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要闻动态  媒体聚焦
东吴智库首席专家王家宏教授受邀为《成都体育学院学报》体育消费研究专题栏目担任主持人
发布时间2024-08-12

【编者按】近日,《成都体育学院学报》特邀东吴智库首席专家王家宏教授作为主持人,主持体育消费研究专题栏目,现将专题推荐转载如下,以飨读者。


主持人简介:

王家宏,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苏州大学原校长助理、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校学科办主任、学位办主任、体育学院院长;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目前担任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主任,国家体育总局体育产业研究基地主任,国家体育总局高端体育智库首席专家,苏州大学东吴智库首席专家。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五、六、七届体育学科评议组成员,全国高校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技术学科组组长,中国法学会体育研究云国云长,支业安贝云(D副理事长,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体育社会科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评审专家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专家组评审专家,在7家体育类核心期刊担编委会委员。

近年来一直从事体育人文社会学和体育教育训练学研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2项。先后在《体育科学》、《北京体育大学学报》等中文类核心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共130余篇,出版专著、教材10余部。获得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教育部人文社科奖二等奖1项,教育部优秀教材奖二等奖1项,国家体育总局科研一等奖3项、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一等奖2项,江苏省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

主持人语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体育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和国务院高度重视体育消费,将其作为促进经济发展,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内容。2014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后,各地积极出台促进体育产业和体育消费发展的具体政策措施,开展体育消费城市试点,创新体育消费激励政策。各地的积极探索,为体育产业和体育消费的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引起了学者的高度关注,使得体育消费在理论与实践方面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体育消费通过提升传统消费发展服务消费、培育新型消费及推广绿色低碳消费,不仅拓宽了消费市场,丰富了消费内容,优化了消费结构,有效激发了市场潜力:成为扩大内需的重要内容。在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时代背景下,体育消费成为促进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是扩大内需、促进市场双循环的新引擎,是满足人民个性化、差异化、品质化消费需求的重要内容,也是建设体育强国的必经之路。为进一步促进体育消费高质量发展,必须以创新为核心动力,深化数字化技术在体育消费领域的应用,促进市场拓展和产业融合,优化体育消费环境,同时,需要完善体育消费的治理体系和保障机制,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体育消费长效发展机制。本栏目三位学者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深入探讨了体育消费在促进经济增长和提升居民生活品质方面的重要性及其作用机制。这些研究不仅进一步丰富了体育消费的相关学术研究,更为体育消费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展望未来,新质生产力的提出为理解和推动体育消费的转型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理论、新视角和新思路。期待更多学者关注体育消费研究,为努力扩大体育消费,培育新型体育消费,助力国民经济稳增长做出更大的贡献。


体育消费券促进体育消费的作用机制、现实困境及优化路径研究

第一作者简介

陈元欣,河南南阳人,汉族,博士,华中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湖北省政协委员,中国体育仲裁委员会首批仲裁员。国家体育总局“十四五”决策咨询专家,国家体育产业研究基地主要负责人,2012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先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4项,省部级课题10多项,出版有关体育场馆方面的学术专著9部,在体育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100多篇。研究成果先后获得第七:八、九届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湖北省社会科学优秀研究成果奖等多项奖励。研究方向主要为体育产业与体育场馆运营、体育法学。

全文作者:陈元欣,施宇,周彪

摘要体育消费是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的重要内容,体育消费券是促进体育消费、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基于多地发放体育消费券的实践,系统分析体育消费券促进体育消费的作用机制与实践困境,提出高效发放体育消费券的优化路径。研究认为:应从提升作用广度层面拓宽体育消费券受众群体;从提升作用力度层面链接购销,打通消费渠道从提升作用精度层面定向纾困市场主体;从提升作用效度层面强化发放体育消费券保障,以以期促进体育消费,为助力经济稳增长贡献体育力量。

关键词:体育产业;体育消费;体育消费券;作用机制


体育消费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的机理与路径研究

第一作者简介

陶玉流,教育学博士,三级教授,博士生导师,苏州大学体育学院院长,国家体育总局“优秀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百人计划”培养对象,江苏省“333人才工程”培养对象,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负责人,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负责人,国家体育总局体育高端智库“苏州大学东吴体育智库”主任,苏州大学体育科技与健康国家体育科普基地负责人,全国体育新苗奖获得者。兼任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体育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体育科学学会理事、江苏省学校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副秘书长、江苏省教育学会体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江苏省体育科学学会常务理事、江苏省龙狮协会副会长等。主要从事体育哲学、体育产业、体育传播学研究,主持或参与国家级、省部级研究课题20余项,出版专著1部,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项、国家级优秀教材奖1项、江苏省教学成果奖2项,获得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1项,国家体育总局优秀成果奖一等奖2项、江苏省社科成果奖一等奖、二等奖3项。

全文作者陶玉流,王越,刘雨欣,吴相雷,郭若凝

摘要体育消费高质量发展将是满足人民21E统阐述体育消费高质量发展和高品质生活的内涵并构建研究框架,解析体育消费高质量发展推动创造高品质生活的作用机理和现实依据。研究认为:体育消费的基础效应、核心效应保障效应能为人民群众提供获得感、幸福感与安全感,从而推动创造高品质生活。消费理念、消费结构、消费水平、消费模式以及消费环境的转变与升级是体育消费高质量发展的主要表现,并成为体育消费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的现实依据。进入新发展阶段,应当以新发展理念引领体育消费高质量发展,为创造高品质生活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坚持体育产业供给侧、需求侧双侧改革,为创造高品质生活提供丰富的有效供给;构建体育消费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把国内市场作为创造高品质生活的主要来源;不断完善以民生为重点的制度建设,为创造高品质生活提供稳定的制度保障

关键词体育产业;体育消费;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


数字经济发展对居民体育消费影响效应的理论与实证研究

第一作者简介

陈颇,重庆铜梁人,教授,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国内多家体育类学术期刊外审专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通讯评审专家,教育部学位办外审专家,《体育教育学刊》编委。主要研究方向为体育产业,涉及体育用品制造、体育用品贸易、体育品牌、企业市场竞争力与绩效评估、体育上市公司等。先后主持并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项,以第二主研身份参加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和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9项,主持和参加省部级重点项目、一般项目10余项,完成校级人文社科项目3项。累计公开发表体育类学术论文9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70余篇,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7篇2014年入选重庆师范大学首批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计划,2021年入选重庆市“巴渝学者”青年人才项目。

全文作者陈颇,刘从众,杨世成,伏开

摘要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过程中,数字经济已成为促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形态,也为体育消费带来新契机、新动能、新特征。文章基于2015~2021年中国大陆30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利用固定效应模型与中介效应模型及异质性分析,探析数字经济发展对居民体育消费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对我国体育消费发展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且对于体育消费的影响具有空间异质性,主要表现为在地理区位上东部地区比中西部更明显,沿海地区比内陆地区更为显著。在作用路径上,数字经济可通过科技创新能力促进体育消费发展。因此,应加快建设信息网络设施,有序推进基础设施升级,持续推动创新能力发展,加快创新体育消费体验,不断拓宽数字体育消费市场,推动数字城乡融合发展,优化区域经济发展结构,推动缩小区域数字经济差距,以提高我国体育消费高质量发展水平,为助力经济增长、构建新发展格局贡献体育力量。

关键词数字经济;体育消费;影响效应;作用路径