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要闻动态  新闻资讯
苏州大学东吴智库副院长屠立峰谈“苏·医Talk Show”健康科普大赛”
发布时间2025-08-15

【编者按】近日,东吴智库副院长、苏州大学商学院副教授立峰接受《看苏州》记者的采访,就2025“苏·医Talk Show”健康科普大赛复赛发表看法。现将报道转载如下,以飨读者。


当严谨的医学知识遇上爆笑的脱口秀,当专业的医务工作者碰撞舞台的追光灯,一场颠覆传统的“健康认知革新”重磅开启……

8月9日下午,2025“苏·医Talk Show”健康科普大赛复赛在苏州广电火热开赛。历经千人海选,从初赛突围的50位白衣“梗王”脱下白大褂,拿起麦克风,展开一场别开生面的“健康知识脱口秀”巅峰对决。

经过近5小时妙语连珠、脑洞大开的激烈角逐,最终,兼具专业深度与爆笑效果的20位最强科普实力派成功斩获决赛入场券!

科普可以如此欢乐,知识可以如此“上头”。这不仅是20位选手的胜利,是苏州广电健康垂类探索创新范式开出的一朵“普惠之花”,更是健康苏州、科普惠民的一次生动实践与成功探索。


2025“苏·医Talk Show”健康科普大赛由苏州市广播电视总台和苏州市医学会联合主办,自7月初启动以来,引爆全市医疗圈,吸引千余名医务工作者踊跃报名,涉及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中医科等二十余个科室。

经过苏州市医学会专家团和苏州广电资深编导对内容科学性、表达趣味性、传播潜在力的评估,最终,兼具 “医学硬核+创意软实力” 的50位科普先锋脱颖而出,进入复赛。


一个个5分钟知识梗大爆炸  

20强荣耀诞生

赛前,候场区早已不见平日的严肃,取而代之的是此起彼伏的“包袱”段子与轻松笑语。

来自心内科、骨科、儿科、中医科等二十余个科室的医生选手们,或反复调整表情动作,或三两成群互相“砸挂”试梗。

一位儿科医生笑着调侃:“平时哄娃练就的‘演技’,今天终于派上大用场了!”紧张与兴奋交织的氛围中,是他们对健康科普事业满满的热情与使命感。

当舞台成了医生们的“科普诊台”,每人短短5分钟,却浓缩了智慧、幽默与医者仁心。比赛规则明确:“笑”果是门槛,把复杂医学讲得入脑入心才是真本事!

快看,这是心内科医生的“开心处方”。

“别再问心‘累’怎么办!心脏它只管泵血,不管你的PPT做没做完、KPI达没达标!真正该治的,是你那‘压力爆表’的神经内分泌系统!”一位心内科医生用精准“吐槽”职场压力,瞬间点燃全场,笑声中传递出科学减压的真谛。

这厢还有——骨科“挺直腰杆”指南。

“低头玩手机?你的颈椎在‘唱’《凉凉》!想‘挺直腰杆做人’?记住‘三不’口诀:不久坐、不低头、不学‘鸵鸟’!”骨科大夫化身“人体力学导师”,夸张的模仿配合金句,让大家在捧腹中记住了护颈要点。

那边更有妇产科“宫外孕”古装版。

“娘娘,您的龙胎迷路了!”一位身着凤冠霞帔的皇后娘娘与几位搭档一上场,就笑翻全场。他们用龙胎迷路的“梗”妙趣横生地解释了“异位妊娠”的原因及症状。

由苏州市医学会专家代表、苏州市卫健委专家代表、苏州广电资深媒体人及知名医疗大咖组成的超强评审团,端坐“评委席”,如同进行一场严肃又欢乐的“联合问诊”。

他们手握评分表,目光如炬,从科学性的硬核支撑、创意构思的巧妙程度、语言表达的趣味性与清晰度、舞台呈现的感染力等多个维度,对选手进行严苛评判。

“惊喜远超预期!选手们不仅把‘梗’玩得飞起,更确保了每一个笑点背后都有坚实的科学依据。这是健康科普‘破圈’的绝佳样本!”评委代表、苏州市妇幼保健院(苏州市立医院妇幼院区)副院长闵寒,是“初代”科普达人代表。看到今天的比赛,他的心情非常激动。

“我看到了一大批中青年医生,把他们对科普的热爱化作了舞台上表演,而且表演的形式越来越多样化,简洁接地气,让老百姓喜闻乐见,已经达到了一个非常好的水平和水准,超越了我们以前做登台秀、科普视频等其他形式。”闵寒说,这种形式为科普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借鉴,非常感谢主办方提供了这么好的舞台,给大家做一个展示。

最终,经过评委们审慎合议,综合得分最高的20位选手成功晋级决赛!

这20位从千人中脱颖而出的“科普代言人”,不仅拥有精湛医术,更掌握了用幽默传递健康的金钥匙。他们将在更大的决赛舞台上(8月18日,苏州广电2000平演播厅),向年度“苏·医Talk King”的桂冠发起冲击!


一场场颠覆传统的“健康认知革新”

记者了解到,此次大赛获得全市各级医院的鼎力支持和热情参与。

在海选过程中,就收到千余份作品。除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苏州市立医院等附属医院、市属医院踊跃参赛以外,板块上也展现了参与热情,大量来自昆山、张家港、常熟等板块的报名作品涌入,占了整体海选名额的一半。同时,本次参赛选手呈现多元化趋势,既有科室的大主任,也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年轻小医生,脱口秀内容与呈现形式也异常新颖。

长期以来,专业医学知识“养在深闺人未识”的窘迫,常常成为医者与大众深度沟通的障碍。这场比赛却创新式地跨越了信息差的鸿沟,但比赛的意义并不止于此。

“这是我一直不敢参与的形式,对我来说是很大的挑战。”参赛选手之一、苏州市立医院营养科副主任钮丹叶告诉记者,“我这次很深入地学习了,如何把我们科室有用的知识点变得好玩、有趣,让大家更容易接受。在整个准备的过程中,自己也终身受用”。

她举例说,营养科与别的科室不同,一般情况下开处方药就能达到治疗的效果,它很多时候是一个“生活方式”的管理。“要让患者真正听你的话,其实需要以他乐意接受的方式去理解。”钮丹叶说,“像今早上给一个孩子看诊,就用了彭于晏小时候也是个小胖哥的案例,让患者舒缓情绪。”

“今天讲的是一个‘重症孩子幻想见到蘑菇’的故事。”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柏振江告诉记者,在准备比赛的过程中翻看了自己过往的朋友圈,回忆起很多快乐的故事。

“我们科室的医生在工作中的常态是比较忘我的,经常面对抢救治疗,几乎长期处在紧张的状态中,通常忽略了一些细小的快乐”,柏振江说,“这样的回忆可以疗愈自己,也可以在今后的过程中来缓解病人的情绪,是不错的工作方法。”

正如闵寒所期待的那样——“比赛其实是一个起点,希望大家继续保持热爱科普的初心。把这种思想和理念实践到我们日常的工作、生活当中。”


一朵朵创新范式浇灌的“普惠之花”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要求创新医学科普方式,提升全民健康素养。

2025“苏·医Talk Show”健康科普大赛就突破限制,通过千万级流量平台的推广,让健康知识从诊室走向全网。

“健康中国,医者先行。”东吴智库副院长,苏州大学自贸区综合研究院研究员屠立峰表示,当医务工作者积极参与到健康科普中,用新颖的脱口秀形式,把医学知识从医院的 “专业圈子” 带到老百姓的 “生活舞台” 上来,用幽默破除医患隔阂,用科学守护全民健康,这无疑是一场颠覆传统的“健康认知革新”,更是一次惠及民生的有益尝试。

当然,在苏州广电历经数年的健康垂类探索中,开创了多种创新范式,开出“普惠之花”。

据介绍,苏州广电健康垂类成立以来,围绕市民健康服务打造“大医生在线”“苏·医talk””向上吧少年”等现象级IP。其中“苏·医talk”栏目以轻巧的脱口秀形式,打造“你朋友圈的贴心医生”,曾获第五届中国互联网辟谣优秀作品。

今年,健康垂类工作围绕“主动健康”全面展开。中国医师节之际,联合苏州市医学会重点打造“苏·医Talk Show”健康科普大赛,搭建全市医生科普矩阵;同时打造“交个医生朋友”义诊品牌,联动苏州各大医院特色科室,将健康服务下沉到市民 身边,让白大褂成为守护市民家庭贴心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