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要闻动态  新闻资讯
选择苏州落户苏州!东吴智库研究员屠立峰谈8.97万人新迁苏州、人与城市“双向奔赴”
发布时间2023-08-24

【编者按】8月13日,苏州大学东吴智库研究员屠立峰副教授接受《新闻夜班车》的采访,就苏州新政实施最宽松的落户政策、最方便的落户流程、最快捷的落户时限,逐渐增强对人才的磁吸力,实现“产城人”深度融合发展发表看法。现将访谈转载如下,以飨读者。

选择苏州落户苏州!人与城市“双向奔赴”

(以下访谈文字部分根据视频整理)

看一座城市有没有未来,就看有没有人愿意来。苏州是一座开放包容的城市,能取得今天的成就,和在这座城市居住生活的人密不可分。

一、8.97万!数字背后的“城市密码”

最近,苏州公安公布了一组数据:截至6月底,全市实有人口1619.69万人。其中,户籍人口781.08万人,流动人口838.61万人。今年上半年,共有8.97万人新迁入苏州,成为苏州户籍人口,较去年同期增加3.79万人,增幅73%。全市市外迁入落户达到6.09万人,同比增幅168.15%,已超过去年上半年市外迁入总数。

在这组数据之中,有两组数是值得我们注意,8.97和6.09。“迁入”与“落户”是什么意思?数字的具体含义是什么?一系列数字背后蕴藏着什么样的密码?苏州大学东吴智库研究员屠立峰教授做出了解答。

屠立峰表示,迁入主要是从行政视角来看,是当我们出于工作需要或者生活需要,将自己的户籍从一个城市迁往另外一个城市的时候,到派出所办理的户籍信息的变更。而落户则更多的是经济层面的一个含义。比如,我们在一个城市就业、投资或者购买了房产、置业了,那么我们就取得了这个城市的居住权,遵循这个城市落户的相关条件,完成相关的手续,称之为落户。

屠立峰认为,这两组数字的背后显示出我们苏州既往的引才的路径和政策是十分成功的。苏州大力推进数字经济时代产业创新集群的融合发展,所产生的人才的红利效应正在逐步显现,苏州引才的数量和质量位居全国之首。苏州不仅有像纳米先进材料等16个先进制造业,同时还有检验检测认证、高端商贸服务等8个新兴服务业,这些产业的集群化发展能够为国际、国内各类人才来苏州就业、创业提供大好机遇。苏州迅速地集聚到了大量的人才,这与苏州的人才政策是密不可分的。我们说,科技发展的核心是人才,一个城市人才越多,科技发展潜力越大,那么整个城市的实力就越大。苏州作为全国引才的窗口城市,近几年通过一系列的人才政策来加快人才事业的发展,比如说,出台了《苏州市户籍准入登记管理办法》,同时还有《苏州市区积分落户政策管理办法》,还有“姑苏人才计划”和“海鸥计划”等等。

“吸引人才落户,主要考虑到城市的经济发展以及城市的舒适度”屠立峰说,“人才到某个城市就业和创业,不仅要追求工作的高品质,同时也要实现生活的高品质和发展的高品质。这三个高品质,苏州都可以给到。比如工作的高品质, 2022年底苏州入库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超过了2.2万家,有效的高科技企业突破了1.34万家,同时有大量的灯塔工厂、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独角兽’企业,这些企业数量都位居全国前列,为各类人才在苏州就业创业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从生活的高品质来看,苏州为人才提供人才公寓,可以切实解决人才在苏州的居住问题;同时,苏州还打造‘百馆之城’、‘百剧之城’、举办马拉松以及演唱会,为市民提供丰富的文体娱乐活动。所以,人才在苏州不仅能够工作好,赚了钱后也能够消费好。2022年,苏州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了7万元,居全省之首,显示出苏州作为宜居宜业幸福城市的强大的品牌效应。”

据统计,目前苏州全市工业门类齐全,拥有35个工业大类、 172个工业中类和513个工业小类,规上规下工业总产值超5万亿元,制造业增加值突破万亿元,规上工业企业总数超1.3万+,对人才的磁吸力逐渐增强。苏州还不断健全声誉支持政策体系,大力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儿童友好型、青年发展型城市的建设等,正在织就一张“人才留苏”的全生命周期网。

二、人到苏州必有为

今年2月19日,苏州市政府就发布了新修订的《苏州市户籍准入登记管理办法》和《苏州市区积分落户管理办法》。另外,今年4月1日,由苏州市公安局牵头制定的《苏州市户籍准入登记管理办法》《苏州市区积分落户管理办法》正式颁布施行,大幅放宽市区积分落户,全面放开四线市落户,受到普遍欢迎。

落户政策的放松,能给大家带来一些什么样的切实的好处呢?屠立峰表示,人才是最重要的资源,苏州不仅有一个非常完备的人才政策体系,同时政策的落地也能够切身地让大学生们感受到。比如说,近期苏州各类人才公共服务平台与国内5个省份、26家高等院校联合提供了“人才落户直通车”,能够以最短的时间、最少的材料、最简便的流程为应届毕业生提供落户服务。

一直以来,苏州强调坚持“产城人”深度融合发展,持续打响“人到苏州必有为”品牌。

“产城人”的概念我们如何理解?三者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屠立峰表示,“产城人”是从“产城”这一概念衍生出来的。各个城市在城镇化和工业化的过程当中要不断地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使自己的产业附加值努力从制造环节向研发和销售这个两段附加值更高的环节演变,这个过程当中形成了很多的高新产业园区。但高新产业园区仅仅是一个制造、生产或者说是工作的场所,能不能成为一个居住的场所?这些高新园区周边的城市配套能不能发展起来?这个就是一个“城”的概念。那么苏州在打造宜居宜业方面已经取得了一个明显的品牌效应。近年来提出“产城人”融合,主要是要推动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人才链四链的融合,这样的话才能够更有效地为高需求产业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创新生态。

目前,苏州人才总量超过370万,高层次人才总量超过38万,已经连续11年入选“外国专家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国城市”,连续三年获评“中国最佳引才城市”。一座城市越来越多的人涌入,对于城市来说、对于未来发展来说具有哪些影响?

屠立峰认为人才是一个城市创新的核心资源,人才政策本身具有资源价值的信号功能来推动产业的创新发展,特别是通过人才的优惠政策,能够促进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企业提高人力资源集聚后,能够提高资源的嫁接能力,来提升创新的绩效,企业创新绩效提升能够带动整个地区创新绩效的提升和带动城市GDP增长,而城市GDP增长又能够带动市民可支配收入的增加。正是因为有了快速的工资增长作为保障,居民的消费才有了底气,这就显示出苏州作为宜居宜业幸福城市的强大的品牌效应。

苏州不仅有强大的实体经济、宜居宜业的环境,更有对劳动者满满的爱。苏州始终把人才作为最宝贵的资源、最核心的竞争力,每一位来到苏州的人才都是苏州最想留住的幸运,都是这座城市的最佳合伙人。接下来,苏州将以更大力度支持就业创业,提供更多的优质服务,让每一位来到这座城市的英才都能够大展身手,收获精彩,让每一个来到苏州打拼的人了解苏州,融入苏州,爱上苏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