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10月31日,《苏州日报》“理论圆桌”板块刊登苏州大学东吴智库政府治理研究中心主任周义程教授等的文章《提升质效 打造小微权力监督的园区样本》。文章全面梳理总结园区基层小微权力监督工作的实际成效与现实瓶颈,借鉴国内外基层小微权力监督工作先进经验,着力探寻进一步提升基层小微权力监督工作效能的科学路径。现将全文转载如下,以飨读者。
提升质效 打造小微权力监督的园区样本
吴云云 周义程 张雪峰
基层小微权力虽微,却是任重而道远的民生保障工程。通过加大惩治群众身边“蝇贪”工作力度,从严查处“蝇贪”“蚁腐”问题等关键举措的实施,苏州工业园区小微权力监督工作取得了较大成效。但“以不息为体,以日新为道”,苏州工业园区纪工委基于自身层面的反思剖析与他山之石的经验学习,也深刻认识到当前还存在短板。
“蝇贪”“蚁腐”是基层群众长期以来反映最集中、最强烈的问题之一。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要坚决惩治群众身边的“蝇贪”。苏州工业园区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在加强对基层小微权力全过程监督方面始终敢于争先,干在实处。
近日,苏州工业园区纪工委联合苏州大学专家学者深入开展基层小微权力监督工作调研,通过走访园区基层监督点位、召开专题座谈会、赴深圳等地交流考察学习,全面梳理总结园区基层小微权力监督工作的实际成效与现实瓶颈,借鉴国内外基层小微权力监督工作先进经验,着力探寻进一步提升基层小微权力监督工作效能的科学路径。
园区小微权力监督看点在哪里?
在推进监督下沉落地、深入基层一线的过程中,苏州工业园区纪工委监察工委高度重视基层小微权力运行风险的防范与管控。一方面,以小微权力专项整治作为推进基层小微权力监督工作的重要着力点,研究制定《关于开展苏州工业园区小微权力专项整治的实施方案》,通过动员督促各单位对照集中专项整治重点内容和工作要求,进一步细化工作措施与具体工作方案,构筑起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立体监督体系,建立起发现问题、严明纪法、整改纠偏、深化治理的监督闭环。另一方面,着力打造具有开发区特色的小微权力监督体系,充分利用日常监督、专项监督(专项整治)等形式强化基层小微权力监督工作,做到精准发现问题、精细找出症结、精确作出处置,综合运用一系列创新性举措,有效提升了小微权力监督实际效能,初步形成了小微权力监督的园区样本。
一是全面排查风险点,着力提升小微权力清单规范化程度。苏州工业园区围绕基层小微权力治理和小微权力运行的关键环节、重要节点,系统梳理廉洁风险点,厘清小微权力事项及小微权力运行流程规范,并对小微权力清单进行动态调整、实时更新,做到小微权力进清单,清单之外无权力。截至目前,各部委办局、功能区、街道梳理小微权力598项,以权力运行和工作流程为重点,排查廉洁风险1019个,完善风险防范措施1640条。
二是建章立制扎笼子,着力提升小微权力运行有序化程度。围绕推进标本兼治、构建长效机制的目标,苏州工业园区积极敦促各级各部门围绕小微权力监督,结合自贸区苏州片区制度创新实践,建立健全车辆使用及管理制度、轮岗交流制度、网格互查制度、集体通案制度、定期清网制度、信访监督制度、预算绩效管理机制等一批接地气、易执行、效果好的制度。同时,深度开展制度执行力检查评估,确保与小微权力监督相关的各项制度更加成熟定型和落地见效。
三是大数据技术赋能,着力提升小微权力体系智慧化程度。苏州工业园区创新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开展监督,在充分发挥园区科技优势的基础上,立足本区域本系统本单位小微权力事项特点,积极构建信息化监督模型,如推动高贸区开发CRM客户管理系统廉政模块,助力行政审批局实现“在线督查”,协助“金鸡湖国际会客厅”信息化企业服务平台模块纳入廉勤监督、廉政宣教等内容,全方位提升智慧监督实效。
四是动态紧盯全过程,着力提升小微权力监督精准化程度。园区紧盯小微权力运行中的“重点人”“重点事”,突出问题导向,并规范问题线索管理,认真抓好线索处置,形成全程指导、跟踪督办的全过程监督链条。监督室组织人员对各级单位推进小微权力专项治理工作情况以及日常管理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已累计发现问题线索82条,其中国企涉及12条、街道涉及70条,对发现的问题线索及时做到快查快办快结,实现监督检查全覆盖与精准化。
小微权力监督机制如何再完善?
基层小微权力虽微,却是任重而道远的民生保障工程。通过加大惩治群众身边“蝇贪”工作力度,从严查处“蝇贪”“蚁腐”问题等关键举措的实施,苏州工业园区小微权力监督工作取得了较大成效。但“以不息为体,以日新为道”,苏州工业园区纪工委基于自身层面的反思剖析与他山之石的经验学习,也深刻认识到当前还存在工作人员能力较为有限、权力监督合力尚未充分形成等短板。未来,苏州工业园区小微权力监督工作如何继续在机制方面加以完善,确保基层小微权力在制度化的轨道上运行?
其一,扎牢制度“笼子”,健全工作机制。一方面,在流程监管方面加强顶层制度设计,增进对财政专项资金的监管,规范资金审批、管理、监督等工作流程,确保基层小微权力在制度的轨道上运行。另一方面,进一步加大公开公示力度,强化集体资产管理,健全议事规则和工作规则,在确权、晒权、督权、制权四个方面,深入推进规范运行、公开公示、监督考核、责任追究等小微权力监督工作流程及机制的细化完善。
其二,凝聚多方合力,提升监督质效。一方面,持续深化监察体制改革,强化监察监督与其他各类监督力量的协同协调,持续探索完善大数据赋能纪检监督工作机制,构建上下联动、横向联通的监督格局,不断拓展监督执纪的深度、广度。另一方面,充分发挥社区纪检委员、廉勤监督员“哨站”作用,巩固片区协作、交叉监督、提级监督等做法,织密三级立体式小微权力监督网,凝聚合力、精准发力。此外,通过开展“访廉问廉直通车”等方式现场收集群众诉求,实现监督下沉落地,提升群众参与基层监督的积极性。
其三,聚焦重点领域,强化专项治理。一方面,持续聚焦教育医疗、养老社保、生态环保、安全生产等群众关心的领域,会同有关职能部门,深入开展漠视侵害群众利益问题专项治理,着力解决群众身边的急难愁盼问题。另一方面,灵活选取小切口,从民生补助资金发放、慢性病卡办理、集体资金管理等事项入手,严肃查处贪污侵占、虚报冒领、优亲厚友等行为,坚决斩断伸向群众利益的“黑手”,继续纠树并举,健全作风建设长效机制。
其四,推进队伍建设,保障履职能力。一方面,强化基层纪检监察队伍建设,通过片区一体化管理,有计划地抽调基层纪检监察干部跟班交流锻炼,参与重要执纪审查工作,提高工作人员的业务素养和履职能力。另一方面,不断加强对纪检监察干部业务技能的培训,增强纪检监察干部的纪法知识和调研能力。同时,围绕监督委员会职责,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政策理论和监督工作业务培训,提升社区监委会主动监督的能力和水平。
(作者吴云云系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周义程系苏州大学东吴智库政府治理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张雪峰系苏州工业园区纪工委监察工委案件审理室(研究室)科员)
相关链接:引力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