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苏州日报》2025年6月24日B02版刊登苏州大学东吴智库副院长屠立峰等的文章《弘扬“张家港精神” 高水平推动产业强市》。文章阐述了张家港精神如何成为传统产业长期保持转型升级活力的内生驱动。现将全文转载如下,以飨读者。
弘扬"张家港精神” 高水平推动产业强市
- 屠立峰 丁子健 -
张家港是一座开放创新的内河港口城市,2024年,研发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3.8%,对外经济依存度较高。产业转型升级有赖于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变化,在全球经济顺势或逆境中均能保持长期活力的张家港,突显其“团结拼搏、负重奋进、自加压力、敢于争先”之城市精神的内在驱动价值。
张家港精神成为传统产业长期保持转型升级活力的内生驱动。
一是以科技创新引领,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长期以来,张家港将研究开发、创新创业作为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引擎,也是构建知识型和创新型经济的基础。2020年,张家港在全国县(市)率先成立市委创新委员会,2024年,成立市委科技委员会,系统擘画全市到2035年的科技创新发展蓝图。首创“企业创新积分制”,分类量化企业创新水平,该举措在2024年8月获科技部发文全国试行推广。首试“县域创新格次赋分”,通过“精准画像”助力“全域创新”。
二是以产业转型升级为导向,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和新兴产业发展。在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中,张家港实现了从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向资本密集型产业,再向技术、知识密集型产业转变。为破解城市产业发展遇到的周期性问题和结构性问题,张家港人认识到,提高劳动生产率是必经之路,而产业转型升级又成为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唯一路径选择。张家港围绕在传统产业、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方面的资源禀赋优势,科学构建起“4+4+N”产业体系,同时,发挥“人工智能+”和“数据要素×”效应,推动新型工业化进程中人工智能新技术新产品落地应用。沙钢集团连续16年入围世界500强,国泰集团入围中国企业500强。张家港提出坚持产业强市,为此,持续发掘和支持有潜能的张家港企业,并确保其具备全球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三是数字转型和绿色发展“双轮驱动”,为港城经济注入新活力。张家港坚决贯彻长江大保护战略,加强沿江生态廊道建设,深化双山岛、通洲沙江心岛生态修复,出台碳达峰实施方案,开展工业节能降碳专项行动。长华化学先后获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江苏省绿色工厂”等称号。通过深化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省级试点,张家港拓宽了“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转换通道。
张家港以产业转型升级为抓手,打造人文经济学样本新篇章。张家港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升级驱动、数字和绿色转型、营商环境塑造,保持了长期经济韧性和活力,不断提升城市国际竞争力。在新时期,张家港政府提出了加快推进“强富美高”新江苏现代化建设张家港实践,建设“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中国式现代化县域先行区,奋力打造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增长极的目标,将为张家港精神驱动下的人文经济学样本增添新篇章。对此,可以从以下方面持续发力:要突出将科技创新和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作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驱动力;紧密跟踪世界科技发展的前沿,聚焦全球价值链的重构,借鉴国内发达县(区市)研究型、创新型和创业型发展模式,推动研究开发和创新创业。坚持将构建具有世界一流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作为保持长期经济活力的根本;坚持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两大动力源,坚持以制造业主导的实体经济作为强市之基,保持现代产业体系中制造业比重的相对稳定,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持续优化国际一流的营商环境,为长期经济活力提供法治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