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智库研究  学术研究
方世南:推动新时代江南文化创新发展正当时
发布时间2023-09-20

【编者按】9月15日,《苏州日报》刊登苏州大学东吴智库首席专家方世南教授的文章《推动新时代江南文化创新发展正当时》。文章依托中国式现代化苏州新实践,从以文兴城、以文旺产、以文传道三个维度解读“推动新时代江南文化创新发展正当时”的深刻意蕴现将全文转载如下,以飨读者。

推动新时代江南文化创新发展正当时

方世南

传承文化,再创辉煌。作为由厚重悠长、兼收并蓄的江南优秀传统文化和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当代苏州先进文化紧密结合形成的新时代江南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在当代社会的竞争越来越归结为文化竞争的态势下,在文化和经济紧密联姻催生出人文经济的新业态下,在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已成为中国式现代化时代强音的呼唤下,推动新时代江南文化创新发展,就成为锻铸苏州核心竞争力和展示良好城市形象的一项极其重大的战略任务。

任何伟大事业的背后,总会找到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有了强大的精神力量,必能成就伟大的事业。在千百年来的历史发展进程中,江南文化以一种自强不息、崇文尚德、包容开放、和谐自然、谦和友善、精细雅致、刚柔相济、见贤思齐、胸怀天下、敢为人先的强大精神力量推动着苏州从过去走向现在并迈向未来,使苏州赢得了“人间天堂”的美誉。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苏州形成了以“张家港精神”“昆山之路”“园区经验”为代表的“三大法宝”,以一种全新的发展哲学、奋斗文化和共同体主义精神极大地鼓舞着全市人民团结奋斗、勇毅前行,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习近平总书记在苏州考察时指出,苏州在传统与现代的结合上做得很好,不仅有历史文化传承,而且有高科技创新和高质量发展,代表未来的发展方向。精辟地揭示了先进文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推动作用,为新时代江南文化创新发展指明了方向。

中国式现代化苏州新实践中,只要我们以足够的韧性、耐心和定力传承和发展好江南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和历史自信,围绕提升人文素质、推动古城保护、发展人文经济、培植新质生产力、促进科技创新、展示良好城市形象等一系列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文化强市的价值目标,精心挖掘、传承和创新新时代江南文化,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激发全市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就一定能够将苏州建设成创新之城、开放之城、人文之城、生态之城、宜居之城、善治之城,建成充分展现“强富美高”新图景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市。要完成这些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宏大历史伟业,推动新时代江南文化创新发展正当时。

推动新时代江南文化创新发展正当时,这个正当时,是苏州迎来了在以文兴城中塑造现代文明这一重大历史时期和良好发展机遇。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提出了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重大战略任务。我们必须将经济现代化、科技现代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等物质层面上的现代化和人的现代化、文化现代化、思维方式现代化等精神层面上的现代化紧密地结合起来,发挥江南文化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强大功能,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区域化,精心绘制出一面是文化之风、一面是经济之风的双面绣。

推动新时代江南文化创新发展正当时,这个正当时,是苏州迎来了在以文旺产中催生新质生产力这一重大历史时期和良好发展机遇。苏州高质量发展必然会催生出经济和文化交融共生的新质生产力,而新质生产力必然是以先进文化为底蕴的生产力,必然是文化和经济相互影响和相互促进的生产力。2022年,是苏州产业创新集群发展元年。将江南文化全面地融入产业创新集群建设,有助于推动产业创新集群从量的打造阶段跃升到对质的追求阶段,促进产业创新集群沿着正确的方向持续健康发展。

推动新时代江南文化创新发展正当时,这个正当时,是苏州迎来了在以文传道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这一重大历史时期和良好发展机遇。早在2012年,习近平总书记就勉励苏州“勇立潮头、当好排头兵”“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创造一些经验”。这次考察苏州,习近平总书记对苏州寄予了极大希望和殷切关怀。苏州要以推动新时代江南文化创新发展的实际行动,精心守护好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弘扬新时代苏州精神,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将苏州建设成文化和经济交相辉映、相得益彰的中国式现代化的最美窗口。


(作者方世南系苏州大学东吴智库首席专家,苏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苏州专家咨询团专家)

相关链接:引力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