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智库研究  学术研究
方世南:奋力后发赶超的高质量发展新路
发布时间2020-10-29

【编者按】在“十三五”期间,贵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开创了一条有别于东、西部其他省份的奋力后发赶超的高质量发展新路苏州大学东吴智库首席专家方世南教授在《贵州日报》撰文,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五个方面对这条高质量发展新路进行了深入探讨。现将全文奉上,以飨读者。

奋力后发赶超的高质量发展新路

方世南 

在“十三五”期间,贵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定不移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贵州工作重要指示精神,深入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按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按时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总体要求,统筹推进新时代“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历史性跨越,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得到全面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开创了一条有别于东部、不同于西部其他省份的奋力后发赶超的高质量发展新路。

一、将经济建设当作根本之路

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经济建设是根本。贵州聚精会神抓经济建设,一心一意谋经济高质量发展,走出了一条奋力后发赶超、加快缩小与全国发展差距的新路。

贵州在将经济建设当作根本的同时,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导向,努力建立现代经济体系,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经济结构不断优化,不断深化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把中央改革决策部署落到实处,充分激发和释放出市场主体的活力,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在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上下功夫,提高了实体经济水平,推动全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全省经济在连续多年高位运行基础上继续保持良好发展势头,地区生产总值经济增速连续9年位居全国前列、特别是在“十三五”时期连续3年位居全国第一,在全国的位次稳步上升,实现了赶超进位的历史性跨越。以交通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取得历史性突破,县县通高速公路、村村通水泥路、组组通硬化路,通航机场市州全覆盖,市市通高铁即将实现,高等级航道建成里程突破1000公里,以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数据中心为代表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快速推进,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贵州在区域发展中的战略地位大幅提高。民生和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城乡人均可支配收入连续跑赢经济增速,义务教育全面覆盖,医疗卫生能力全面提升,就业规模不断扩大,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水平和精神文化生活水平都得到了切切实实的提高。

二、将政治建设当作保障之路

贵州旗帜鲜明讲政治,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并以此为统领,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把准政治方向、坚持政治领导、夯实政治根基、涵养政治生态、防范政治风险、永葆政治本色、提高政治能力,切实增强“两个维护”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要求广大党员和领导干部带头自觉坚持党的政治纲领,坚定政治理想和政治信念,坚守政治纪律,严肃党内政治生活,营造良好政治文化,以政治建设高质量发展保障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正确政治方向,以推动政治进步和政治文明,为新时代整体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政治保障。

贵州把加强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党组织建设作为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加强思想理论武装,培养对党忠诚老实的干部队伍。坚持政治建设全覆盖,把政治建设拓展到基层一线,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基层是党的执政之基、力量之源”的重要指示,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优化组织设置,理顺隶属关系,创新活动方式,扩大基层党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推动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全面推行“五步工作法”,进一步提升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工作质量。推动了农村党建、国企党建、非公企业党建、学校党建、城市基层党建各自围绕重点开展工作,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提高了党的建设质量,使党的旗帜在每一个基层阵地上高高飘扬。

三、将文化建设当作灵魂之路

贵州把文化建设当作灵魂工程,发挥先进文化立德树人的价值引领功能,不断夯实推动发展的文化软实力,以提高文化建设质量为整体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大力培育和弘扬“团结奋进、拼搏创新、苦干实干、后发赶超”的新时代贵州精神,将其当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无形资产和宝贵精神财富。在奋力后发赶超的实践中用好这笔精神财富,始终保持昂扬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攻坚克难、担当尽责,用苦干实干的业绩诠释对党的忠诚和对人民群众的庄严承诺。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传承发展多彩贵州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大力弘扬红色文化,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文化家园。文化的本质是教育人、培育人、提高人的精神文化素质,文化建设的高质量发展,强有力地促进贵州人民在思想观念、精神气质、工作作风、文化自信等方面发生历史性的积极变化。

四、将社会建设当作条件之路

贵州在奋力后发赶超中把社会建设当作重要条件,把有效的社会治理和良好的社会秩序作为高质量发展不可或缺的构件。通过大力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不断提高社会建设质量,推动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在不断地提高教育质量、就业质量、社会保障质量、人民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的进程中,使广大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实现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目标,以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以及社会治理水平,为新时代贵州省高质量发展注入来自社会建设方面的新动能。

“十三五”期间,贵州社会建设突飞猛进,不断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保障体系、培训和就业服务体系、文化服务体系、社区治理体系、基层党建体系,做到了教育医疗住房“三保障”,充分运用东西部扶贫协作帮扶资源增加了教育医疗基础设施投入,易地扶贫搬迁帮助贫困群众创造了“一步跨千年”的人间奇迹,三年搬迁了188万人,是全国易地扶贫搬迁人数最多的省。建成近8万公里农村通组硬化路,有效解决了农民群众出行不便问题。在西部率先实现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在全国率先实现省市县乡四级远程医疗,农村危房改造进展迅速,基本解决了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以基层协商民主方式,推动党群互动和政社互动,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推动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

五、将生态文明建设当作基础之路

贵州将体制机制建设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加快构建生态文明“五大体系”:生态文化体系、生态经济体系、生态目标责任体系、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生态安全体系。健全完善生态文明绩效评价考核体系,积极开展生态脱贫、生态文明大数据建设、生态旅游等制度创新试验,深入推进省、市、县、乡、村五级河长制、湖长制,探索实行林长制,完善五级干部植树长效机制。加快推进发展方式变革、生活方式变革、思维方式变革、领导方式变革,着力构建以绿色发展为主题、绿色产业为主导、绿色企业为主体、绿色生活为主流的绿色发展新格局,着力推进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努力形成与绿色发展相适应的发展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领导方式。

在“十三五”期间,贵州加快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步伐,大力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发展战略,使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比肩而立,以百姓富与生态美的有机统一走向多彩贵州新未来,让“颜值”更高的贵州山水,“气质”更佳的贵州大地为美丽中国和清洁美丽世界增添绚丽光彩。

(作者方世南系苏州大学东吴智库首席专家、苏州大学特聘教授)

相关链接:贵州日报中国社会科学网腾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