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要闻动态  新闻资讯
东吴智库研究员屠立峰谈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与苏州内外贸一体化发展
发布时间2023-09-08

【编者按】近日,苏州大学东吴智库研究员屠立峰副教授接受央广网江苏频道、引力播等媒体平台的采访,就苏州在长三角区域内承担桥梁加枢纽作用、苏州发布促进内外贸一体化发展实施方案等主题发表看法。现将各平台报道整理汇编如下。


01 苏州:山水相连文化一脉 区域一体化如何走进“江南时间”

(以下文字部分根据视频整理)

近年来,伴随着苏州综合交通体系的不断完善,苏浙沪三地在产业、民生、人才等各要素之间的流动也更加畅通。苏州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紧盯重点区域、重大项目、重大平台,强化统筹协调,努力在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体现更大担当。


苏州助力区域一体化走进“江南时间”

(央广网发 吴江区委宣传部供图)

吴越文化一脉,江南人缘相亲。苏州正凝聚推动长三角一体化的强大合力,助力区域一体化走进“江南时间”。

一座“新双桥”:连城连心 只此江南

江南之美,在南国芳春、在蒙蒙烟雨、也在水乡古镇。古镇见证源远流长的江南水乡文化,一个个充满市井气息的古镇是彰显“江南味、国际范、水乡韵、田园风”长三角文旅形象的闪亮名片。

苏州作为负责江南水乡古镇联合申遗的牵头城市,是江南水乡古镇的聚集地,已有15个镇列入全国历史文化名镇。苏州周庄、无锡惠山、嘉兴乌镇、上海浦东新区新场等15个古镇共同构成了江南水乡古镇的框架。近年来,苏州挖掘江南水乡文化特质,利用好历史文化遗产和非遗文化,积极推动江南水乡古镇联合申遗工作,充分展示古镇独特的遗产价值和文化内涵。

周庄古镇江南水乡(央广网记者 郑楚豫摄)

古镇之美离不开古桥。在吴越大地状若经纬的水网中,各式各样的江南桥联通着两岸居民的生活,也成为了江南文化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昆山周庄,有一座“双桥”曾因陈逸飞的画《故乡的记忆》而闻名。

近日,另一条新“双桥”在苏州人的朋友圈里频繁出现。江苏省委常委、苏州市委书记曹路宝指出,要抓住上海与苏州轨道交通“双11号线”无缝衔接的有利契机,加快花桥国际商务区建设,支持优质项目布局花桥,让越来越多人不仅知道“上海有虹桥”,还知道“苏州有花桥”。

昆山花桥是苏州对接融入上海的桥头堡

(央广网记者 郑楚豫摄)

昆山花桥是江苏省首个以现代服务业为主导产业的省级开发区,是苏州对接融入上海的桥头堡,正在加快建设虹桥北向副中心、沪苏对接桥头堡、数字经济实验区、国际青年创新城。“上海有虹桥、苏州有花桥”二桥美美与共,双桥生辉,是长三角一体化中重要的产业、科技、人才、金融等各种现代产业要素相通相融的重要节点地区和典范地区。肩负着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城市群发展等重要使命的新“双桥”以“桥”为纽带同心同向。

“花桥与虹桥之间是一种使命的共通,要做好产业共融、人才共享的文章,一场从地理相近到资源互通的融合裂变正在加速上演。”昆山市委党校副校长李金海表示,虹桥和花桥,天然的“地缘相近、人缘相亲、文缘相通、要素流通”,这也必将造就上海与苏州的人才共享、创新共赢、产业共生。

古今“双桥”相映生辉,在文化与经济上双向发力,共同打造江南新图景。

“苏州在长三角区域内承担着桥梁加枢纽的作用。在这样的位置上,苏州一方面在承接上海的外溢,一方面也在将自身的能量二次辐射,担当起将资源带给长三角更多地区的使命。”江苏省新时代民营经济研究院研究员、东吴智库研究员屠立峰介绍说,例如苏州工业园区在市外有两个飞地,一个是在江苏宿迁,一个是在安徽滁州,这就是苏州“二次辐射”作用的体现。

当我们站在苏州,站在长三角原点,更能够深切地感受到江南地区因水系的共通带来区域间文化的认同,而文化的脉络又孕育了经济互联的基础。江南的基因,根植于青山绿水间,潜藏在水乡记忆里、也融入在吴侬软语中。吴越一水间,苏州“最江南”。


02 充分释放“双循环”活力苏州发布促进内外贸一体化发展实施方案

为促进内外贸融合发展,推动内外循环双向互促、供给需求协同发力,近日发布的《苏州市促进内外贸一体化发展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从经营主体、新业态新模式、服务体系优化完善三方面提出14项任务,目标是到2025年,全市内外贸一体化发展能力显著增强,内外贸监管措施、质量标准、认证认可等衔接更加有效。

文件中明确,到2025年,苏州力争培育5个内外贸一体化产业集群、15家内外贸一体化领跑行动重点联系企业、50家内外贸一体化试点企业,主导和参与制定国际标准10项以上,建成省级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5家,知识产权工作站(商标品牌指导站)不少于50个,信用保险三年支持企业国内贸易规模累计超过1000亿元人民币,实现内外贸高效运行、融合发展。

本次出台的文件中着重提到,推动经营主体量质齐升,提升内外贸一体化。加快服务业数字化转型。促进数字技术与服务贸易深度融合,支持传统服务贸易领域开展数字化改造,推动数字技术跨境贸易发展。发展数字创意产业,打响“江南文化”品牌,推动数字产品出海。加快建设国家文化出口基地、国家人力资源服务出口基地、国家知识产权服务出口基地等服务贸易载体,提升服务贸易公共服务平台能级。支持苏州工业园区在《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DEPA)框架下探索与新加坡数字贸易合作新机制。

通过服务体系完善促进内外贸一体化,降低企业市场转换的制度成本。任务清单中明确,要实施同线同标同质,鼓励企业通过自我声明或第三方评价等方式发展“同线同标同质”(以下简称“三同”)产品,扩大“三同”适用范围至一般消费品、工业品领域。苏州大学自贸区综合研究院副院长屠立峰认为,“三同”(即内外贸产品“同线同标同质”,指按照相同标准、相同质量要求,在同一生产企业生产,既能满足境外特定目标市场要求又可内销的产品)政策的实施有效促进了内外贸规则的充分衔接,“就高不就低”(如果国内标准与进口国标准有差异,按照较高的标准指标值执行)的原则倒逼国内企业转型升级,加快缩小内外贸差距。“内外贸良性互动能够大大提升了我国企业的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加速形成国内国际良性双循环的格局。”

营造有序市场环境和金融服务保障也被列入任务清单。实施方案提出,要梳理并修订妨碍内外贸一体化的行政规范性文件以及提升金融服务保障,鼓励金融机构依托苏州综合金融服务平台等金融基础设施,畅通银企对接渠道,加大内外贸信贷支持力度等。今年截至8月,苏州老字号稻香村海外销售额底较2022年同期增长35%,产品主要销往美国,加拿大,澳洲,欧洲,东南亚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稻香村集团海外事业部总监董克志表示,面对各进口国食品安全法规不断调整,品牌抢注,海外运输费用和汇率波动都会对出口造成影响,也是海外业务时刻要面对的挑战。“本次政策的发布,从法律、知识产权、金融保障等全方位支持,使出口企业更加体会到政府加深服务的决心和扶持力度,未来将利用好政策措施,为出口业务服务。”

此外,在新业态新模式方面,跨境电商成为焦点。第六项任务提出要积极培育贸易新业态,促进网购保税进口业务发展,支持跨境电商新零售展示中心建设,复制推广“跨境电商网购保税进口+实体新零售”模式,创新探索“保税进口+零售加工”模式。

内外贸一体化为何如此重要?屠立峰对记者表示,内外贸一体化是建立国内外统一大市场的发力点和突破口,是保障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着力点。当前全球经济下行和贸易摩擦加剧的背景下,苏州内贸和外贸都面临转型需求,出口与消费在拉动经济增长中需要进一步协调配合。与此同时,苏州消费旺盛,外销产品即使转为内销,也能以高品质吸引消费者买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