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近日,《苏州日报》刊登东吴智库首席专家方世南教授等的文章《以“十六字要求”做好农村基层治理“加减乘除法”》,并同步在引力播平台推送。文章围绕常熟市海虞镇龙墩村基层治理创新实践,从落实“组织扎根”、推动“资源下沉”、引导“服务进门”、助力“幸福提升”四个方面具体分析,为苏州市基层治理现代化提供了借鉴。现将全文转载如下,以飨读者。
以“十六字要求”做好农村基层治理“加减乘除法”
方世南 谢晓峰 王妹春
苏州经济社会发展较快,在农村基层党的建设等方面遇到的新问题也相对更早,必须深入研究、创新举措、及时化解,将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动能、治理效能。苏州市委书记曹路宝在市委常委会专题会议上指出,要着力构建“组织扎根、资源下沉、服务进门、幸福提升”的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新格局。常熟市海虞镇龙墩村认真落实这一“十六字要求”,积极做好农村基层治理的“加减乘除法”,开创了党建引领农村基层治理的新格局。
龙墩村位于常熟市海虞镇中心区域,全域面积4.41平方公里,整个村域划分为搬迁区、撤并区、整治区和待调整区四个区域,户籍人口4082人,常住人口3511人,外来人口767人。2021年年末村级集体资产总额7046万元,可用财力871万元。
龙墩村对照“十六字要求”深刻认识到,乡村振兴的关键在于实现乡村社会的有效治理,而有效治理的核心在于在党的领导下建构一核多元的治理共同体。龙墩村党委积极探索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新路径,有效破解农村基层治理面临“处理平台多、工作人员少,工作会议多、抓具体落实少,在线汇报多、走访入户少,事后解决纠纷多、事前了解需求少,迎接检查多、创新实践少”的问题,把“群众没有不满意”作为工作标准,整合碎片化乡村社会,凝聚治理共识、增强治理合力,做好农村基层治理工作“加减乘除”四篇文章,实现“两网三全四治”,即“党建网与社会治理网”相融合,兑现对村民提供全生命周期、全居民团体、全合情合理合法需求的“三全服务”承诺,探索自治、法治、德治、智治相结合的治理路径,积极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其创新实践为苏州市基层治理现代化提供了借鉴。
一是落实“组织扎根”,做好加强党组织队伍建设的“加法”。
龙墩村党委按照关于“要把基层骨干队伍建得更壮更强”“进一步发挥典型示范和引领激励作用,不断激发基层创造活力和干事热情”的要求,通过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来引领乡村治理共同体建构,从加强党组织队伍建设抓起,切实发挥“党建引领+村民自治”,着力打造好三支队伍。
带好一支干事担当的班子队伍。村党委严格落实村干部规范化履职“百问一口清”,让村干部走村入户,与668户村民面对面交流,递上村书记名片,留下网格长信息,治理责任到人,精准服务村民。自此,村党委“党建+”效应得到进一步发展,把党建工作和业务工作有机融合,以党建网格整合引领社会综合治理网格,通过共建红色先锋站网格工作站,实现了“两网融合”,积极呼应群众诉求,逐步从“事后处理”过渡到“事前介入”,提升了服务效能。
培养一支充满活力的青年干部队伍。村党委实施“海棠尖兵”青年干部培育工程,由村党委书记担任第一责任人,为青年干部聘请成长导师,建立“石榴籽”工作机制,实行青年干部轮岗制、轮值制、工作认领制,将青年干部培养和中心工作相结合,内外发力,加强对青年干部成长的全方位、全过程指导。
用好一支“退伍不退志”的退伍军人队伍。龙墩村现有退役军人220多人,村党委就地组建了一支退役军人先锋队,助力村里日常安防巡逻、乡邻日常扶助、创新互助养老等方面工作。在今年疫情防控关键时刻,退役军人先锋队主动请缨,为龙墩村筑牢疫情防控的关键防线发挥关键作用。
二是推动“资源下沉”,做好提升工作效率的“减法”。
龙墩村党委认真落实关于“政策向基层倾斜、资源向基层集聚、人才向基层流动,切实为基层赋能、为基层减负,让基层干部真正沉下心去干工作”的要求精神。“引”各级资源进村,赋能增效,做到村民少跑路,问题不出村,矛盾不上交,进一步增强村级自治能力。
村民少跑路,服务多走心。龙墩村搬迁区域涉及农户487家,村民对房屋征收搬迁的相关政策了解较少,村党委主动对接上级部门,提供场所等各种条件,将海虞镇征收办办公点搬进村党群服务中心,做到各项政策举措向群众宣传到位,提高了工作成效。
问题不出村,畅通下情上达渠道。龙墩村通过常熟市委党校、民建市委交通支部、九三学社、大学生志愿者等入村调研,了解社情民意,积极建言献策,做好参政议政工作,减少中间环节,实现下情上达有效沟通。
矛盾不上交,事在网中办。龙墩村深化“大数据+网格化+铁脚板”做法,“发现问题—报告问题—解决问题—反馈问题”,做到“人在网中走,事在网中办”。网格员在日常巡查中发现隐患问题及时上报村级指挥分中心,分中心将工单下派到网格,进行限期整改,由网格员进行核查,实现足不出网解决好问题。
三是引导“服务进门”,做好提升群众满意度的“乘法”。
龙墩村党委按照关于“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用扎扎实实的工作成效,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和获得感”的指示精神,以优质服务提升人民群众的满意度。
党建发力,搭建平台精准服务群众。龙墩村与外部组织资源结对共建,引导专业化社会服务参与基层治理。村党委与民建市委交通支部结对共建,发挥民建市委交通支部自身特色和优势,组织专家志愿服务团队,提供规划咨询、农宅翻建指导,实现政策直达群众可现场咨询。村党委与海虞香溢事务所结对共建,发挥海虞香溢事务所多元服务优势,协助龙墩村开展户代表推荐工作,以家庭为单位推选一名户代表,发挥村民自治作用,参与、决策村庄治理。村党委搭建数治平台,与第三方合作开发龙墩村智慧服务小程序,实现线上、线下共同助力,提升服务群众的满意度,打通为民服务“最后一米”。
创新宣讲形式,引领乡风文明新时尚。龙墩村党委把广大群众的思想引领放在重要位置,广泛开展专题党课、红色观影、空中课堂、夜间课堂、文艺课堂等党员服务;挖掘好、利用好本土资源,以小品、锡剧、音乐快板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打通理论宣讲“最后一米”,为党员群众送上文化大餐的同时,提升了乡风文明,助力了乡村治理。
四是助力“幸福提升”,做好确保共同福祉的“除法”。
龙墩村党委贯彻落实关于“要把幸福美好更多体现在优质品质生活上,用心用情做好看得见、摸得着的‘微实事’,让大家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小确幸’”的指示精神,围绕实现共同富裕的价值目标,以公平正义的理念做好确保人民群众共同福祉实现的“除法”。
“千村美居”“一图一表”有序推进。龙墩村进行专项整治行动,截至2021年年底拆除违章搭建累计44519平方米;完成河道清淤16530立方米,清理水生植物、垃圾及漂浮物221吨,村居环境明显改善。截至目前,龙墩村已有118户完成人居环境整治,累计建成“千村美居”自然村3个,三星级村庄3个。龙墩村持续推进“一图一表”拆旧复垦工作,紧盯搬迁扫尾工作,实现年内稳步清零,继续解决好、安置好“解危解急”区域农户,切实保障村民的合法权益。
创建文明城市深入推进。龙墩村以创建文明城市为抓手,引导村民移风易俗,重新制定村规民约,发挥妇女干部影响力,创建幸福家庭“细胞工程”,助力提升乡村治理水平。2021年龙墩村村级集成指挥分中心建成投用,打通了市级联动平台,接入了安居超市平台,融合了村三务公开系统,整合了治安、人防、技防监控,新装声光警戒系统,形成村级治理的“智慧小脑”,做到全村24小时监控到位,可对相关点位上发生的违法或不文明行为可进行语音报警和实时对话互通,减少不文明行为的产生。
共同富裕稳步推进。龙墩村在做大村集体资产这块蛋糕的基础上,合理分好蛋糕,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村民,增进民生福祉。村委会对奖励扶助对象、社会救助对象等名单及时公布,确保符合政策的村民都能享受相应待遇。2021年,村里用于对困难家庭、五保户、参战人员和老复员军人等的补助和慰问20多万元,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取得了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作者方世南系东吴智库首席专家,苏州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谢晓峰系常熟市委党校党总支宣传委员、高级讲师;王妹春系常熟市委党校高级讲师)
相关链接:引力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