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近日,苏州大学东吴智库首席专家方世南教授接受《新华日报》采访,就园区高质量发展与苏州道路交通治理发表看法。现将采访转载如下,以飨读者。
01 苏州工业园区:锚定“世界一流” “探路先锋”再出发
省委常委会会议近期审议通过《关于支持苏州工业园区建设开放创新的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的意见》,强调苏州工业园区要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切嘱托,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紧盯世界一流目标定位,坚持以产业创新为引领、科技创新为动力、开放创新为支撑,坚决扛起试验示范的责任担当,努力成为展示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窗口”。
苏州市委常委会日前专题调研苏州工业园区,第一时间传达学习省委常委会会议有关精神,要求园区牢记嘱托、扛起使命,跟最强的比、跟最快的赛,当好标兵、作好示范,与时俱进弘扬“借鉴、创新、圆融、共赢”的“园区经验”。对照省委、市委各项工作要求,苏州工业园区快速推出6个方面50条落实举措。任务书、路线图、时间表,张张清晰。
作为中新两国政府合作项目,苏州工业园区自诞生之日起,就承担起改革试验田、开放排头兵的重要职责,取得令人瞩目的发展成就。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既是省委、市委赋予园区的新定位、新使命,也是园区为苏州乃至全省、全国发展大局作出新的更大贡献的价值所在、责任所在、担当所在。
在高质量发展中升级“园区经验”
“除了中新合作的特殊背景,苏州工业园区还是全国为数不多叠加国家级经开区、国家高新区、自贸试验区、综合保税区等开放创新功能平台的区域。”苏州大学特聘教授、东吴智库首席专家方世南说,多重“身份”带来多重优势,省委省政府专门发文支持,园区的发展更有底气。
在苏州工业园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林小明看来,政策对于解决当前园区发展存在的开放压力测试有待加码、创新策源能力有待提升、资源要素保障有待加强等问题,具有很强针对性。
瞄准“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目标,苏州工业园区上下齐心,全力开创改革发展新局面,在高质量发展中不断赋予“园区经验”新的内涵。
02 苏州“韧性交通”为城市“舒筋活络”
近年来,面对日益严峻的交通治理形势,苏州直面问题,积极探索创新,把交通治理融入城市发展“一盘棋”,苏州市公安局专门成立由主要领导任组长的“苏畅工程”领导小组,围绕上学堵、就医难、停车乱、交通设施不友好等民生热点痛点,系统组织实施城市道路交通运行质态提优。
围绕“苏畅工程”,苏州公安交警通过部门联动相继推出“古城单循环交通组织”“高地联动”“一点一策”“五大友好交通品牌”等既有前瞻性又切实可行的保畅举措,还通过转让部分机动车路权给非机动车,增设非机动车道,设置物理隔离和相应的标志标线,减少道路通行冲突点,赋予交通更多“韧性”,提升了百姓出行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幸福指数位列全省第一。
把人民群众的“表情包”当作交通治理风向标,苏州切实做到“解决痛点”“打通堵点”,创造更多“微幸福”。苏州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方世南认为,苏州以问题为导向,敢于创新、善于探索,勇当城市发展迫切需要破解交通治理难题的实践者,彰显苏州一以贯之的责任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