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要闻动态  新闻资讯
东吴智库副院长屠立峰谈苏州独特文旅标签
发布时间2025-10-19

【编者按】近日,东吴智库副院长屠立峰接受苏州新闻记者采访,就苏州打造的独特文旅标签发表看法。现将报道转载如下,以飨读者。

累计接待游客近2000万人次,开展各类促消费活动超300场,全市100家重点商贸企业预计实现销售额20.49亿元......这个国庆中秋长假,苏州热闹又温情!

虎丘曲会,昆曲“水磨腔”动人婉转;金鸡湖畔,万人合唱的声浪在空中回响;游客手持“桂”气地图,在满城甜香里解锁秋日限定风物;而那一封封来自游客的感谢信,正诉说这座城里的动人烟火......

苏州打造的独特文旅标签——年轻化、现代化,已成为全新的流量密码。把握年轻力,苏州用创新解构传统,将历史底蕴转化为可感知、可共鸣、可流传的文旅新体验,迎向未来。

当音乐响起,它便成了一张无形的请柬,让无数心灵为奔赴一座城而雀跃。这个假期,苏州的音乐舞台呈现出传统与潮流共生共荣的生动局面,“声声”不息

《牡丹亭》《长生殿》《玉簪记》......10月4日,经典昆曲剧目选段在虎丘景区响起,循着悠扬婉转的水磨雅韵,跨越百年的虎丘曲会再次熠熠生辉。

胡锦芳、王芳、俞玖林、周雪峰等梅花奖得主联袂登台,来自北京、深圳和苏州等地的知名票友演绎经典,虎丘山上再现了摩肩接踵的倾城之景。

今年在虎丘景区多处景点,游客还可以邂逅昆曲快闪表演,感受“入景即入戏”的沉浸式体验。“亭台楼阁下,昆曲演员现场开唱,我感觉对昆曲直接路人转粉!”00后游客小徐感慨道。

东吴智库副院长、苏州大学自贸区综合研究院研究员屠立峰说,苏州通过传统昆曲与潮流音乐节的组合,构建了“传统与潮流共生”的城市文化标签,符合年轻人对既有底蕴又具现代感的文化期待。

而在苏州各个板块,多场跨界音乐盛宴同样吸引着年轻群体的目光。

金鸡湖右岸秋月夜,经典交响旋律奏响对祖国的深情告白;狮山文化广场的2025苏州青春歌会,在“凡人”的声音中找到共鸣;为期3天的苏州后浪·元气森林音乐节,近3万乐迷齐聚一堂;还有多位歌星演唱会在苏州精彩开唱......

音乐的魅力在于,它能将抽象的“向往”变为具体的“抵达”。乐迷们手持的不再仅是门票,更是一把开启深度体验的钥匙——凭着一张小小票根,他们能解锁当地酒店的折扣、品尝地道美食、畅游山水景区。

电信信令数据显示,国庆中秋8天长假,苏州市纳入大数据监测的141处旅游吸引物累计接待游客量近2000万人次,同比增加15.3%。

苏州各地在这个假期里,精心组织各类促消费活动超300场。监测数据显示,国庆中秋假期,全市100家重点商贸企业预计实现销售额20.49亿元,同比增长7.3%商贸数据。汽车、家电以旧换新及智能产品消费升级趋势显著,呈现供需两旺的繁荣态势。

苏州以音乐为线,将“吃、住、行、游、购、娱”这些散落的珍珠,串成了一条完整的消费链条,为城市注入年轻动能。“把握年轻力,苏州凭借音乐驱动的消费生态正在形成。”屠立峰说,“年轻人将短暂的音乐享受延伸为完整的消费链条,音乐活动更成为年轻人探索城市的契机,带动周边消费升级。”

“蟹”候“桂”客  打造江南新玩法

2500年苏州,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资源禀赋。但这个秋天,苏州没有简单展示她的深厚底蕴,也不再仅仅是一座被园林和古迹定义的千年古城,而是化身为一个懂得与年轻灵魂对话的“潮流玩家”,让这些“家底”成为年轻人可以参与、甚至拥有的“社交货币”。

一场名为“蟹候桂客”的精心策划,拉开了全市文旅的协同序幕——“桂”气地图和“桂”气之旅打卡线路,将古典园林的赏桂雅事,成功转化为年轻人追逐的秋季限定风潮。

“这不再是静态的观赏,而是一种动态的、可分享的‘秋季限定’体验,精准契合了年轻人追求季节性仪式感和社交分享的消费心理。”屠立峰为这份小心思深度点赞。

而这仅仅是序章,放眼全城,一场吸引年轻游客的“合力赛”精彩上演。古城区作为旅游核心区表现抢眼,中国电影资料馆江南分馆里,经典电影重现银幕,来自全国各地的电影爱好者奔赴而来。

石路商圈焕新开业,平江路、东北街、观前街人山人海,全区酒店宾客盈门,入住率超80%;“十全河探幽”的花船、环城河水上巴士,让大家感受东方水城的魅力。

在苏州数智影视文化产业园,苏州国潮嘉年华集聚33家IP厂牌、30个院校社团,打造深度还原动漫世界的摄影棚,让每个踏入其中的年轻人,都成为了自己动漫故事的主角。

此外,苏州景区在假期推出丰富主题活动,包括特色展览、互动体验、科普研学3大类共20余项游园活动。

据统计,2025年10月1日至7日,苏州市园林和绿化管理局直属拙政园、留园、虎丘、狮子林等园林共接待游客107.15万人次,较2024年同期增长16.99%。

通过一系列创新举措,苏州成功打造出吸引年轻游客的文旅新生态,其核心在于用数字赋能、场景重构与跨界融合,让古老的江南文化在年轻人心中焕发出全新的生命力。

“我们欣喜地看到一场从‘供给端’发起的革命。”屠立峰说,她动俯下身来,用年轻人的语言和方式,将文化资源重新“翻译”和“封装”,成他们喜闻乐见的潮流产品、沉浸场景和生态系统,实现了“古老的江南文化”与“年轻的现代灵魂”之间的有效对话,让传统文化在当代生活中找到了新的存在感和生命力。

有爱之城  勾勒旅游新体验

苏州这座千年古城,不仅以园林古镇、吴侬软语吸引游客,更以无微不至的暖心服务留住游客,一封封来自游客的感谢信,便是最好的印证。

“这份雪中送炭的情谊,让我们感受到苏州人民的速度和温度!”在10月5日的“华诞月圆 蟹候桂客”苏州广电国庆中秋长假融媒大直播中,收到了一封来自游客汤先生的感谢信。

原来,汤先生的妻子已孕晚期,旅游期间突然腹痛,酒店得知情况后,立即安排工作人员全程协助,联系医院开通绿色通道,并协调交警部门保障通行效率,最终汤先生的妻子转危为安。

无独有偶,假期期间,一位游客给苏州阳澄湖莲花岛景区服务中心送来感谢信。事缘一位小朋友在岛上急需送医,而下一班返程船需等待半小时,工作人员迅速协调,破例安排船只出发,仅用25分钟将患病小朋友送达岸边,及时就医。

家长表示,工作人员不仅解决了燃眉之急,更让他们感受到了超越职责的人文关怀与温暖。

以真心换真心,这一封封感谢信中藏着游客对这座城的无限眷恋。在苏州,暖心服务从不张扬,却如秋日午后的桂花香,无声浸润着每段旅程。

假期期间,苏州353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内部停车场,约3.5万个停车位向社会免费开放,为市民游客提供停车便利。通过延长服务时间、增加运力,苏州地铁客流达1723.4万人次!

为了提升游客体验感和满意度,苏州各园林在游客中心和主要游览区域设置免费举措告示牌,提供休息座椅、手机充电站等便民服务设施;景区附近身穿红马甲的志愿者随处可见,成为一道亮丽风景线......

让旅游从观光的表层体验,升华为人与人之间温暖相遇的深刻记忆,是苏州一直以来的坚守。这座千年古城之所以让人流连忘返,不只因它的园林曲巷、吴侬软语,更因它让每位到访者都感受到:在苏州,你从来不是过客,而是归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