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要闻动态  新闻资讯
东吴智库周永博教授谈江苏新“夜”态
发布时间2023-11-03

【编者按】10月31日,苏州大学东吴智库副院长周永博教授接受《中国江苏网》采访,就江苏夜经济的蓬勃发展发表观点。现将报道转载如下,以飨读者。

万盏灯火,将白日延长。今年以来,文旅行业加速复苏,夜经济展现出不输白昼的消费势头。

记者注意到,在日前“2023中国夜间经济论坛”上发布的“2023夜间经济十大新锐城市”中,南京与扬州两座江苏城市榜上有名。以两座城市为代表的江苏各地,正纷纷掘金新“夜”态,地域特色与夜游项目交相辉映。烟火气与文化味并举,“夜江苏”正展露出一副新的面貌。

摆文化夜宴,一城一景展现独特底蕴

“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夜幕下的苏州拙政园,灯火映照亭间影,一袭水袖在岸边起舞,吟唱末了,掌声四起。从江南文化中孕育而出的昆曲,于夜晚走进园林,将“雅”的气质内化入一招一式。这个与园林结合的实景演出,是苏州将文化内涵融入夜经济的一大创举。

以景为幕,苏州为古典园林植入昆曲、评弹、江南丝竹等曲艺表演,传统文化的基因借此焕发生机。沧浪亭内,亭台水榭、石径小桥化为戏台,一曲《浮生六记》在叠石之中上演;退思园里,回廊曲径传来琵琶曲,撑着油纸伞的江南美人踏歌而来;枫桥岸边,画舫缓缓漂过,“江枫渔火”在夜色里斑斓……

一批可玩、可赏、可品的非遗项目集中展现,江南水乡的文化韵味照进了夜间经济。“拙政问雅”项目负责人李闻乐说:“在园林里面构建一个沉浸式的园林体验空间,通过昆曲等介质去多元地阐释古典园林价值,也是中国文化、文脉遗产的传承和创新。”

同在江苏,扬州等地也给夜经济加码文化要素,为游客提供“苏”式生活的新体验。


扬州月色,以唐诗吟咏。瘦西湖景区用“二分明月忆扬州”沉浸式夜游,复现了一场古代游人不眠,笙歌彻晓的盛景。从春波桥的“烟花三月”,到徐园听鹂馆的“酒逢知己”,穿过轻烟弥漫的池塘,再一路走向枯木逢春处的“南柯一梦”,水云胜概的“云裳花容”,奇妙的光影声色里,唐诗故事跃然眼前。

升级夜经济的这几年来,不少城市用文化加码,以最抚凡人心的人文雅集与精神生活主张,将一方水土的文化底蕴和城市特质融入了夜色。各地以此为突破口,打造一座又一座现象级“不夜城”,澎湃出城市文旅产业发展和消费升级的新动能。

衣食住行,让多元业态“入住”文化街区

相较于单一的旅游赏玩,涵盖游玩、购物、食宿、情景体验于一体的多业态商业街区,不仅能满足游客的多元需求,也更大程度上发挥夜游经济效益。在江苏,几乎每座城市都有特色街区,这些分散于不同物理空间下的长街小巷,在夜色掩映下成为发展强劲的经济空间。


苏州古城东北隅,“水陆并行、河街相邻”的平江历史文化街区已成为苏州文化的浓缩精华。每当夜色降临,平江九巷的点点暖灯照亮了青石板路,沿街的“老字号”店铺聚满了八方游客,一根网线的现场直播连接全国网友。从桨声灯影、水船画舫的古城,到时尚多元的复合形态街区,一场新旧碰面在这里不断交融。

作为苏州古城迄今保存最典型、最完整的历史文化保护区,平江历史文化街区汇聚了30余项市区级非遗手工项目,还吸引多家餐饮、住宿、市集、文化体验等精品店铺进驻。正是得益于丰富业态,街区在满足消费者饮食购物等物质消费基础上,也依托当地历史文化开展更加多元的活动,小店经济发展蓬勃。


划过城市的喧嚣,老城厢的粉墙黛瓦下藏着江南的古典园林,也藏着几代人对时间的追忆。沿古运河呈梳篦状展开的青果巷,便是常州当地历史发展的见证。青果巷企划部工作人员介绍,青果巷历史文化街区立足于“历史文化保护”与“城市更新”的双重主题,在保护传统建筑的同时注重建筑的空间建构,巧妙地将现代文化元素嵌入其中。目前,青果巷围绕“印记、艺趣、风尚、雅韵、栖居”五大主题业态,吸引了200多家店铺入驻。


一座户部山,半部徐州史。提起徐州户部山—回龙窝月光经济街区,不少当地市民和外来游客都对街区丰富多元的业态服务印象深刻。千年文韵、舞动汉风,成规模的汉服体验馆带领游人穿越时空,借服饰礼仪重回辉煌的两汉时期,也编织出国潮夜市里最动人的一抹风景;街边音乐会热闹上演,精品咖啡店和文创小店伴随节拍扎根其间;舞台剧、传统戏剧等丰富多彩的文化演出也来到街区……互动式、沉浸式、艺术式的夜经济模式,推动街区的经济形态不断丰富。

下好夜经济这盘棋,“早睡省”还可以怎么做?

在人们心中,夜生活很大程度上能折射出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然而,经济发达的江苏却时常被人调侃没有夜生活,跟其他以夜经济出圈的省份相比是个十足的“早睡省”。但事实上,江苏是夜经济政策的早期探索者。

苏州大学东吴智库副院长、教授、博导周永博介绍,早在2004年至2010年的夜经济政策探索阶段,南京就率先推动夜间经济的发展,注重夜市和休闲街区的建设,为消费者提供多元化的消费场景和体验。


周永博指出江苏的夜经济发展正逐渐从传统的餐饮购物向文化体验方向转变,这一转变使得夜间经济更加多元化,消费者的需求和体验也得到更多关注。同时,江苏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地域文化也为夜经济发展注入活力。“从南京的秦淮河夜游到扬州的瘦西湖夜景再到苏州的古城夜色,每个城市的夜经济都融入了当地特色的文化元素,也在潜移默化地传递着城市魅力。”

近年来,江苏引入“文旅商融合”和“夜游经济”等创新模式,促进旅游业和商业的深度融合,助力夜经济产业化、专业化发展。然而,纵观全国夜经济的棋局,江苏的落子还有更多发挥空间。


“从表现形式上看,江苏可以走深文化体验这条路,增加夜间文化展览和演出等活动;再利用虚拟现实等科技手段打造沉浸式夜游体验,引入更多创意产业,丰富夜经济的内涵和特色。”夜经济以“夜”为载体,想要最大程度发挥其影响力,需有体贴细致的配套政策。“夜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服务品质的提升,各地方可以在夜间公共交通、旅游导览和购物体验等领域再下功夫,提高游客的满意度,增强核心竞争力。”此外,江苏地处经济高度发达的城市群,也可以在城市朋友圈里开展产业协作,整合旅游资源、商业设施和文创产业,共同打造更具吸引力和竞争力的夜经济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