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要闻动态  新闻资讯
东吴智库研究员王茜谈苏州校园足球新未来
发布时间2025-06-23

【编者按】近日,东吴智库研究员王茜接受《看苏州》记者采访,就“苏州校园足球”这一话题发表看法。现将采访转载如下,以飨读者。


“苏州既有人文底蕴,又有青春活力,与足球文化很搭!”6月19日上午,国际中体联主席热利科·塔纳斯科维奇在苏州考察中学生足球世界杯筹备工作时表示。

2026年,第二届国际中体联足球世界杯将在苏州举办,这是全球最高水平的中学生足球赛事,热利科·塔纳斯科维奇一行此次专门前来苏州考察各项筹备工作。

眼下,“苏超”比赛火热,足球魅力燃动夏夜。而苏州,早已将足球融入教育血脉,“踢”出一片新未来——364所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覆盖全学段,“满天星”训练营助力拔尖人才培养,一条龙政策畅通升学成才路径……

苏州的足球发展,正如一幅“双面绣”,一面流光溢彩,绣出赛事经济的澎湃动力;一面飞针走线,绣出绿茵场上的教育未来。足球,这项世界语言,正在苏州被赋予更丰富的表达:它既是育人的沃土,也是发展的动能,在这片热土上奏响一曲“绿茵交响”!

图(右四)国际中体联主席热利科·塔纳斯科维奇在苏州考察


每周至少一节足球课

孩子心中种下“绿茵梦”

“请学生抓紧到操场训练……”每天下午四点半,张家港凤凰中心小学的绿茵场上,热气腾腾,150多名学生自由组队,开展足球训练。

进球的欢呼声不时响起,学生们汗水浸透的球衣下,跃动着一座城市关于足球的梦想。“每天放学后踢足球,和队友们一起训练,感觉很快乐!”五年级学生王雪萌的感言,道出足球教育的真谛。

目前,凤凰中心小学足球队有男女8支梯队,在不同年龄段的赛事里都取得了好成绩。提起学校的硬件设施,校长张峰满是自豪:“我们学校有一片11人制天然草坪足球场,四片5人制足球场,专门给孩子们踢球。”

此外,学校还配备智慧体育设施、聘请专职足球教练、保证学生每周至少一节足球课。张峰介绍,一方面让每个学生都能接触足球训练,另一方面为足球队学生制定完备赛训体系,坚持“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学习与踢球两不误”的基本原则,全面推进校园足球活动。

凤凰中心小学只是苏州众多学校的一个缩影,作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改革试验区,苏州拥有364所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覆盖小学、初中、高中全学段。

不久前,《苏州县区级足球青训中心建设工作指南(2025-2027年)2.0版》提到,将足球纳入学校体育课程体系,校园足球特色学校保证每周至少一节足球课,注重足球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

图/校园足球场地


为了实现足球的全面普及,苏州强力推动足球进课程表、进大课间、进课外活动,有效扩大了参与面,使足球成为学生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更在不少孩子心中种下了“绿茵梦”。

今年10岁的陈俊熙,人送外号“大牛”,是凤凰中心小学足球队的一员。“我从一年级开始踢足球,已经打过‘市长杯’‘省长杯’一些专业比赛。” 陈俊熙笑着说,自己离不开足球,“我想好好学习、训练,以后成为一名职业选手,为国争光!”

当足球韵律叩响校园晨钟,绿茵场成为孩子们课表上跃动的期待,苏州的足球教育正完成从特色项目到日常养成的深刻蜕变。全域普及让足球扎根校园,更悄然在无数奔跑的身影中,埋下了“绿茵梦”的种子,静待生长。


图中/陈俊熙


从小开踢、体教融合

足球成为教育创新试验田

竹林间绕桩穿行、山坡上来回运球,沙池里奋力远射……走进苏州市高新区竹园幼儿园,随处可见孩子们快乐踢球的身影。2016年,该学校正式将足球纳入教学课程,如今已实现100%覆盖,从小班到大班,孩子们全员参与。

“从小开踢,发展足球特色,对孩子们的体质塑造、精神磨砺与道德培育意义非凡。”竹园幼儿园园长薛静雅在接受采访时表示,通过体教结合的形式,孩子们不仅拥有了强健的体魄,还培养了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和睦善群的团队精神。

在苏州,足球不仅是育人的重要手段,也成为育才的新途径。2019年,张家港市被教育部认定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满天星”训练营,其中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完善优秀学生发挥足球专长的升学激励政策,打通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四级足球人才培养通道。

值得一提的是,张家港还与苏州女足青训中心共建试点项目,这不仅是江苏省唯一的全国试点,更为精英球员的成长提供了更高层次的支持平台。

“现在是足球教育的春天!”张家港市足协秘书长徐宏顺坦言,自1986年开始,他就一直深耕教学一线,校园足球中,“12岁退役”的学训难题是发展痛点。

为此,苏州探索建立青少年足球人才“一条龙”升学通道,通过推进足球特长生评价、升学保障等政策落地见效,完善灵活学籍制度,为足球特长生的未来发展铺平道路。

目前,苏州已试点在部分中学组建足球特色班,允许其在市域内挑选足球特长生。同时,张家港和高新区面向苏州市试点招录男、女足特长生,打通了市、县队校办模式下的足球人才升学通道。

近年来,苏州向上输送了100多名足球运动员,他们遍布国家队、国家青年队、国家少年队等各级梯队,其中不乏活跃在国际赛场上的佼佼者。

苏州校园足球工作领导小组工作人员介绍,稳定的经费投入机制、专业化队伍建设以及完善的竞赛体系,为校园足球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通过顶层设计创新和体教深度融合,苏州成功构建了覆盖全学段、贯通普及与提高的校园足球生态体系,正力争为全国校园足球高质量发展提供可复制的范本。


硬件筑基、赛事扬名

苏州足球“踢”出新未来

明年,国际中体联足球世界杯将在苏州举办,这是全球最高水平的中学生足球赛事,代表着国际中学生足球的最高荣誉。6月18日至21日,国际中体联主席热利科·塔纳斯科维奇一行来苏州考察筹备工作。

“苏州,加油!我相信这座城市的足球水平!”在实地考察太湖足球运动中心多个球场后,热利科·塔纳斯科维奇不禁感慨道。他表示自己也听说了“苏超”比赛,觉得很有意思,“这片土地的足球氛围浓厚,非常期待明年的足球世界杯!”

一直以来,在硬件设施上,苏州可谓毫不含糊!在如火如荼的“苏超”比赛中,苏州更是端出江苏省首座专业足球场馆昆山奥体中心这张王牌。

此外,苏州还拥有苏州市体育中心、苏州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常熟市体育中心、昆山市体育中心等多座具备举办国际A级赛事能力的足球场。因此,诸多国际国内的“重量级”足球赛事纷纷落户苏州,其中就包括足协杯赛和世界杯亚洲区预选赛、东京奥运会女足亚洲区预选赛附加赛等重磅赛事。与此同时,苏州还承办了中国足协青少年联赛、杯赛40余项次。

完备的赛事体系对于青少年足球人才培养至关重要。目前,苏州构建了以“市长杯”—“区长杯”—“校长杯”为核心的三级竞赛体系,并将其纳入苏州市青少年阳光体育联赛框架。其中,“市长杯”是覆盖面最广、参与度最高的校园足球联赛,贯穿小学至高中全学段,采用分级赛制确保各级别学校都有机会参与。

2024年,苏州率先打响全国足球发展重点城市青少年足球联赛的第一枪,新设主客场和赛会制相结合的U系列赛制,覆盖U8至U18年龄段男女12个组别,吸引了113支队伍、共2465名运动员与教练员参赛。

图/苏州市青少年足球联赛U18组总决赛


东吴智库研究员王茜看来,2026年国际中体联足球世界杯选择在苏州举办,并非偶然,而是苏州在政策支持、基础设施、人才培育及社会协同等多维度综合优势的体现。

“足球就像‘双面绣’,在教育的厚土与经济的蓝海间往复穿行,‘足球+’的文旅融合,更会点燃点燃赛事经济引擎,为苏州注入澎湃发展活力。”王茜表示,国际中体联足球世界杯落地苏州,将进一步推动足球文化普及,深化苏州体教融合的标杆效应,从而提升苏州全球能见度,催化城市“国际赛事名城”建设,进一步强化国家足球战略,重塑国际话语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