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近日,中共苏州市委研究室《调研与参考》2022年第16期刊登东吴智库首席专家方世南教授等的文章《关于进一步做好防控重大风险的政策建议》。文章指出现代化与高风险是紧密伴随的。苏州全面开启现代化新征程,也意味着全面开启防控重大风险新征程。为此,作者提出防控重大风险要坚持以底线思维统筹发展和安全、增强各级领导干部防控风险的本领、健全和完善重大风险防控的体制机制及全方位加强防控重大风险的国际合作。现将全文转载如下,以飨读者。
关于进一步做好防控重大风险的政策建议
方世南 黄雪梅
现代化与高风险是紧密伴随的。苏州全面开启现代化新征程,也意味着全面开启防控重大风险新征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必须把防风险摆在突出位置,“图之于未萌,虑之于未有”,力争不出现重大风险或在出现重大风险时扛得住、过得去。”2021年7月,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要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2021年8月,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研究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做好金融稳定发展工作问题,强调以经济高质量发展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防止在处置其他领域风险过程中引发次生金融风险;2021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强调,要正确认识和把握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在苏州当前疫情防控还丝毫不能放松、经济增长面临重大压力的背景下,必须进一步做好防控重大风险工作,确保2022年各项工作稳字当头、稳中求进。
一、坚持以底线思维统筹发展和安全
稳中求进是总基调,防控重大风险应坚持以底线思维统筹发展和安全,平衡好发展与安全之间的关系。底线思维的根本含义就是重点要防控那些可能迟滞或中断发展的全局性、系统性风险,从坏处准备、做到有备无患,始终守住发展大局安全底线不动摇。要坚决防止各类小问题、小风险发生质变,确保发展和安全保持动态平衡。应更加警惕和提防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因素,提高对重大风险的预见能力和研判能力,摸清风险的源头、弄懂风险的表现形式、把握风险的演变规律、预见风险的发展趋势,对各类风险隐患做到心中有数。只有坚持底线思维认真解决好疫情防控、网络安全、金融安全、生物安全、能源安全等重点问题,守住不发生颠覆性风险的底线,才能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下谋求发展、在发展变动中维护好大局稳定。确保安全和发展是一个系统性工程,要认真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要坚持底线思维、注重防风险,做好风险评估,努力排除风险因素,加强先行先试、科学求证,加快建立健全综合监管体系,提高监管能力,筑牢安全网”的指示精神,坚决守住安全底线、谋求高质量发展,各类风险防控工作都不可大意,认真评估、及时排查可能引发系统性风险的隐患,防止个别问题演化成综合风险、局部问题演变成全局风险。
二、增强各级领导干部防控风险的本领
苏州各级领导干部是防控各类风险、维护安全的主要负责人,肩负着把准稳中求进大方向的重任,应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可以预见,在今后的前进道路上,来自各方面的困难、风险、挑战肯定还会不断出现,关键看我们有没有克服它们、战胜它们、驾驭它们的本领”,面对错综复杂的发展环境,要有效有序应对重大风险挑战,就必须做到随机应变、灵活处置各类风险危机。各级领导干部应加强学习和运用高新技术知识和手段,促进自身知识素质数字化、现代化,提高风险防控和治理水平,增强驾驭风险本领,健全各方面风险防控机制,善于处理各种复杂矛盾,勇于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艰难险阻,牢牢把握工作主动权,以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的思维作决策、做工作、抓管控。要在防控重大风险的实践当中深化对风险的本质和发生规律的认识和把握,勇于在风险一线磨练才干、增强本领、提高抗风险能力,从观念、思维、决策、行动等方面做好应对重大风险的充分准备,尤其是“遇到重大风险挑战、重大工作困难、重大矛盾斗争,要第一时间进行研究、拿出预案、推动工作,决不能回避、绕着道走,更不能胆怯、惧怕。”在防控重大风险方面,各级领导干部是关键主体,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执行落实风险防控机制的力度,对于统筹各方部署、推进风险危机跨界治理至关重要,其思维、决策和行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防控重大风险的效能。各级领导干部应推进风险治理能力和治理方式现代化,以底线思维、忧患意识、斗争精神迎战重大风险的考验,在对重大风险的研究、分析、判断、斗争的实践中切实提高防控风险的本领,从而更好地为维护大局安全稳定保驾护航。
三、健全和完善重大风险防控的体制机制
安全制度体系是有序应对重大风险的重要保障,能为风险的识别、响应、处置提供行动指导和基本遵循,应积极推进防控重大风险的制度化、规范化、法治化、常态化建设。目前,苏州在风险防控体制机制建设上还存在不少短板,现有的安全工作体制机制还没有完全满足维护总体安全的需要,一些风险隐患未能及时发现、应急处置措施还不够到位,应急救援效能还有待提升。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我们必须标本兼治、对症下药,建立健全化解各类风险的体制机制,通过延长处理时间减少一次性风险冲击力度,如果有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威胁,就要果断采取外科手术式的方法进行处理。”健全和完善的风险防控体制机制能为决策、部署、行动赢得更多反应时间,只有建立健全风险研判机制、防控机制、化解机制一体化的制度体系,才能运用制度威力应对风险挑战的冲击,对可能引发重大风险的安全隐患早发现、早预警、早解决,提高对标击破问题的效力,降低风险的危害系数,防范引发系统性风险。应协调推进风险应急防控与常态化防控体系建设,健全应急管理体制,以应对突发的风险危机,同时把风险防控作为一个常态化的工作推进,以风险意识和忧患意识做好风险排查、防控工作,做好应对各种“黑天鹅”“灰犀牛”事件的预案。健全风险防控机制需要在实践中汲取养料,应及时总结防控重大风险的成功经验,为风险防控体制机制建设提供实践参考和理论依据,并在健全和完善风险防控体制机制过程中增强对重大风险的科学预见和研判。
四、全方位加强防控重大风险的国际合作
苏州作为开放程度很高的地区,在现代化建设中既要全面学习借鉴来自上海等城市防控重大风险的成功经验,又要善于学习和吸收来自国际的成功经验,为我所用,搭建安全和合作的经验交流、信息共享、技术共用新架构,努力走出一条共建、共享、共赢的安全发展之路。重大风险,特别是系统性风险本身的属性决定了其发生和传播不会局限在特定地区、领域、行业,一些重大的系统性风险一旦发生,产生的消极影响往往会通过复杂网络传导至多个地区和多个国家,甚至造成全球范围内的动荡。因此,防范和化解重大风险和系统性风险应以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新安全观全方位加强国际合作,团结国际力量共同应对困难挑战。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公共卫生健康领域、网络空间领域、金融领域、生物领域、能源领域等存在的风险隐患与诸多因素有着紧密关联,“我国国家安全的内涵和外延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丰富,时空领域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宽广,内外部因素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复杂”,防控重大风险要多层次、全方面、立体化地考虑内外部因素,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下统筹好内部安全与外部安全两个大局。全球化时代发生的重大风险是全人类共同面对的难题,没有哪个国家和地区可以独善其身,而这些难题也不是靠个别国家或地区的单打独斗就能解决的,尤其是重大疫情灾害、全球性金融危机、能源危机、生态危机等都会严重损害全人类的共同利益,给世界各国发展带来巨大压力。所以,在应对重大风险挑战时应用全面、综合的眼光看问题,寻求共同利益这个契合点,善于同国际形成合力,在立足苏州安全发展实际情况的前提下,通过多领域、多渠道加强国际合作,有效利用国际上的各种资源尽力提高防控重大风险的能力水平。
(方世南,苏州大学东吴智库首席专家,苏州专家咨询团专家,苏州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苏州大学中国特色城镇化研究中心教授;黄雪梅,苏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