。
构建产业创新集群生态系统,推动江苏医疗器械产业园发展
王平
为贯彻落实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加快构建全方位、深层次、宽领域接轨上海新格局,作为江苏省“一区一产业”政策唯一重点支持发展医疗器械产业的区域,苏州高新区一直在努力,积极对接长三角大量优质资源,聚焦要素集聚共享,全面鼓励区内龙头企业、大院大所等相关单位展开科技创新攻关合作,包括举办长三角医疗器械医工融合创新发展专场、苏州高新区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投资推介会、长三角中日合作创新发展峰会等,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加快迈入更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
在此背景下,江苏医疗器械产业园Medpark将充分发挥自身资源优势,加强衔接行业合作伙伴,推动关键合作、加速产业创新与成果转化。上海理工大学联合Medpark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张江集团等15家单位共同发起“长三角高端医疗装备创新联盟”,这将进一步加快推进长三角区域高端医疗装备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强化区域优势产业协作,整合长三角“政、产、学、研、用”等多方面优势资源,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打造先进产业创新集群,完善产业生态圈,进一步提升长三角地区的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和应用水平。
苏州高新区集聚江苏医疗器械科技产业园Medpark等诸多优秀的创新集群载体;目前高新区已集聚近1000家相关企业,先后引进了中科院医工所、东南大学苏州医疗器械研究院等近100家大院大所;获批医疗器械二/三类注册证927张,拥有各类知识产权3482项,产值规模达 300亿元,年均增速超 30%。
Medpark是负责统筹苏州高新区医疗器械及生物医药资源的重要载体,现有自建载体面积超46万平方米,分南部科研创新区、权威检测评估机构区、综合配套区,北部产业示范区和医疗器械加速器;产业园生命健康小镇占地 80 亩,载体面积 14万平方米,专注生物医药与高端医疗器械领域;占地152亩的产业园四期创新基地已开工,五期上市基地、六期生物医药创新基地已在规划中。
江苏医疗器械科技产业园Medpark着力打造院所平台,全方位构建最优产业创新集群生态系统:
创新服务平台方面,高新区与近百家大院大所开展了紧密合作,相继引进了中科院苏州医工所、南京大学(苏州校区)、东南大学苏州医疗器械研究院等专业化院所平台,为产业发展持续注入创新活力。
投融资服务平台方面,设立一流医疗器械产业基金“蓄水池”,集聚各类投资机构800多家,管理资金规模超1000亿元,现已具备较完善的产业金融生态,为产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公共服务平台方面,重点引进了江苏省医疗器械检验所苏州分所、全国首家医疗器械可用性测试平台、全省首家医疗器械CDMO服务平台等,为产业发展提供检验检测、动物试验、临床试验、委托研发及生产等全方位的服务配套,助力企业加速成长。
孵化平台方面,先后引进苏州协同创新医用机器人研究院、国仟创新医疗科技研究院,推动协同创新和成果转化。
不仅如此,苏州高新区医疗器械相关大院大所、企业集聚的产业优势将推动落地一系列国家级创新平台,不断建强创新体系,全力推进国家级创新平台的落地,为企业提供更好更优的孵化培育平台;加强引进龙头项目,储备优质项目库,充分发挥上市企业、头部企业的规模带动效应,推动产值快速增长以及医疗器械产业高质量发展,聚力推动医疗器械产业向千亿级产业集群迈进,加快形成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医疗器械和生物医药产业高地。
接下来,Medpark将切实扛起“十年磨一剑”的使命担当,全力以赴打造千亿级医疗器械产业高地,打响江苏医疗器械科技产业园Medpark第一品牌,推动高端医疗器械和生物医药产业向千亿级产业集群迈进,乘着长三角一体化“东风”,以更优质的服务、更活跃的创新、更包容的生态,与全球企业合作共赢,共同奏响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华美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