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要闻动态  媒体聚焦
苏州日报 | 方世南:文化经济双轮驱动 推进“双中心”建设
发布时间2023-07-17

【编者按】近日,《苏州日报》刊登苏州大学东吴智库首席专家方世南教授的文章《文化经济双轮驱动 推进“双中心”建设》。文章基于长三角一体化、沪苏同城化、苏州市域一体化背景,论述了相城区推进文化和经济“双中心”建设的深远意义。现将全文转载如下,以飨读者。


文化经济双轮驱动 推进“双中心”建设

方世南

文化和经济相得益彰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前进方向,是经济建设的价值旨归,也是人民美好生活的重要内容。当年因春秋吴国大臣伍子胥在阳澄湖畔“相土尝水,象天法地”“相其地,欲筑城于斯”而得名的相城,今天正肩负着新的时代使命,站在长三角一体化、沪苏同城化、苏州市域一体化的战略高度,加快苏州高铁新城建设,打造长三角区域枢纽中心和加快相城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高科技中心城区的“双中心”建设。相城区的“双中心”建设迫切需要大力推进文化和经济双轮驱动这一隐形而意义深远的“双中心”建设。

相城区的“双中心”建设,既是一种能够可感可观可量化的经济层面、物质形态方面的史无前例的重大建设,会极大地壮大相城区经济发展的体量、能量、质量,促使城市形态和城市竞争力发生前所未有的蝶变;从背后的深层次来看,又是一种将先进文化和现代文明全面地融入“双中心”建设的重大工程。大力推进文化和经济双轮驱动这一隐形而意义深远的“双中心”建设,必将发挥出对经济层面、物质形态建设的把方向、兴文化、鼓士气、提效能、保质量、出人才、塑形象的重要功能,起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重要作用,绣绘出一幅精美的“经济相城”和“文化相城”相得益彰的双面绣。

任何伟大事业背后必定有一种强大精神力量的支撑。现代社会,经济和文化的联姻已经越来越紧密,经济的背后是文化,文化以润物细无声的功能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营造出一种提升市民素质、优化营商环境、集聚高层次人才、推动区域整体性高质量发展的优良人文环境,促使政府注重人文因素,推动企业承担社会责任,促进公民提升人文素质,使区域在良好的党风、政风、社会风尚相互作用中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一面是强劲的经济之风,一面是柔美的文化之风,刚柔相济,相互作用,两者交融共生和交相辉映,就是相城区所要追求的风气。文化建设的实质就是人的建设,经济现代化需要人的现代化。人的现代化是经济现代化的前提条件,是推动经济现代化的强大动力,也是实现经济现代化的最终目的。相城区的“双中心”建设任务繁重艰巨,极具挑战性和创新性,是关系到相城区在现代化建设中如何破好局开好路的根本大计,是关系到相城区综合竞争力全面提升的根本大计,也是关系到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得到有效保障的根本大计。

相城区的“双中心”建设任务都要一一落实到人的身上,都要依靠人去不断推进。人的精神风貌、思想观念、人文素质如何,直接影响到相城区“双中心”建设的速度和质量。无论是以规模宏大的高铁新城建设加速各方资源要素在相城实现更高能级的汇聚融通,还是以数字金融、先进材料、智能车联网等产业创新集群促进相城区产业名片不断闪亮,都离不开相城区文化建设的引领和支撑,都需要相城区进一步提振“四敢”精气神,永葆“探路者”姿态,在催人奋进的出征号令感召下,激发出一股勇于创新实践、追求一流业绩的干事创业的热情,都需要相城区格外珍爱这片土地上厚植的千年绵延不绝的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格外注重挖掘和传承这片土地上诞生的丰富的红色革命文化资源,格外注重弘扬改革开放以来相城人民创造的区域先进文化资源。只有这样,才能将相城区的“双中心”建设这一充满希冀的生动愿景一步一步地在中国式现代化新实践中转化为现实图景,使一个全新的相城区在经济兴旺、文化繁荣、政治稳定、社会和谐、人民共同富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凸显“双中心”地位。


(本文作者方世南系苏州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苏州大学东吴智库首席专家,苏州专家咨询团专家)

相关链接:引力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