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要闻动态  媒体聚焦
方世南:从抗战历史中汲取奋力前行的磅礴力量
发布时间2025-08-29

【编者按】《苏州日报》2025年08月26日B04版刊登东吴智库首席专家方世南教授的文章《从抗战历史中汲取奋力前行的磅礴力量》。文章指出从苏州抗战历史中汲取奋力前行的磅礴力量,就要铭记苏州的抗战历史是一部浴血奋战的历史,只有不忘过去,方能开创未来。现将文章转载如下,以飨读者。


从抗战历史中汲取奋力前行的磅礴力量


- 方世南 -



从古至今,苏州都是一座爱憎分明、刚柔相济的城市。“朋友来了有美酒,豺狼来了有猎枪”,表现了苏州这座城市的鲜明品格。在抗日战争中,面对穷凶极恶、不可一世的日本军国主义侵略者,苏州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万众一心、奋起抗争,和全国人民一道,经过长达14年前赴后继、不屈不挠的浴血奋战,终于打败了日本侵略者,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在苏州革命史上写下了彪炳史册的光辉篇章。在新的历史时期,勿忘国耻、铭记历史、缅怀先烈、致敬英雄、珍爱和平、开创未来,为中国式现代化苏州新实践作出更大的贡献,书写出新的历史辉煌,是我们义不容辞的使命担当。

从苏州抗战历史中汲取奋力前行的磅礴力量,就要铭记苏州的抗战历史是一部浴血奋战的历史。苏州的抗战历史血火交织、波澜壮阔,展示了苏州人民在日本军国主义侵略者面前不畏强暴、同仇敌忾的伟大抗争行动,书写了可歌可泣的壮丽史篇。在九一八事变后仅三天,苏州就成立了抗日救亡的重要民间组织——苏州各界反日会,庄严声明:“我苏州百万民众,甘以生命寄托之躯干,与海内外同胞共赴国难。”苏州人民以集会、游行、请愿等方式积极声援东北军民抵御外侮,并以举办抗日救亡的报纸、抗日文艺作品、抗日戏曲等方式,广泛宣传抗日思想。1937年淞沪抗战期间,苏州组织红十字会员开赴上海参加前线救护工作,苏州市民自发开展捐款捐物救国运动,支持军队全力抵抗日军入侵。1937年11月,日军占领苏州,到处杀人放火、奸淫掳掠,累累罪行,罄竹难书。苏州人民满怀民族仇恨,积极开展敌后游击战,进行各种形式的斗争。1938年8月,中共常熟县委组建了苏州本地的第一支抗日武装——常熟人民抗日自卫队,推动抗日烽火在苏州大地上到处燃烧。新四军根据毛泽东主席关于“在江南的太湖地带和沿江沿海敌人占领区域开展游击战争”的指示精神,于1939年5月,新四军“江南抗日义勇军”(江抗)东进苏州,夜袭浒墅关日军据点,切断了京沪铁路,开辟了苏常游击区。1941年,新四军太湖游击支队在锡南、苏西建立根据地,以芦苇荡为屏障开展游击战。经过艰苦斗争,苏南抗日根据地不断壮大,成为全国最大的19块抗日根据地之一。苏州的抗战历史成为全国抗战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从苏州抗战历史中汲取奋力前行的磅礴力量,就要铭记苏州的抗战历史是伟大抗战精神支撑的历史。任何伟大斗争和伟大事业的背后,总会存在着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这种强大的精神力量起着坚定必胜信念、鼓舞人们矢志不渝前进的重大作用。苏州的抗战历史体现了伟大的抗战精神。这是苏州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也是中华民族精神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明末清初的三大思想家之一的苏州人顾炎武发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号召。这种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在苏州的抗战历史上得到了赓续发扬。1937年7月7日夜,日本侵略者为了达到以武力吞并全中国的罪恶野心,悍然炮轰宛平城,制造了震惊中外的卢沟桥事变。苏州著名作家周瘦鹃在《申报》上发表了充满民族气血的《卢沟桥之歌》:“秣我马,厉我兵,冲上前去,抵抗敌人,我只知有国,不知有身;我有进无退,虽死犹生,一寸寸国土,一寸寸黄金,谁要抢着去,我和谁拼命”。这首《卢沟桥之歌》极大地激发了全国人民的爱国热情,成为鼓舞抗战的嘹亮精神号角。苏州人民在与日本侵略者的殊死斗争中、在血与火的严峻考验中,培育出了以军民鱼水情深、团结抗日的“沙家浜精神”为典型代表的抗战精神。在抗日战争中,苏州广袤的乡村都流传着这样一首歌谣:“好铁要打钉,好男要当兵,一面种田,一面拿枪,老百姓都打仗,才能保家乡。”充分体现了苏州人民抗击日寇、保卫家乡的爱国主义情结。这些具有鲜明苏州特色的抗战精神,彰显了苏州人民具有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展示了苏州人民面对敌人有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表现了在敌人面前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显示了为保家卫国而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

从苏州抗战历史中汲取奋力前行的磅礴力量,就要铭记苏州的抗战历史是一部伟大的教科书。以史为鉴,可知兴衰;只有不忘过去,方能开创未来。对历史最深刻的铭记和最好的继承方式,就是不断地创造新的历史辉煌,这是对为夺取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献出生命的所有先烈、对为中华民族独立和中国人民解放献出生命的所有英灵的最好告慰。苏州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尽管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但是,在前进道路上,我们仍然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风险挑战,仍然需要进行具有新的特点的伟大斗争,如何讲好苏州的抗战历史、继承和弘扬好苏州的抗战精神,如何以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为契机,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迈上新台阶,如何以推动人文经济发展为抓手,在高质量发展上取得新成就,如何以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进一步激发全社会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如何在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上取得实质性进展,如何以宜居宜业宜游宜养宜教为目标打造“福气之城”等等,都需要我们从苏州的抗战历史和伟大抗战精神中汲取丰富滋养,激励担当作为,奋力勇挑大梁,为苏州这座历史文化城市和英雄城市作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