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要闻动态  新闻资讯
东吴智库与新华传媒智库联合举办第三十一期东吴智库学者沙龙
发布时间2025-06-13

近一个月来,“苏超”(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持续走红,相关话题在各大传播平台稳站话题“顶流”。为深度解析“苏超”背后“能量—流量—留量—增量”的逻辑机制,6月10日,东吴智库与新华日报社新华传媒智库联合举办第三十一期东吴智库学者沙龙,多维度探讨“苏超”现象级流量背后的动力成因以及“苏超”IP后续的持续打造等话题。新华传媒智库主任丁晓斌、新闻部副主任笪颖、调研部副主任廖健伟、记者乔铃,东吴智库首席专家王家宏教授、研究员黄建洪教授、研究员谷鹏教授、研究员邱林教授等共同参与研讨。沙龙由人文社科处处长陈一教授主持。



王家宏教授从文化仪式感认同感的角度提出,“苏超”以“政府主导+社会组织”的全民赛事不断释放着积极向上的正能量,并成功吸引和带动了更多企业和资本的参与热情。从“流量”到“留量”,“苏超”既给各个城市的文体旅转化提供了新消费契机,其IP的持续打造也为专业的足球人才培养提供了“从全民体育向职业赛事晋升与输送”的新通道。

黄建洪教授认为,草根性是“苏超”火出圈的底层逻辑。它“因赛成事”,以江苏十三个地市级特有的文化特质塑造了城市集体记忆,为全民情感共振提供了可知可感的价值符号,也让人们对足球的热爱有了更具体承载和方向。

谷鹏教授认为“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苏超”最大的亮点与特色,充分彰显了以足球为代表的人民性,为在区域的差异化发展中凝聚共识、实现文化共情提供了交流和互通基础,也让体育的竞争变得更有建设性。

邱林教授提出,虽然当前“苏超”的火热相对集中在它的观赏性和各传播平台的“花式梗”,但究其背后也离不开省域内数量庞大且质量较高的球迷基础、主客场赛制以及关于“职业球员的数量不能超过3人”的参赛资格设定等“专业化”因素。而这也为“苏超”的“长红”提供了重要的思路参考,即“从热闹走向品质”。

丁晓斌主任等还就未来“苏超”赛事持续化发展中需警惕的“话题跑偏”“办赛安全”“赛制规范”等话题与智库专家展开了更深入的研讨交流。

东吴智库学者沙龙是人文社会科学处和东吴智库精心打造的专题学术沙龙,旨在营造智库学术氛围,凝聚学者研究力量,提升智库政策建言水平,培育智库研究新锐力量,目前已成功举办三十一期。本次沙龙是东吴智库首次与媒体智库联合举办,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未来,东吴智库将继续深化与新华传媒智库的合作,充分发挥学术研究与媒体传播的双重优势,推动更多高质量研究成果的传播与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