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11日,第四届世界马克思主义大会在北京大学召开。本届大会以“马克思主义与人类文明”为主题,设立11个分论坛和3个高端专场,来自20多个国家的50多位国际学者以及国内400多位学者与会。苏州大学东吴智库首席专家方世南教授应邀参加会议并作主旨发言。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副校(院)长李毅、教育部社会科学司司长王日春、北京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张际、北京大学党委书记何光彩等出席大会并致辞,中国社会科学院党组成员、当代中国研究所所长金民卿,中宣部理论局局长陈启清等出席大会。北京大学校长龚旗煌主持开幕式。何光彩表示,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在人类思想史上,没有一种思想理论像马克思主义那样对人类产生了如此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北京大学是马克思主义最早在中国传播的重要基地,学习、研究和传播马克思主义是最重要的学术传统和光荣使命。李毅指出,中国式现代化创造的人类文明新形态是开放包容的,必须坚持以交流互鉴超越冲突隔阂。他期待学界加强研究合作,不断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体系化、学理化的研究阐释,让这一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光芒更加熠熠生辉。王日春期待大会能够形成更有影响力的会议成果,开展更多前沿性的学术交流,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更多智慧力量。
方世南教授的发言题目为“以文明交流互鉴推动生态文明建设高质量发展”。他指出,文明交流互鉴包括了生态文明的交流互鉴,生态问题是人类共同面临的重大问题,生态危机是全球性危机,必须大力宣传和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加强世界各国生态文明理念、生态文明技术、生态治理方式方法等方面的交流对话,在此基础上进行广泛而深入的合作,以推动生态文明建设高质量发展。为此,要以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为指导,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胸怀全球的视野与世界各国加强生态文明对话交流,同时,生态文明理论研究要注重与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紧密结合起来,积极参与国际生态文明理论研究和实践运作的交流合作,推动生态文明建设高质量发展,为构建美丽中国和地球美好家园作出贡献。

在为期两天的高端专场和分论坛中,与会学者围绕“马克思主义与中华文明现代性”“中国共产党与全球治理秩序”“社会主义与文明多样性”等议题进行深入研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