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8月9日,《苏州日报》刊发苏州大学东吴智库首席专家方世南教授的文章《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上探索新经验》。文章基于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苏时提出的“四个新”的重大任务,从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实践逻辑三个维度论述了建设现代文明江苏的新经验。现将观点转载如下,以飨读者。
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上探索新经验
方世南
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苏,对江苏提出了在科技创新上取得新突破、在强链补链延链上展现新作为、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上探索新经验、在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上实现新提升的“四个新”的重大任务,具有极强的政治性、战略性、指导性、针对性,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现代化建设新篇章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这“四个新”是一个有机整体,都是江苏奋力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涉及江苏高质量的物质文明建设、政治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社会文明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重大任务。江苏要以新思想、新认识、新实践、新要求推进现代新文明,谱写“建设现代文明江苏”新篇章。为此,需要从理论逻辑上加深对“建设现代文明江苏”战略意义的认识,从历史逻辑上加深在文化和经济紧密联姻中“建设现代文明江苏”重大价值的认识,从实践逻辑上加深对江苏担负起建设现代文明强省使命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走在前、做示范”实践路径的认识。
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上探索新经验,需要从理论逻辑上加深对“建设现代文明江苏”战略意义的认识。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文化和文明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文化是对人的价值、信仰、道德、理想、艺术等因素的概括,而文明则是文化的最高形式或高等形式。文明是实践的事情,是一种社会品格。从文化到文明虽然只是一字之差,但是内涵不同,历史任务不同。从文化大省和文化强省走向“现代文明江苏”,并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上探索新经验和“走在前、做示范”,江苏就要在中国式现代化中坚持文化自信和文明自信的高度统一,坚持文化使命和文明使命的高度统一,坚持文化发展和文明发展的高度统一,将一个全新的文明大省和文明强省的美好形象充分展示出来。
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上探索新经验,需要从历史逻辑上加深在文化和经济紧密联姻中“建设现代文明江苏”重大价值的认识。改革开放以来江苏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和生态文明这个“五位一体整体文明”发展中取得了重大成就,彰显出以苏州为代表的在文化和经济紧密联姻之中发展,绘制出了“一面是经济之风,一面是文化之风”双面绣的人文经济学画卷。“创业创新创优、争先领先率先”的江苏精神和以“张家港精神、昆山之路、园区经验”为代表的苏州“三大法宝”,始终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大精神支撑和不竭动力源泉。
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上探索新经验,需要从实践逻辑上加深对江苏担负起建设现代文明强省使命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走在前、做示范”实践路径的认识。江苏历史文化底蕴深厚,要认真做好吴文化、楚汉文化、金陵文化(包括六朝文化、明文化和民国文化)、淮扬文化、海洋文化(包括山海文化、西游文化)等文化形态的挖掘、传承工作,大力促进这些文化类型在当代实现各美其美和美美与共,造福于现代文明江苏建设;江苏作为长江经济带和大运河文化带的交汇点,作为大运河、长江两大国家文化公园重点建设区,要加大建设力度,守护好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要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增强人民精神力量;要协调好物的现代化和人的现代化的关系,在物的尺度和人的尺度辩证统一中大踏步走向“现代文明江苏”。
(作者方世南系苏州大学东吴智库首席专家、马克思主义学院特聘教授,苏州专家咨询团专家)
相关链接:引力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